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醫藥高等??茖W校 艾琦,張億罕,王燕萍
“育人品牌”構建,是緊扣黨中央提出“三全育人”工作要求的具體實踐。2016年以來,雖然國內“雙一流”等高等院校進行了部分有益探索,但目前在高等院校形成的品牌化構建仍占比不高,且多數集中在面向本科院校的研究。由于本科院校學生在學制年限、綜合素質、專業基礎、自律能力和學生黨員比例等方面與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具有顯著差異性,使得本科院校黨組織、黨員教師的育人舉措在高職高專院校并不完全適用。目前,專門針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探索與實踐又尚未完全形成,因此針對“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高專院校黨建育人品牌化建設在新時代則尤為重要。
緊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三全育人”工作質效,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辦學育人全過程,通過構建黨建育人品牌提升立德樹人的“高度”,同時積極發揮全校教職工黨員連心主體作用提升育人“溫度”。
一是以提升組織力為根本,以品牌創新為先導,激活全校各級黨組織的育人功能,立足學校實際,培育特色亮點,著力在健全機制、創新載體、強化功能、增強實效上下功夫。二是強化育人工作隊伍建設,創新師生互動體系,激發黨員教師服務學?!坝恕敝行墓ぷ饕庾R,促進育人力量形成合力。緊扣黨史學習教育“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提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的實效性。三是將黨建育人品牌融入主題黨日、團學建設等工作,做到圍繞育人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成才。四是構建涵蓋系列新理念、新載體、新方法、新機制等在內的黨建品牌、院系特色、黨員亮點建設體系,推進黨建工作與學校育人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升黨建工作整體質量,為推進高職高專院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通過了解省內部分本科院校在育人品牌建設方面的舉措,結合在本校和周邊幾所高職高專院校的調研情況進行分析,目前高職高專院校黨建育人品牌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在校時間較短的情況。以我校為例,全日制學生學制3年,其中2年的在校教育,1年的在外實習實踐教育。由于學生在校期間短、專業課程任務重,大部分學生又只是團員,對于黨的基本知識、黨建育人方面理解不足,接受度較差。同時,高職高專院校在校教育又偏重技能教育,學生對于黨團的系統理論知識僅僅通過思政課這門“關鍵課程”學習,學習的時間不多,理解得不透徹,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學習上,因此傳統方式往往導致“三全育人”背景下育人舉措落細的時間不夠。
以我校為例,目前黨建育人的舉措推進主要集中在具有學生工作職能的黨支部黨建工作上,其主要以黨建帶團建的形式開展育人,而如行政黨支部、思政部黨支部、教務成教黨支部等并沒有形成一套屬于自己黨支部獨特的育人特色,即“一支部一特色”的黨建育人特色尚未正式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協同育人的黨建機制構建更是進展甚微。由于沒有形成協同機制和各支部黨建育人特色,即使得在黨建引領學生的思想和專業教育未能因專業特長制宜,也未下足功夫,育人精準力度不夠,最后導致各級黨組織的黨建工作對學生的專業和思想提升影響不夠,黨建育人特色未發揮,亮點不明顯。
黨員教師是育人者,學生是培育對象。但就目前整體情況看來,高職高專院校黨員教師平時較多地完成所在黨支部布置的組織生活等工作任務即止。由于黨建育人品牌化格局暫未形成,沒有承擔學生工作職能的黨員教師對學生培育對象的分析不夠、關注不多、交流較少,一些黨員教師對是否需要進班級、進課堂、進宿舍、進線上群組開展德育培養、專業解答和解難服務等存在疑問,還有些在教學、行政、業務工作之余想參與育人的黨員教師沒有平臺,導致黨員教師主動發揮各自專業背景優勢全員同力、參與協同育人實效還有待進一步強化。
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如何緊扣高職高專院校實際,通過探索構建黨建育人品牌來實現思想有引領、學業有指導、生活有服務、就業有幫扶、育人有保障的目標,我校提出了“黨委做品牌、支部創特色、黨員顯亮點”的工作思路并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學校黨委全面領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根本標準,才能推動學校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圍繞高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重大問題,拓展新時代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徑,構建黨建品牌育人格局,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工作機制刻不容緩。以我校為例,學校黨委緊扣育人主線上下同心,探索建立“四進共培養”工作機制。明確黨委、院系和黨員教師具體工作任務和目標要求,寫入年度黨建要點、納入年末黨建考核,推進“黨員進宿舍工作室”育人場所和陣地建設,量化“四進”工作內容即“進班級”“進課堂”“進宿舍”“進線上群組”,充分發揮黨員領導干部頭雁效應,發揮教師黨員在中醫藥等專業背景、崗位職能等方面的“育人”優勢,推動“三全育人”人人參與。在黨委的領導下,全校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顯著增強,全校教職工黨員“育人”同心同向,共同打造黨建品牌。
各黨支部圍繞校級黨建育人品牌的結合點和切入點,挖掘本支部和所轄部門的黨建特色、服務職能和專業優勢,聚焦對接聯系教學系育人要素,充分發揮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師生員工的作用,深化解鎖特色育人新模式。以我校為例,根據各黨支部的特色,制定《黨支部特色項目建設書》,明確任務清單,利用各黨支部業務優勢,每學期聯合教學系一起開展1-2次活動,納入黨建計劃、融入業務工作。例如:附屬醫院黨支部作為教學醫院支部、醫療系黨支部作為專業課支部、學工黨支部作為機關支部,均可對接醫療系開展協同育人。3個類型黨支部發揮各自特色職能,可共同舉辦學生活動、協同指導學生參賽、聚力解決學生期盼,如通過邀請學生進醫院,開展一次醫院黨員帶教、學生跟學的主題黨日活動;指導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發揮醫療行業資源為學生推介就業;借助機關支部優勢快速解決學生期盼訴求等。基礎黨支部對接教學系,可利用“四大講堂”平臺開展文化講座,利用專業特色開設英語角,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英語比賽;與教學系聯合舉辦醫學操作、體育、朗誦、唱紅歌、征文等比賽,以及指導學生開展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思政部黨支部對接教學系,可結合所教專業思政課程開展“翻轉課堂”評比,以此豐富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案例;帶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紅色教育基地、旁聽法院庭審等);與教學系聯合舉辦“紅色故事”短視頻展演或情景劇活動賽;結合需求為學生舉辦“專升本”政治輔導等等。根據黨支部的特色,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根據黨支部的自身特色,創建屬于自己的黨建特色品牌,發揮育人作用,求得育人實效。
