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光環境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黃凌波
為了進一步將河流排口排查溯源整治專項工作做好,我們開展了濱海縣水環境整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05達標示范區項目。前期發現該區域面臨河流污染物排放問題,為了有效改善濱海縣的水環境質量,就要重視河流排口排查溯源工作,對影響水質的不良因素進行查處,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目的,確保濱海縣水環境整治工作更加科學合理。
河流排口排查溯源在水環境整治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作用[1]。它作為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決定著水環境整治的結果。水環境污染主要來源為流域內排污單位出現非法排污或者在污染物排放過程中超出正常標準。利用排查排污口能夠有效追蹤污染物溯源,讓環保部門及時掌握河流產生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在源頭上,將污染物出現的不良排放問題加以解決,為流域內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提供保障,提升環境的質量,增強水資源保護能力。以此來做好河流排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將河流污口底數徹底摸清,實現河流污水治理朝著法治化、科學化和精準化的方向發展。河流排口排查溯源工作中,排污口監測非常重要,可以確定污染物的核心要素,在環境檢測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前,污染物溯源主要依靠管線排查和混接點測繪來快速定位污染源。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河流排口排查溯源的重要性,為水環境整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保障。
2018年5月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發表講話指出:“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這就給治理黑臭水體確定了具體的目標和指導方向。根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提供的情況,一些直轄市、沿海發達省份、經濟特區都有大量污水直排。我們要制定科學的方案,全力攻克疑難問題,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的發展目標。否則,一邊治,一邊排,會大大影響治理效果。為進一步扎實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不斷鞏固治理成果,堅決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國家住建部下發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關于印發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18〕104號)規劃和江蘇省下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建城〔2019〕52號)。
工業化發展,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同時,也形成了環境問題,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環境污染[2]。為了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環境保護,當前就要做好水環境整治工作,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將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產生的水污染問題加以解決,發揮水環境整治工作的最大價值,避免河流污染影響整個生態環境。水環境整治能夠緩解人類飲水面臨的安全問題,滿足廣大人民的用水需求。在人類生存過程中,水扮演著重要角色,飲用水安全與人類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在我國,幾乎有五分之一的人飲水出現不安全現象,包括污染和高砷等水質問題,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整治水環境可以有效解決這一現象,提升人類用水安全。
