佳木斯技師學院 馬凌云
數字經濟在我國今年來發展迅猛,程度上不斷提升,數字經濟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數字經濟是指一種完整的經濟系統,在數字經濟系統中,數字科技被廣泛使用并給整個經濟系統中的經濟環境與經濟運轉帶來了基礎性的變化。數字經濟是信息與產業調整的相融合,是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對整個經濟市場中的產業調整與政治經濟系統整體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幾年來,中國數字經濟增加范圍以及增長規模影響波及面由2008年的2.6億元擴展到2020年的37.6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每年都以迅猛勢頭在不斷提升比重,在我國整體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呈逐漸上攀趨勢。從2008年到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從14.2%上升到38.1%,2010年,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1.2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一項經濟內容,其中中央增長占國民經濟的很大一部分。
數字經濟增長戰略繼續高水平運行,數字經濟繼續高速增長,這已成為中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起點。根據可比口徑,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名義增長率為15.6%,比同期GDP名義增長率高出約7.85個百分點,比第一產業名義增長率高出6.8個百分點,比同期第二產業名義增長率高9.79個百分點,比第三產業名義增長率高6.54個百分點。從歷史維度來看,與2005年相比,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增長了12.7倍,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0.6%,而同期GDP僅增長了4.3倍,年復合增長率為12.6%,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增長了2.2倍、3.4倍、5.9倍,年復合增速分別為 8.7%、11.1%和 14.8%, 數 字經濟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動力[1]。
數字經濟主要應用的領域為生產、產品流通、供應鏈以及產品的分銷與銷售都離不開數字經濟的服務與數字技術的助長。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調整,對商業模式運轉營造了良好的基礎,對企業與消費者而言,營造了雙贏的經濟氛圍,對于中小城市的產業升級與調整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
數字經濟的本質在于信息化的發展,在網絡發展中可以看到經濟組織結構的扁平化表現,處于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建立的直接聯系,降低了傳統的經銷商存在的必要性,數字經濟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直接聯系,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因此不難看出數字經濟包括以下幾大基本特征[2]。
隨著信息化不斷推進,互聯網的形式上不斷多樣化,且區域化日趨模糊化,互聯網打破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將全世界通過互聯網緊密聯系到一起,使信息更迅速發展,打破了時間約束,使人們的經濟往來、信息傳遞都能在最小的時間范圍內進行。
數字經濟是一種最具典型代表的速度型經濟,在信息時代可以迅速實現產業融合,以最快的方式完成生產、供應鏈、B2B以及B2C的營銷方式,這是其他經濟方式無法替代的。
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使用互聯網的基數不斷擴大這為數字經濟的高滲透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使信息服務業務迅速向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擴張,同時讓第三產業的各經濟狀態的界限逐漸變得不明顯,出現了產業融合的現象與趨勢。這對產業升級研究有著絕對利好的作用。
從網絡經濟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外部的網絡使每個消費者都能從產品中得到效用與消費者數量之間的邊際效益關系,客戶人數越多,那么每個客戶得到的效用也就越高,這是數字經濟下從經濟學角度出發最為明顯的經濟學原理分析。
數字經濟的可持續性是指數字經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防止傳統產業對有限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減少環境破壞和生態退化,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的真正可持續發展。
中國共產黨佳木斯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佳木斯市委關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全面推動佳木斯地區產業結構發展走向更高層次與更高水平,必須要求佳木斯地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并能夠持續將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下去,結合佳木斯市的實際情況,以“四大戰略”為主導工具,以“十大行動”為理論建設依據,共同構建高質量高水平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培養和發展創新性的產業發展動能,以高質量的產業升級發展來帶動佳木斯全面振興的產業結構,并全方位振興佳木斯地區經濟,帶動整個區域經濟良性增長[2]。
