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楊陽
2019年,我國醫療行業聯合多個部門推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指出了我國廣大的職業教育院校及本科院校應奉行培養學生“學歷證書+多項資格認證”結合的職業技能培訓方案。為了切實履行該項管理制度,教育部隨即提出要促進廣大高校生的證書相互融通,并將其納入全國各高校的人才計劃培養方案。近年來,失智老年人照護行業的發展如火如荼,甚至一躍成為了當下熱門的職業類型之一,為了促使失智老年人照護人才培養方案得到優化,同時著力提升失智老年人照護人才的培養質量,要求在3年內全方位推進“1+X證書制度”的實施。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為了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其對于護理服務的需求較其他患者群體較為強烈。為了積極培養更多的相關人才,我國醫療行業聯合養老護理專業特開設下屬的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這是一個獨立的工種名稱,負責對失智老年、半失智老年進行特殊的照護,從而促進其認知功能、活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行業調查顯示,截止到2021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約為1.5億,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0%,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據將突破4億,可見我國老年人口基數之大。而在眾多的老年人群中,越有500萬人深受阿爾茨海默癥的困擾而導致其日常生活無法自理,其中約有15%為失智老年人。種種數據預示著我國的養老服務問題成為一項突出性的問題,尤其是失智老年照護人才的匱乏,成為了我國醫療服務行業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有效彌補失智老年照護人才缺乏造成的種種問題,我國各大醫療教育機構聯合多家機構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的落地實施,并在日常的護理人才教學工作中充分融入“1+X證書制度”。同時,為了增強社會養老服務能力,還要積極面向社會開展失智老年照護人才培訓,從而為社會輸送大批量的專業人才。
為了從根本上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在各大職業院校及本科高校的順利實施,首要任務是要求廣大高校管理者全面了解1+X證書制度的概念和內涵,以此為重要基石來全面推進1+X證書制度的實施。在1+X證書制度中,“1”是指專業學歷文憑,這也是廣大高校學生寒窗苦讀的重要目標。按照學歷的不同,學生所獲得的學歷文憑也有所不同,低至中專,高至碩士、研究生。“X”則代表著學生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具體可以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三項,比如我們熟知的師范生在畢業后可拿到學歷證書與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資格證書等,其中畢業證書就是“1”,而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資格證書則為“X”;而護理專業學生在順利畢業后,不僅可以拿到學歷證書,如果在考取護士資格證書或其他職業資格認定證書后,在畢業后都可以一起得到。在高校教育中,“1”和“X”都是相互補充、獨立存在的。其中,“1”是國家頒布且認可的,在教育中占據了主導型、基礎性的地位,而“X”則起到了有效的輔助作用,屬于“1”的適當延伸。如果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一些“1+X”證書同時具備的專業人才較單純的“1”證書的專業人才有著更加廣闊的就業途徑。在現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系下,“1+X證書制度”的推行成為了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充分體現了社會對于人才要求所具備綜合能力的體現。
當前,我國的社會養老問題日益突出,這也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重視。而在醫療教學機構中,其失智老年人照護教學目標的設定也尚未明晰,照護職業教學工作缺乏科學的引導。廣大醫療教學機構自顧自實施教學工作,并沒有洞察行業發展的脈絡,這也導致了廣大醫療教學機構開展的教學工作無法服務于實際。
而我國為了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在廣大醫療教育機構全面推進“1+X證書制度”體系,同時針對廣大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學生的職業資格認證,特將其劃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三個不同的級別,同時針對廣大失智老年人切實開展心理護理、基礎護理、生活護理等各項護理工作。但是這種方案的制定只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更好地付諸行動。一些專業院校既定的人才培養方案與現實漸行漸遠,其人才的培養一味地按照養老院日常的護理工作來開展,忽略了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學生對于行業的認知面,失去了失智老年人照護行業自身的前瞻性。
在經過高校4年的學習生涯,廣大高校學生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這也為廣大高校學生系統學習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提供重要的基礎條件。近年來,隨著“1+X證書制度”的積極推進,其成為了廣大專業學生增進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反觀廣大職業教育機構,其推行“1+X證書制度”的目的則在于自身與社會、行業發展及國際的接軌,與生產服務一線進行有效的融合和對接,這也充分體現了廣大專業院校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為了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廣大職業教育機構可謂煞費苦心,在院校積極構建實踐基地,以此來模擬學生的崗位工作場景。同時結合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強的師資隊伍,以此來促進廣大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與實踐技能的同步提升。回歸到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廣大醫療教育機構開展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的實質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順利畢業走向工作崗位,更重要的是通過為期4年的職業教育,提升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要想實現該目標,需要較長的周期和大量的經費作為支撐,如何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調配而不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為了廣大醫療教育機構共同面對的考驗。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肩負著重擔,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工作也同樣如此,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的積極參與,以此來推動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而對于一個臨床護理教學機構來說,師資力量才是決定其在業界口碑優劣的“制勝法寶”。換言之,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機構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的質量。然而,大多數醫療教學機構中專業教學人才屈指可數,甚至一些教師并不具備足夠的工作經驗,這也直接降低了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的質量。為了深入研究滁州市部分高校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教學人才的具體情況,特展開了專項問卷調查工作。從調查結果中得知,在我國眾多的臨床教學機構中,高校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教學工作者多為本科畢業,約占半數以上,剩余博士及研究生的數量則嚴重不足,二者之和才占高校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教學者數量的40%左右。