另外,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升區域水環境治理工作效率。水環境整治工作具有復雜性和專業性,作為環境執法相關部門,應與時俱進,做好環境保護工作,與城市建設部分共同合作,明確污水處理設施與排水系統之間的聯系,做好污泥處理工作,防止二次污染,避免管理中面臨的各項問題,將水環境整治價值發揮到最大。
(1)針對項目范圍內所有河道,設計單位根據設計需求及河道水質檢測情況安排溯源工作順序。(2)溯源工作以河道為單位,對河道所轄所有直排口進行溯源,明確直排口所收水管道范圍及污水來源。(3)針對本項目范圍內部分已實施截污工程但后期有改造必要的管道排口進行溯源,明確污水來源。(4)以排口所涵蓋的道路管線為溯源范圍。道路管線溯源至起點井,接入支線溯源至排水戶(公建單位、小區等)范圍內第一口匯合排出井。如果排水戶為分流制小區,溯源至小區內部各混接點為止。
要進行污水“提質增效”的排查,包括涉及污水源排查。根據“點、線、面、網”相結合的原則,運用多種排查手段,使用先進排查設備,堅持“統籌規劃、分類實施、重點突出、整體推進”的原則,將排查工作做到無遺漏、無盲點,徹底理清管網、污染源頭和排水(污)口底賬,形成一整套詳細的排查資料,配合建立大數據信息平臺。在開展濱海縣河流排口排查溯源的水環境整治工作中,溯源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1.直排口排查
直排口排查是排水戶排查和管網排查的重要內容之一,現狀排水口主要分為污水排水口、污水合流制排水口、雨污混接排口及雨水排口。本次排查范圍為所有雨水管道排口。其主要有以下內容:
(1)旱天時,調查直排口是否有污水排入水體。
(2)強排區域是否有河水倒流雨水直排口。
在進行排水管網的直排口排查時,需在連續三個旱天后進行,排查方法包括現場對直排口進行巡視、直排口上游第一個井開井檢查以及直排口的水質檢測,對于強排地區,檢查時在泵站配合降低水位的情況下,目視檢查直排口河水倒灌及直排口上游的第一個節點井倒流。直排口檢查過程中若發現管道直排口存在下列情況之一,可初步確定存在排水戶錯漏接或管網系統雨污混接現象:
a巡視宜沿河岸步行、乘船目視,雨水直排口有污水流出或存在直排口。
b直排口上游的第一個節點井內目視或檢測有無污水流過。
結合排水口問題查找與涉水污染源頭分析,確定重點調查區域,有針對性地開展區域污水管網覆蓋情況、污染源污水納管情況、排水管道及檢查井的缺陷情況和雨污混接情況調查。
2.管網排查
雨污混接調查是排水管網排查的核心內容,其主要對排查范圍內的所有雨水管道及附屬設施通過人工調查、儀器探查、染色實驗等方法來判定管道內混接點的位置,后期再通過相關儀器對混接量和混接水質進行進一步的測定,從而查明整個排水系統的真實混接狀況,并可對混接的嚴重程度進行科學判斷。
結合排水管網普查及探測,遵循問題導向的原則,對排水管道及檢查井的各類缺陷以及雨污混接情況進行專項調查(以CCTV機器人和QV潛望鏡為主)。對于調查區域存在以下的問題,應重點對所在區域排水設施(含涉水污染源內部排水設施)的結構性缺陷、功能性缺陷及雨污混接進行詳細調查:①涉水污染源納管水質、水量明顯偏離實際情況;②根據排水管網普查,發現有雨污混接、錯接情況;③旱天時,沿河排水口有污水排出;④旱天時,分流制污水泵站集水井水位明顯偏低;⑤旱天時,污水管道流量下游明顯小于上游;⑥持續三個旱天后,雨水管道內有水流動;⑦旱天時,雨水泵站集水井水位超過地下水位高度或造成放江;⑧旱天時,在同一時段內,雨水泵站運行時,相鄰污水管道水位也會下降;⑨雨天時,分流制污水井水位比旱天水位明顯升高或產生冒溢現象;⑩雨天時,分流制污水管道流量明顯增大。
3.涉水污染源調查
通過第二步確定涉水污染源后開展對所有涉水污染源排放污水(廢水)情況進行調查。內容含地理位置、排水性質、水量、出口管徑、管底標高、受納水體或管道、內部排水管道現狀等。可能存在的污染源主要包括:①工業企業;②居住小區(村);③六小行業;④在建工地;⑤公建單位(機關、事業、醫院、學校等);⑥公益單位(車站、碼頭、養老院、旅游區、星級賓館等);⑦綜合市場;⑧其他。
在對濱海縣河流排口排查溯源的水環境整治工作中,要重視其中存在的環境問題以及水環境整治方案的制定,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促使河流排口排查溯源的水環境整治工作朝著可持續化發展。重點如下所示:
