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水務局 楊新國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工、農業現代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較低。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極其重要,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建設良好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支撐。目前,我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導致了水資源的利用不足和浪費,且水資源的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同樣,天水市的水資源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對此,本文以天水市為例,找出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使水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土地總面積14317km2。西以秦嶺為分水嶺,北部地區為黃河流域渭河水系,面積11695km2,占總面積的81.7%;南部地區為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面積2622km2,占總面積的18.3%。全市海拔700—2100米,年均氣溫11.4℃,正常年降水量500毫米,森林覆蓋率33.21%。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有71條,市內河流總長度2167.2公里。全市多年平均自產水資源總量為15.4647億m3,其中黃河流域9.8551億m3,占全市的63.7%;長江流域5.6096億m3,占全市的36.3%。多年平均入境水資源量9.4271億m3,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60m3,畝均水資源占有量270m3,全市人均水資源量少,存在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開發利用程度低、調蓄能力差,是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城市。水資源會影響區域的發展,必須高度重視??茖W合理地制定水資源利用與開發對策,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下水資源的浪費,有效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由于天水市的地理環境比較特殊,加之水資源嚴重短缺。因此,本文通過對天水市水文地質的研究,以期有效提高天水市水資源的利用率。
水資源的重要作用不僅體現在對人類生活的基本保障上,還體現在對經濟事業的推動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為了最大限度上滿足區域水資源的需要,天水市也開采并使用了地下水資源。自2012年以來,天水市機電井的數量逐步增加,加強地下水的開采,天水市約30%的農田可獲得井水輔助灌溉。
為了滿足農田灌溉的需要,天水市加強了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視,有效地提高了天水市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解決了大部分地區農作物的灌溉問題。
2017年全市實際用水總量為40320萬m3,各行業的用水量為:農業用水27901萬m3;工業用水3193萬m3;生活用水8621萬m3;生態環境用水605萬m3。從供用水情況分析,全市用水總量控制目標值為43540萬m3,用水總量低于目標值3220萬m3。全市供水調蓄能力低,目前城鎮工業生活主要依賴地下水供水,各行業用水量中農業是第一大用水戶。
2017年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僅為26.1%,人均綜合用水量為120.7m3。全市灌區全部為中小型灌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53。從用水效率現狀情況分析,2017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控制目標分別為70m3/萬元、26.5m3/萬元、0.52,各項指標均高于基準值,但與先進城市相比,仍存在用水效率不夠高,以及行業、縣區之間不平衡等問題。
(1)由于水資源貧乏,工程調蓄能力低,水土資源不平衡,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460m3,且時空分配不均。全市用水總量為40320萬m3,而建成的12座水庫總庫容僅有2380萬m3,年供水量為894萬m3,僅占全市用水總量的2.2%,使時空分布不均的天然來水得不到有效的調蓄調度,導致干旱災害常年發生,水資源的短缺已成為天水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2)用水總量、強度控制指標分解還不夠細化。雖然天水市已經建立了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并印發了《天水市“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方案》,加強了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工作,但是還存在用水總量、強度控制指標分解還不夠細化的問題,如指標只分配到縣區還未細化到流域、總量中地表水地下水還未明確等,與貫徹落實河長制、實施地下水總量、水位雙控制不相適應。
(3)水資源利用率低,用水強度還存在行業間、縣區間不平衡的問題。從用水結構上看,農業用水是第一大用水戶,而目前自流引水灌區的管理還較粗放,自流灌溉水利用系數在0.5以下,造成一方面灌溉效率低用水量大,另一方面大部分耕地未得到有效灌溉,因此調整產業結構配置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任務還非常艱巨。工業、生活等其他用水受產業結構和生活水平的制約,目前用水量不大,但在用水效率上也存在行業間、縣區間不平衡的問題,由于部分行業的用水效率不高,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從發展的角度看,今后工業、生活用水的需求量增長較快。
(4)落實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措施還需進一步加強。目前用水單位的計量設施大部分仍為傳統水表計量,還存在不完善且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問題。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剛性約束機制尚未建立,使用供水工程的建設項目監管還不到位,各部門間協作促進節水管理的機制還不完善,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的水價機制、激勵政策、管理手段、問責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5)供需矛盾突出,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天水市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市供水不足,水源單一,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二是,天水市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縣域及主鎮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基本都是地下水,目前全市缺水30%以上。在用水量高峰期,多采用輪式供水或限時供水的方式,供水保證率不高。三是干旱的北方波浪形黃土高原,不僅農業灌溉用水供應不足,農業用水仍難以滿足作物的正常用水需求。
(6)再生水利用程度低
水利資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制約了節約用水、循環用水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例如,該市雖然建有污水處理廠,但由于運行成本高,運營難度大,故而致使全市幾乎無中水可以利用。
(7)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缺乏正確的認識
在開發利用水資源的過程中,人們仍然缺乏對地下水供給的正確認識,盲目的開發利用地下水,使得水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更加明顯。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制定長遠的戰略發展目標,積極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同項目和內容結合起來,改變傳統的認知,以及人們在解讀相關法律和政策過程中的錯誤認識,加深人們對水資源利用的重視,形成正確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觀念。
(8)缺乏水環境保護意識
水環境質量的加強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打造優質生態的必要舉措,也是環境工程建設中的關鍵內容,保護水環境需要人人參與。如果僅依靠環保部門的監督管理,是無法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的。從現狀來看,在許多地區,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存在一定的認知盲區,沒有意識到保護水環境的重要性,缺乏對水環境的保護意識。雖然國家頒布了有關水生態建設的法律法規,但由于處罰力度小、監管力度不夠,因此實施往往不到位。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水資源的開發和水環境的保護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對環境工程的建設非常不利。
