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汶上縣分局 劉海燕
目前,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與升級,人們加強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實現了理想的保護效果。隨著我國逐步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強化污染治理,指導社會群眾形成正確的生態觀念與發展觀念,針對生態環境保護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并且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監督執法的力度,從根本上改善了生態環境。然而在當前污染物治理期間,還沒有大范圍使用自動監測技術,該技術的應用依然擁有非常寬廣的擴展空間。
從工業生產實際來看,生產用的廢水、廢渣等直接排放,會造成當地的土壤污染以及湖泊、河流等污染,且生態環境中的生物生存也會受到影響,常見的是動植物品種、數量減少,導致生態平衡問題。工業生產也包括建筑項目施工建設,在項目施工建設階段,出現的噪聲污染可能會影響人們的正常休息,甚至會造成社會矛盾。
從農業生產工作來講,為保障農作物產量,預防病蟲害問題,在農作物栽植管理的過程中,會應用化肥、除草劑、尿素等化工藥劑,如果配比控制不到位,或者農藥包裝隨意丟棄在種植地周圍,化工藥劑就可能會通過土壤、水分滲透,就會嚴重影響環境質量。
從城市用電、汽車應用來看,車輛運行需要大量的汽油或柴油的支持,且經過動能裝置的運作,會產生大量的汽車尾氣。而目前在尾氣排放管控方面,沒有實質性的政策條件支持。大量有害氣體排放在城市環境之中,且城市環境中高層建筑數量增多、人均用地面積較小、植被覆蓋率較低,就會引起大氣污染問題。城市的自我調節能力有限,在冬季或陰天的情形之下,就會出現霧霾,導致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也嚴重影響公民的健康。城市生活對電能資源的需求量較高,熱電廠發電多半是利用不可再生資源燃燒產生電能資源。燃料未能充分燃燒,有害氣體被大量排放到空氣之中,就可能會引起環境污染問題。
現代社會導致環境污染的因素較多,最終形成的污染狀況,也有著多元化的特點。要使用有效管控措施,控制污染源,并達成環境保護的目標。在環境保護的過程中,使用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能實現環境污染成分的分析與查找,幫助人們有效處理污染源,最終達成環境保護的目標。
環境污染的危害影響較大,會破壞生態系統平衡,導致酸雨、溫室效應等問題,會破壞臭氧層,嚴重危害人類社會,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或學習。環境污染有較強的破壞性,現代技術手段不能提前進行預料。如果環境污染嚴重,就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存與發展。現代人出現癌癥、血液病等重大疾病,其中一部分誘因是生活質量差和環境問題。環境污染會影響水、空氣、食品的質量,還有可能引起社會問題。現階段,環境污染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類學說研究、技術方案層出不窮。
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主要是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中氨氮、二氧化硫、煙塵等主要污染因子進行監測的一種技術。污染物自動監測技術由環境業務系統模塊、在線監測模塊及監測中心系統等幾個部分構成。通過使用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能夠在線自動監測污染現場端的污染因子,對污染源的排放狀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進行熟練掌握,同時把監測的數據自主輸入環境保護監控中心。利用環境保護監控中心服務器,可以整理、歸納及分析數據,同時錄入生態環境局,讓生態環境局可以管理污染企業。
要想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可以得到有效實施與推進,擴大污染源監測技術的使用范圍與效果,該技術在污染監測管理工作中的具體作用如下。
(1)污染監測管理工作開展期間,需要廣泛應用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這樣可以對監測業務要求進行透徹分析,優化相應技術的使用功能,構建完善的數據編碼體系,同時在現代化的編碼技術提供支持下,能夠科學合理地解決相應代碼。就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體系而言,經過優化監測功能可以使各種污染物項目編碼處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得到有效保障,從而可以在基層地區廣泛使用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
(2)在污染監測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使用規范化的編碼技術方法,可以促使整個監測系統有效地挑選數據信息,同時全面分析數據,討論各個區域之間與不同工業企業之間的污染源種類,深入分析污染總值,對污染排放的總量進行充分了解,同時經過對數據開展高效處理與分析,全面探究環保的過程,分析污染源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然后開展實時動態監測。