通過對濱海縣河流周邊污染源進行調查,了解其污染物排放現狀之后,我們發現,河流水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1)在達標區域之內,老舊小區和公建單位非常多,使得雨污合流現象嚴重。(2)河流中,部分地區常規水質因子嚴重超標,以“氯化物”為例,濃度與正常標準嚴重不符,還有一部分排口污染物有著很大的排放量,甚至出現“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混合排出的現象。另外,沿線“入河溝渠”與“河道污染”較為嚴重,使得濱海縣河流下游水質出現嚴重惡化[5]。
河流排口排查溯源的水環境整治工作中,由于工期較為緊張,所需資料和工作內容較復雜,使得工作人員任務較重,為了確保水環境整治方案更加科學合理,要綜合考慮各類影響因素,統籌兼顧。做好以下工作:
(1)關于老舊小區或者公建單位出現的雨污合流問題,要打造一支堅實的隊伍,通過精英人才,將該項工作進行準確落實,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排查一次”和“落實一次”的原則,爭取不會遺漏任何“混接點”,確保水環境整治工作的有序開展,完成項目內容,達到既定目標。
(2)做好現場的“排查”“檢測和清淤”以及“信息采集”工作,保證成果資料在提交過程中,更加合理,并且與實際工作相一致。
(3)實施“控源截污”,濱海縣河流中,對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排放產生的環境問題,作為工業園區相關管理者,應將已經查明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污口整治工作加以強化。比如,可以在工業園區內,修建單獨“集中污水處理廠”,對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而關于生活污水排口,要開展相應的截流措施,進入市政管網當中,再經過城市污水處理廠加以處理。面對部分“鹽化工”企業,企業要不斷將自身生產活動的管理水平進行提升,降低“漏”“冒”和“跑”等現象的產生,防止氯化物流經雨水管最終進入河道中,造成的不良危害,影響水質質量,以此來實現水環境保護。
(4)有效治理內源污染。利用現場調查和勘察之后,我們得知,濱海縣河流上游水質較好,特別是水面較寬地區域,水質質量更好,完全能夠實現水質功能區的使用要求。而對于河流中游,水面較寬區域,水流比較緩慢,加上淤泥太厚,導致水質很差。河道下游,水面很窄,水流過程中,速度過快,淤泥不是很多,水質的自凈能力非常強。想要將河道內源對水質產生的影響加以解決,就要做好河流中游的“清淤”工作,避免河道內源,在整體水質造成的不良影響。
(5)建設“親水生態岸線”。這一方案的制定,能夠有效整治和清理濱海縣河堤岸沿線側不良行為習慣。比如,“傾倒廢棄物”和“亂扔垃圾”,通過建設相應的親水生態岸線,可以為河道兩岸提供良好的環境,實現破面干凈整潔、無垃圾,這樣可以避免河流水面出現不明漂浮物。落實當地水環境整治污水處理工作,實現“提質增效”發展目標[6]。
1.污染源改造
溯源排查施工單位根據排查結果編制排查區排查報告,對存在問題點形成整治清單“一戶一策”,并附有建議改造方案。各地根據當地政策由各主管部門落實改造的推進。針對各類涉水污染源處理改造建議如下:(1)污染源如為公建單位或國有性質單位的由單位自行進行問題點改造。(2)溯源結果為沿街商店、餐館等沿街建筑污水接入雨水管道時,改造工程納入“六小行業”整治工程中統一實施;(3)溯源結果為現狀雨污分流制小區、單位等有污水接入雨水管道時,由溯源單位上報混接小區名錄至政府主管單位,督查該小區內部自行整改;(4)溯源結果為現狀合流小區、單位等直接排放或接入雨水管道的,由溯源單位上報住建局或主管單位。(5)問題點如存在工廠企業或在建工地時,一般由執法局或其他主管單位進行督查,督促改造或內部增設處理設施。
2.市政管道提升
在溯源排查過程中發現,市政管道中一般可能存在管道內部的淤積和結構上的破裂、塌陷、錯口、滲漏等問題。(1)針對管道內的淤積情況需要及時進行清淤,管道內淤泥隨著雨水流入河道影響水質也是水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2)針對管道結構上的破裂、塌陷、錯口和滲漏的問題需及時進行開展管道開挖或非開挖修復,否則可能存在地下水或其他污水通過雨水管道的結構性缺陷進入管道內部。
綜上所述,想要從根本上促進水環境整治方案更加科學合理,相關人員就要樹立現代化發展理念,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將濱海縣河流排口排查溯源工作做好,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影響因素,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水環境整治工作方案,結合實際工作計劃、內容和方法,對河流出現的各類污染以及排放問題加以有效改善,實現河流排口排查溯源的水環境整治朝著科學化和合理化的方向發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