水環境質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實現水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真正實現對水環境的保護,環境部門和相關監管部門必須加強環境管理,以法律為標準,實現對水生態污染的有效控制,同時這也是環保部門的重點任務。事實上,很多企業在處理污水時并沒有達到相應的監管要求,部分企業甚至直接將生產廢水排放到大自然中。在這種情況下,水生態質量會急劇下降,且環境部門沒有認真處理亂排放問題,缺乏管理體制,導致水環境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甚至存在著任意開發的問題,而水資源的濫用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現狀,嚴重影響了生態平衡。如果制度性問題處理不好,環境部門的職能作用就會大大降低,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就會產生各種負面影響,從而阻礙社會的發展進程。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天水水資源短缺,由于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探索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的措施與對策,對解決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至關重要。
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是雙控行動的工作重心。要在充分做好縣區、流域間水資源開發利用調查評價及社會經濟合理用水需求預測的基礎上,加快雙控指標分解,把總量和強度指標盡快分解到縣區和流域,實現雙控指標全覆蓋,把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地表水和地下水,逐步落實到流域和水源。
要在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的基礎上,全面開展縣域水資源的承載能力評價工作,建立預警體系,發布預警信息,加快出臺加強規劃水資源論證的政策文件,重點推進重大產業布局和各類開發區規劃水資源論證,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從嚴核定許可水量,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新增取水,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
落實節水優先方針,推進各行業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是控制用水強度的根本手段和有效途徑。在農業用水方面,要根據天水市的實際水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節水灌溉,對于井灌、提灌區,要調整灌溉結構,使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效農業相配套;對于自流灌區,要結合灌溉結構調整,在蔬菜、果園等高效農業區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一般糧食作物種植區重點發展常規節水灌溉技術;在工業和城市用水方面,要根據天水市裝備制造業的優勢,節水的重點是結合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鼓勵支持企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提高節水水平;城市生活用水應推廣節水生活器具,治理供水環節跑冒滴漏等問題,減少生活用水的浪費。
地下水是天水市城鄉工業和生活供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加強地下水管理,應切實保護好地下水資源。一要依據已劃定的地下水禁采、限采范圍,制定并實施地下水壓采方案,采取置換水源、調整種植結構、節水、水價和水資源費改革等綜合措施,治理地下水超采問題。二要依據地下水調查評價成果,完善區域地下水總量和水位指標體系,建立地下水取用水總量和水位控制制度。三要依法規范機井建設管理,限期關閉未經批準和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水井。
要依托天水市的水資源條件,科學合理配置水資源。一要合理有序使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積極利用非常規水,進一步做好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的統籌調配,減少水資源消耗,逐步降低地下水的過度開發,退減被擠占的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二要以分配到流域和水源的總量控制指標為依據,不斷強化總量管理,促進地表水、地下水的科學配置。三要大力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把非常規水源納入區域水資源統一配置。加大雨水和中水等再生水的利用力度,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科學利用雨洪資源。
天水市必須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結合水生態、水環境對河道、水庫、池塘進行綜合整治。制定以國內河流為主要內容規定的,計劃并實施防洪除澇河控制項目,并開展池塘監管和轉換,可以有效改善河流的生態功能。要動員全區人民進行疏浚,使農田排灌通暢。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設立的水資源管理機構,應當對水資源管理機構的基礎設施、設備進行合理、定期的檢查;從而保證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其次,相關部門要建立監督管理機制,檢驗水文水資源監測各環節的準確性,出現問題要及時解決,推動水文水資源監測向規范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保護好檢測儀器設備。只有設備正常運行,才能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以后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保障。因此,有關部門應制定定期檢查的制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安排水文監測點,對舊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必要時進行更換,確保儀器設備的使用性能。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雙控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完善政策法規,將雙控管理要求納入法治軌道。廣泛深入地開展水情宣傳教育,強化社會輿論監督,形成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風尚。要多方籌措資金,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建立長效、穩定的水資源資金投入機制,支持重大節水工程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取用水計量監控等工作。落實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規定,加大水資源費對雙控行動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進入節水領域和節水產業,促進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與有效保護,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提高水文水資源監測的內容需要涉及多個方面。首先,監督和監督需要有一個“法律”來遵循的每一個步驟的工作。二是在水文水資源監測監督、內容設計、崗位資質授權、儀器設備管理能力等方面,要求相關部門對崗位資質考核進行監督;使工作人員在取得實驗室工作許可證和儀器使用授權書后方可工作。同時,有關部門對設備的運行進行監督,定期對設備進行驗證、校準和維護。第三,水文水資源監測的內容涉及環境設施的管理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應運而生,對促進水文水資源監測與管理具有重要影響。
水污染治理要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此外,水污染的治理和環境工程的建設不可能僅由環境部門獨立完成,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社會發展目標。環境部門需要加強環保宣傳,把這種精神和思想,傳達給居民和企業,形成人人參與的良好環保形勢。具體來說,環保部門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宣傳環保理念,讓人們真正意識到水污染的危害,激發人們的環保意識。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隨意排放污水的行為,從而為有效控制水污染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外,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相關部門還應加強人才引進,利用高端人才,加快污水處理技術創新,結合當地區域特點和生態環境,打造更加科學的污水處理模式。確保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充分發揮環境部門的職能作用,推動我國的環境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