鑒于運行整個經濟的數字經濟,改善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應該改變,產業轉型的質量和效率應該顯著提高,未來應該有一些規劃。佳木斯的GDP預計每年增長約6%,佳木斯的服務公司數量預計每年增長10%以上。佳木斯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4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
此外,產業結構升級的創新能力要逐步提高,預計到2022年佳木斯將有140家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佳木斯的投資將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長;產業結構要不斷優化和深化,區域戰略性增長產業增加值有望增加,占規模以上產業增加值的50%,佳木斯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以上。
佳木斯擁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發展優質綠色高效農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涉農服務業和綠色循環經濟具有極大潛力和眾多機會。佳木斯市地處三江平原腹地,行政區耕地總面積近3000萬畝,約占三江平原的三分之一。作為農業大市,是著名的水稻、大豆主產區及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連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素有“中國大豆之鄉”“中國東北大米之鄉”“中國白瓜之鄉”“中國鱘鰉魚之鄉”和“中國大馬哈魚之鄉”等美譽。
佳木斯市是全國公認的綠色有機食品和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擁有土壤、氣候、生態等比較優勢。寒地黑土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居全國首位,有機質含量約為黃土的10倍;全市地處高緯度地區,病蟲害輕,每畝耕地肥施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農藥應用量不足1/7,特別是佳木斯致力于以黃腐酸等有機肥持續改善土壤有機環境,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品質,為佳木斯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提供了保障。
佳木斯市產業結構豐富多樣,包括優質高產的農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涉農金融業、旅游產業及養老健康業等多產業復合發展,產業結構多樣性使佳木斯地區經濟發展處于平穩狀態。
其中優質高產的農業產業為佳木斯地區支柱性產業,佳木斯市堅持堅實農業產業基礎不動搖,合理現代農業總體配套改革配合推動農業經營機體體制不斷完善,同時對農村金融保險等方面服務全面的創新融合,加快農業產業的發展速度。農業產業的規模化體系建設,使農業產業趨向組織化、科技化、產業化、良種化發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佳木斯地區畜牧產業發展為農業產業發展的輔助性產業,佳木斯地區地處高緯度地區,動物發生病變疫情的概率較低,畜牧業產品食品安全處于全省領先水平。豐富的飼料資源使得畜牧業發展成本低廉,有著資源環境、成本低廉等優勢使佳木斯地區畜牧業產業發展良好。同時佳木斯地區畜牧業龍頭企業加速綠色、無公害畜牧產品提升精深加工和出口外銷都使畜牧業發展不斷提升。
佳木斯地區涉農業金融業發展處于全國農業發展前沿,承擔著涉農金融業的改革先行任務,在當前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時代背景下,涉農金融業未來有著非常大的發展潛力與未來的發展空間。農業新主體改革的不斷深化,與佳木斯地區農業發展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佳木斯地區產業結構分析對全市高質量部署產業結構調整、深化產業結構改革行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對綜合提升農業產業體系的質量與各產業相融合的效率有著一定影響。提升農業體系與加快佳木斯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面提高佳木斯地區產業經濟是未來經濟目標。創新行動引領,加強創新經濟形勢建設,鼓勵企業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使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這就要求企業轉型升級不斷調整。
數字經濟帶動產業發展有著明顯的特征和顯著化上升趨勢,數字經濟為導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由以下幾方面表現。
企業要發展,就離不開經營理念與價值體系的轉變,這些都是企業發展目標與發展計劃的具體體現。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是互聯網、數字化、自媒體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發展與產業結構迅速融合的產物,也是企業發展目標與發展創新的深化改革最終發展目標與發展方向。
客戶個性化需求日趨增加,在數字經濟時代,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成為企業的發展目標與長期發展戰略,隨著大數據的不斷深化,讓生產企業更好了解消費者的偏好,從而得到更好的推廣效果,這些都是互聯網技術向傳統生產制造業不斷滲透發展的重要表現,不但在各個產業、各個領域間相互滲透,同時在產業生產各個環境中滲透的體現趨于明顯化,為原本信息不對稱的生產制造業與消費者需求趨向一致,提升產業服務方向,使制造業由“生產導向”向“客戶導向”不斷轉變,生產規模由大到小,針對性更強,使生產由“標準化生產”向“個性化生產轉變”。
企業不斷提升個性化目標與未來發展的長遠戰略,依托與數字化經濟時代的迅猛發展,這在佳木斯地區產業升級上有著明顯的調整與提升,及時優化戰略目標與長遠發展目標,使適應經濟時代發展與未來長遠發展的必要環節,企業的生命線基于創新,創新來源于數字經濟時代下的需求導向的轉變,因此,基于互聯網的引導消費者調查,是產品研發、升級、改造都能夠加深企業生命線發展,對企業未來生命周期中各個環節的不斷深化發展起到良好作用,在企業生產各個環節中,解決了質量成本效率等基本問題的同時還能滿足個性化需求與柔性服務,這對產業升級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依據。