黨員教師在黨建品牌育人建設方面,應該發揮自身專業背景和崗位職能,以提升立德樹人的高度,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為目的,全面貫徹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以我校為例,公共基礎部黨員教師,可結合公共與社會科學部教師專業特點,黨員教師對接班級學生,提高大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興趣,切實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醫學基礎部黨員教師,堅持以德樹人,加強“醫者仁心”教育,讓學生學會“明善”“向善”和“行善”,同時發揮專業教師的優勢,可采取線上答疑、進宿舍指導學習、醫院觀摩學習、身邊榜樣人物學習等方式為有專升本意向、醫師助理考試、“三支一扶”考試的學生進行輔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打牢專業基礎;護理系黨員教師,可在新生入校進行一次學前教育,學習并弘揚南丁格爾精神,將她提倡的人道主義精神發揚光大。同時,將職業倫理、專業素養、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教學體系和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政部黨員教師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特長,堅持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愛國主義學習興趣,堅定愛國主義立場與社會主義信念,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對學生的價值導線功能來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在課余時間為有專升本意向的學生提供政治理論輔導和心理疏導,既可為學生答疑解惑,又能緩解學生的考試和就業壓力。以此,每個黨員教師都能夠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將育人職能貫穿其工作始終,實現“教”與“育”“管”與“育”“服”與“育”的融合貫通。
在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作為被培育的主體,一切發展為了學生,才能更好地推動學校的發展。以我校為例,要緊緊圍繞學生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應以學生為主,增強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全面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如:下沉服務學生平臺到學生宿舍,黨支部包棟(層)、黨員包寢,建立“黨員進宿舍工作室”,教師黨員直接入寢對接聯系學生開展服務,各級黨組織幫扶學生切實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采取黨委班子包系、職能部門包班、黨員干部包“建檔立卡”貧困生、畢業班主任負責本班就業“四級聯動”機制,千方百計為學生搭好平臺,通暢“出口”。各黨支部發揮自己的特長,增強服務意識,如:教務成教部幫助解決學生在學習方面所遇到的問題,下屬的創新創業中心,能夠充分給予并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業和就業率;圖書館為學生推薦專業相關書籍,讓學生在選擇書目時有的放矢,同時開放知網等網站的免費服務,讓學生在知識中翱翔;成教部在學生一證多用上有所作為,實驗實訓中心為提升學生操作技能、信息中心為學生提供線上技術支持;行政總務黨支部堅持圍繞“服務育人”這一中心目標,以向學生提供生活保障為核心任務,以“建立后勤維修快速答應通道”為主要內容,重點在解決掛點系、班級、寢室的后勤維修問題,開通“維修保修平臺”,學生課題通過平臺及時報修。同時,在疫情防控期間,一切以學生需求為主,為學生排憂解難,及時提供一切后勤保障服務,為學生辦實事。
探索構建高職高專院校涵蓋系列新理念、新載體、新方法、新機制等在內的黨建品牌、黨建特色和黨員亮點建設體系,是堅持以黨建工作為引領,突出高職高專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育人特色,全面提升黨建育人工作水平的有效探索。提出“黨委做品牌、支部創特色、黨員顯亮點”工作思路,既突出了黨委全面領導拓寬格局、支部聚焦育人務求實效、黨員發揮優勢爭當先鋒,同時探索了黨政協同、校系聯動的模式,有效地推進黨建與職業院校特色育人有機融合,對于推進高職高專院校時代新人培育工程提供了創新思索的空間和全新的研究視角。
一是高職高專抓黨建圍繞人才培育核心,充分發揮了黨建育人作用。通過堅持黨建引領,把黨的工作融入育人中心工作,融入學生群體培養工作,幫助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將教育的內容從理論知識的吸收延伸到價值觀念的形成,提升學生學習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學校黨委的帶領下,在黨支部和黨員教師的合力下,增強黨建工作育人實效和師生獲得感,打造全新黨建育人模式,引領高職高專院校從“教”走向“育”之路;二是能夠聚焦黨員教師,貫徹“三全育人”理念,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專業理論、技能實踐、生活服務等多個崗位黨員教師的育人要素,將育人職能貫穿其工作始終,實現“教”與“育”“管”與“育”“服”與“育”的融合貫通。三是能夠聚焦學生,創新優化教師黨員志愿服務方式,及時掌握學生學習進度、效果和學生需求、向往關切,深耕細作,實現“千姿百態”的育人效果,豐富了黨員直接聯系服務師生、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途徑,進一步增強黨員教育管理實效性。四是能夠立足當地區域研究,緊扣服務地方發展,圍繞高職高專院校育人實效性提升與當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提高育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