(3)污染監測管理工作進行過程中,根據環境保護工作的特征,優化與健全各種技術核心的功能,精準計算與處理某個區域的污染權重,然后根據自動監測技術建立數據化的處理模塊,深入分析與記錄各種原始信息,實時化定義分析,實現理想的污染物處理效果,最終可以高效地完成污染物處理與污染源監測任務。
在污染監測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運用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能夠對監測業務的要求進行詳細分析,優化與改善技術應用功能,同時構建完善的數據編碼體系,基于編碼提供大力支持的情況下,可以科學合理地處理代碼。從自動監測技術方面來看,需要健全數據信息的共享功能,合理處理污染物項目的編碼,具備較強的標注性和通用性,這就需要根據不同污染源的自動監測特征,優化信息檔案模式,科學地審批項目,加快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的科學運用。根據標準編碼,利用監測系統有效的挑選數據信息,根據區域和行業中的污染源種類分析總值,對污染排放總量的限值進行透徹了解,同時加大研究和管理的力度,確定其中是否存在問題,從而有效地進行自動監測處理。
通過對質量進行管理與控制,要根據污染監測管理工作開展的特征,優化技術的核心功能,同時科學計算處理污染權重。與此同時,還需要保證自動監測技術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建立數據管理模式,科學合理的記錄原始數據信息,進行定量分析工作,實現理想的處理效果,最終能夠快速完成工作任務。
要優化工作方案,采用各種各樣的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形成標準化曲線,經過加強管理,借鑒公式計算處理污染權重。與此同時,利用新型技術形成數據管理模塊,科學進行原始記錄數據管理,全面提高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的使用水準,強化數據信息的管理功能。
在環境保護期間,對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進行利用,可以強化硬件建設。所謂的“硬件建設”,具體指的是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的配置,主要建立于各級環保部門。通常而言,對監控中心加以構建,應用的方式就是將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與通信傳輸線路合理地銜接在一起,實時監控污染源,準確掌握區域內污染物排放量及變化情況,為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分析得知,硬件建設的整個過程,能夠為監測系統的平穩運行提供支持,讓數據的傳輸更加準確、高效,快速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動態變化與發展趨勢分析等,充分直觀地掌握污染源的情況,最大限度地滿足環境管理需要。此外,要想保證硬件建設運行更加穩定,還需要有監控作為基礎。
從整體方面來看,通過將環境保護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應用于污染監測管理工作中,可以透徹了解企業污染排放的狀況,如果出現污染源,監測信號就會輸入監控中心當中,警示工作人員進行治理操作,然后使用監控中心定位操作污染源,如果污染源出現超標問題,有關部門還需要按照法律法規追查企業承擔的法律責任,然后對該行為進行嚴格處理。此外,在污染源監控中心應用環境保護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過程中,可以監測與瀏覽多個污染源,制定數據采集需求,同時還需要結合具體狀況,主動上報搜集與處理的數據。另外,擬定市級監控系統目標是自動搜集有關數據的根本過程。在這種情況下,讓數據搜集企業發揮主導作用,自動化實現各個測點污染樣本的搜集工作,使用專業性較強的監測技術,明確其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質和有害物質的含量信息,同時把搜集到的信息傳遞至監控中心。在這個過程中,監控系統的數據采集功能可以對排放物是否滿足環保要求進行嚴格鑒別,這個系統能夠為后期數字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使用污染源監控技術開展污染監測管理工作期間,需要在監測技術體系中確定實際的監控內容,如此一來,才可以發揮標本兼治的作用。當前的污染源自動監測體系全面完成了在線自動監測,同時不斷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邁進,在污染監測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全面發揮了監控系統具有的作用。在具體設備運轉期間,為了將監控系統的功能進行全面發揮,還需要將數據監控作為基礎建立優化的監控報表,保證在整體報表中可以充分呈現出環境監測數據,特別是對主要項目監測期間,需要使各個數據的精準性、合理性和時效性得到有效保障,采取報表形式動態體現出環境中各種數據信息,如此一來,可以確保管理人員與有關人員對生態環境污染的狀況進行充分了解。針對設備運轉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需要根據具體功能要求,及時改變設備,優化與健全相應功能,保證該技術可以科學合理地運用到環境污染源監測工作中。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整個監測系統日常監督管理提高重視程度,保證系統可以順暢運轉,如果出現一些污染數據超出排放標準,需要及時采用有關手段處理這些問題,從而樹立企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保證企業可以真正開展污染源管理工作。