在數字經濟中,互聯網與制造業的加速融合離不開對創新型人才的大力支持。實施重大項目,推進改革,加強深遠戰略,推進重大項目的建設、實施和發展,離不開實施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加強綠色食品產業、精細食品產業、促進新材料產業培育、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努力改善生活服務業等都離不開數字經濟的發展。
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快速融合將加速循環經濟的發展,充分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著力培育市場主體,促進大企業培育、中小企業成長和創業。實施產業集群發展,打造集聚載體,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百億產業集群。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產業轉型的最終引擎體現,企業要向在產業結構升級中不被淘汰,在同行業競爭中不斷深入,就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數字經濟時代,一方面是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有機融合,另一方面就是創新,產業結構升級創新不僅僅局限于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更體現在模式方面的創新與業態方面創新以及管理方面的創新,這對企業優化資源配置與組織歷程加速生產主導向消費主導轉變的發展理念,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3]
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和整合市場無法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全面加快和完善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能力,增強創新動力,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個人適應和其他新形式的服務,不斷提高發展效率和質量,最終實現數字經濟中產業轉型升級的可持續發展。
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時代下,數據、流量已成為數字經濟下的新興資源,也是企業生產環節的一項重要生產要素,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數據的傳遞、關聯、采集與運用,這些資源可以有效幫助企業運用數字經濟提升轉化有效數據,加速產業結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提升,順利輔助企業模式創新與數字經濟的有效融合與能力的逐步提升[5]。
流量和數據已逐漸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提高了企業的戰略基礎資源。得益于數字經濟,數據生產要素得到了改善,因為核心促進了數據、技術、業務方法和組織結構的創新和持續優化,最終將促進長期創新和發展。同時,企業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在控制消費者偏好方面非常有用。隨著企業大數據與信息化的推進,流量、數據作為企業核心資源的價值也逐漸顯現出來,流量與數據只能決策水平不斷提升,對復雜環境下企業經營活動與管理能力提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對企業應對產業轉型升級有著一定影響。
數字經濟下,大數據的應用是企業新模式建立的主導方式。在當今互聯網飛速發展時代,企業生產方式與生產結構由以產品為核心理論正在向以數據為核心的方向逐步轉變,數據流量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流程與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
佳木斯市地區產業結構升級離不開佳木斯企業的凝心聚力、攻堅克難,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動農業富民、工業強市、城市提檔、開放興市“四大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對核心競爭力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為企業創造的機會必須及時保持。近年來,佳木斯地區產業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了兩個整合管理系統的實施,要求企業按照標準化路徑在信息環境中創造和改善新機會。通過分析這些公司創造機會,發現在數字經濟時代,包括研發和創新、生產控制、供應鏈管理、財務控制、運營控制和客戶服務。企業核心競爭力體系在不斷變化。例如,在研發和創新機會方面,傳統工業時代主要側重于獲取用于研發和設計的技術和計算機能力。目前,它主要關注快速數字化措施的可能性,以適應研究、開發、生產和生產集成,以及基于客戶需求的在線和遠程合作。因此,企業必須了解數字經濟的發展和邊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生產經營各個方面的深入應用,激活公司的技術、設備、系統、流程、組織和數據,并繼續創造新的機會,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并在數字經濟中培養和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在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還應努力找出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差距和不足,同時在外部環境、內部環境、政治取向和自身現實中看到許多機遇,彌補不足,促進經濟發展,深化改革,重點突破,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進一步增強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意愿。跟進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