從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滁州市部分高校在招聘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教學人才時,首先考慮向高校招聘,因為高校的專業人才濟濟,其自身的專業技能可謂是數一數二,將其納入高校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開展教學工作,勢必會強化其教學效果,約有20%的教學人才來源于社會,只有13.33%的教學人才來自于醫療機構,這與龐大的高校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學生數量相比,還遠遠不夠。
完善的教學體系是促進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只有具備完善的教學體系作為支撐,才能夠著力提升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教學質量,同時促使高校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教學工作向專業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以滿足失智老年人照護行業的發展需求。然而實際上,我國各高校的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教學體系亟待完善,各高校各自為政,缺乏行業標準的統一性,這也從根本上對其教學質量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現代醫療教育行業的“大幫哄”教學,學生在經過三年、四年的學習生涯后即可拿到學歷證書,這也賦予了我國醫療教學工作的學歷教育為主、職業教育為輔的教學體系。但是,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還要相應的拿到各種職業資格證書,比如照護專業資格、護士資格等各項資格證書,其需要學習的基礎性課程內容復雜繁多,如果僅依靠三年、四年的學習是很難滿足其職業發展需求的,其教學內容與資格認證制度存在較大的落差。
教學目標是教學工作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沒有教學目標作為支撐,其開展的教學工作也就毫無意義。為了加強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與1+X證書制度相融合,廣大醫療教學機構要全面洞悉失智老年人照護行業發展的新形勢,充分了解社會養老服務發展的動態,同時結合廣大教育機構自身具備的教學資源,為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計劃的制定提供更多真實的依據。為了明晰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的教學目標,廣大教學機構管理者須深入挖掘1+X證書制度的潛在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解讀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與職業要求標準,根據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工作內容,確定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教學計劃的實施過程,從而提高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教學工作的針對性。此外,為了加強“1”與“X”證書的融合,廣大臨床醫療教學機構還應深度解讀1+X證書制度的內涵,并將其融入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的日常教學工作,為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計劃的制定提供充足的依據。
職業教育賦予了專業教學強烈的實用性。而廣大專業學生在結束了為期三年的專業學習,隨即進入工作崗位。而隨著崗位實訓經驗的同步提升,在校內實踐機會的不足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為此,廣大醫療教育機構須著力于建設自身的實訓基地,考慮到缺乏足夠資金的支撐,廣大教學機構須強化與醫療機構及相關企業的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醫療企業主動投身于醫療教育機構發展的過程中。學生在結束三年的學習生涯后,隨即進入合作的醫療機構展開實習,而在平時的單元課程學習結束后,校方也可安排學生深入醫療機構進行業務實訓,而在此過程中,相關醫療單位及企業可以著重觀察學生的實訓情況,并酌情給予相應的工作崗位,從而為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打好提前量。
課程教學體系融合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一系列過程,猶如一絲細線將上述幾項內容穿插在一起。而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工作也要在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對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課程進修科學性的羅列和排布,按照由淺及深、深入簡出的原則實施教學工作,確保既定的課程教學體系與專業課程標準相符。當前,現行的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課程包括了基礎照護、心理照護、照護專業課程、公共基礎課程與實踐課程等多個學科內容。因為在校的三年里以專業課程教學為主,實踐課程的時間嚴重不足,這也導致了廣大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相對較弱。而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是一項實踐能力相對較強的專業,而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與其實質嚴重不符,這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為了著力解決該問題,廣大職業院校要不斷地健全其教學體系,對現行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保證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相融合,適當縮減基礎課程的課時,增加實踐課程的周期,充分做到二者互相兼顧、互相融合,保證理論教學與實踐課程教學的比例適中,全面提升廣大失智老年人照護專業學生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能力。
優厚的師資力量是推動教學工作發展的重要基石。而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育作為“后起之秀”,近年來成為一項大熱的話題,成為推動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首要前提條件。為了有效彌補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人才不足的問題,廣大高校應切實按照“引、培、聘”的原則,積極培養一支業務能力精湛、實踐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形成一支德藝雙馨的師資隊伍。而在1+X證書制度頒布的背景下,我國的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工作面臨著重重考驗,教師不再只是單純地實施教學工作,而是要切實推動失智老年人照護行業的發展,成為重要的參與者之一。積極參與職業培訓和社會實踐學習,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與社會實踐能力。而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的廣泛應用,教學工作的信息化發展自然而然成為了教育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所以廣大教學工作者也要著重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只有教師掌握更多的專業能力,才能夠強化學生“1+X”證書的綜合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促進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與1+X證書制度相融合儼然已經成為了失智老年人照護行業改革的必經之路,而強化其與1+X證書制度的融合,極大地提升了其專業性,也為失智老年人照護行業的發展推波助瀾。本文首先著重分析了失智老年人照護行業的發展形勢與1+X證書制度,明確了二者的內涵,之后提出了教學目標不明確、實訓基地的建設與專業師資培養的難度較大、師資力量不足以及照護職業教學缺乏系統性等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教學與1+X證書制度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基于上述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舉措。通過種種優化措施的實施,有效地解決了行業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