應用軟件是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構成元素,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軟件主要是對污染源數據庫進行監控,能夠搜集、整合及自動分數據信息,使污染源管理與控制工作的治理、警示等工作要求得到滿足,保證動態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當前,通過對我國原有的污染標準規定進行分析可以得知,應用自動監測軟件,能夠直觀體現出污染源治理的理想效果,同時存儲詳細分析的數據。
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1)自運營。企業需要自主地對監測設備進行管理。在該模式利用階段,不需要支付代運營費用。然而,該模式的缺點也比較多:首先,企業領導重視度不夠,對自動監測設施運行維護相關工作有所疏忽;其次,企業負責人員認識不足,水平偏低,專業技術不足,對此項工作學習不到位;第三,現場運行維護臺賬記錄不規范、不完整,其檔案留存不符合有關要求。(2)部分代運行維護。第三方負責對自動監測設備進行定期維護,企業自主負責日常管理。雖然自動監測設備處于較為穩定的運行狀態,能夠有效地降低故障出現的概率,但是出現故障時,維修依然不及時。(3)全部委托第三方運行維護。企業將自動監測設備運行維護及日常管理全部委托于第三方,大大提升了設備運行的可靠性,但是企業疏忽了主體責任,缺乏對第三方運行維護相關工作的監督及嚴格要求,導致運行維護有關臺賬記錄不完整、不規范。
眾所周知,環境管理部門的任務十分繁重。由于排污單位分布較廣,環境執法人員很難鎖定存疑企業,從而造成執法效果不理想。開發并使用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可及時準確地掌握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根據管理需求設置報警功能,自動分析評估超標及異常監測數據,實現實時報警,幫助環境執法部門更為精準地發現違法排污行為。應用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不僅能有效提高環境執法效率,還能對排污單位進行嚴格的監管,在減少污染物非法排放的同時,為改善環境做出貢獻。
依托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可實時掌握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尤其在秋冬季或重污染期間,通過對污染源進行實時自動監測,分析整理出監測數據,厘清污染源與環境質量之間相應的關系,了解行業之間污染源的結構、分布和等級,從而有計劃地治理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及時采取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空氣質量向好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就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發表重要講話。為了打贏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還需從污染源頭進行治理,利用自動監測技術的自動化、網絡化、不間斷特性,優化當前的污染源治理技術,針對工業污染源進行精準化管控和治理。
由于污染源監控的范圍很廣,很多處污染源無法做到同時治理,從而導致治理工作錯過了最佳時機,最終出現了污染氣體外泄的嚴重問題。針對這類問題,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代運營公司,從管理人員著手,側重增強其環保意識,使監測到的數據真實度和精準度更高,提升監測的有效性,進而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穩定進行。
在后期污染源治理期間,可以應用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同時配合使用新型網絡技術,諸如無線網絡技術等,確保信息技術共享和傳遞相對更安全。之后,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科學分析監測到的污染源數據,將最終的結果反饋給相關人員,以便后續污染源的治理能更加便利,實現科學保護環境的目標。
綜合而言,在環境保護中,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的應用為規范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核定及綜合管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為推動污染源監測技術發展,加強環境污染減排、評估考核、環境改善、風險防范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因此,要提高對現行問題的重視程度,加大對技術的研究和創新力度,不斷完善自動監測設備,確保監測的數據更加精準、可靠,更好地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