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曾佳慧,邱香蘭
(萍鄉學院工程與管理學院 江西 萍鄉 337000)
在“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人們學習和接受知識有了全新的方式和渠道,混合式教學就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之一。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國外許多國家均得到了認可并在很大范圍內得以施行,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教育領域教學模式的變革[1]。美國學者Barnum和Parmann提出“四階段混合教學模式”,分別是:基于網絡的傳輸、面對面學習的處理、生產解決方案和協作延伸學習[2]。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線上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使課堂教學更加個性化和更具有問題導向性。混合式教學既能很好地體現傳統教學的面對面情感交流、教學互動的優勢,同時也能夠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利用教學課件、線上交流、布置作業來輔助教學[3]。因此“線上慕課+線下翻轉”的教學模式成為目前大學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式。
隨著混合式教學的廣泛應用,混合式教學評價逐漸被人們重視。不同學者對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的認識有所不同,分析角度、著重點、不同學者的個體主觀均會使得其所構建的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有差異。所以對于混合式教學來說,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不能完整、全面地對混合式教學進行評價,需要有更多的探索與研究,為了保障混合式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構建一個合理、科學、系統的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尤為重要。
混合式教學評價不能只局限于學生獲得的知識量,更應對學生的道德認知、情感發展、價值觀等因素進行相應的考察,同時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個人協作能力的發展,通過借助信息技術,促進學生高質量、高效率學習。教學評價必須嚴格遵循以下原則[4]。第一,評價應全面多樣。全面考慮影響教學效果的各個因素,同時保持評價者的不單一化。第二,評價應客觀。確保評價結果能夠客觀表現出教學效果。第三,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評價。教學過程中必須是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用的過程,更多的要以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情況和基礎技能為主。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要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師生交流互動,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混合式教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該更加科學、更加客觀、更加全面,從多個維度出發,還要注意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評價指標應當突出評價重點,經過多方面的考慮之后,大學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從學生維度和教師維度來構建,其中學生維度主要從學生認識水平、專業知識掌握、知識應用能力三個指標來評價。教師維度從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引導、教學態度、教學平臺選擇、教師反饋及時、教學反思與改進、持續追蹤服務、溝通與探討等九個指標來進行評價[5]。
調查問卷從學生維度和教師維度共12個評價指標來反饋現階段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情況。設置了五個選擇,分別是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不太滿意、非常不滿意,對應的分值分別是5、4、3、2、1。本問卷在網絡問卷星上進行設置與發放,問卷發放對象為高校學生。本次問卷共發放并回收有效問卷200份。
2.2.1 問卷信度分析
信度可以檢測問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它的檢驗方法有重測信度法、復本信息法、折半信度法、信度系數法。在本研究中將采用 信度系數法來檢測問卷的信度。在信度檢驗過程中,信度系數 越高,檢驗結果越一致、越可靠。利用SPSS軟件計算數據具體見表1。

表1 克隆巴赫系數結果表
這里得到 系數值為0.979,可見問卷所構建的量表可靠性非常高,可用作后續的研究之中。同時我們可以通過表格數據得出,在任意一個題項被刪去之后,系數值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這些題項都不需要進行處理。在校正項總計相關性這一列,數值都在0.8之上,顯而易見,分析項之間的關系良好,說明該問卷調查用所構建的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來進行教學質量評價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2.2.2 問卷效度分析
利用SPSS分析問卷效度,得到的結果見表2。

表2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根據表格可知,在效度分析中,利用SPSS計算得出的KMO值為0.965,遠遠大于0.7,且趨近于1,說明該問卷所構建的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效度高。
2.2.3大學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權重計算
本問卷用AHP層次分析法來計算權重(表3),利用SPSS自動構建判斷矩陣,如表4。

表4 AHP層次分析判斷矩陣
通過判斷矩陣,我們也可以發現均在1附近,說明指標間均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故其權重值也相近,再對其進行隨機一致性檢驗,同樣的我們利用SPSS軟件進行檢驗,由表3,4可見在本次研究中構建了一個12階判斷矩陣。根據隨機一致性RI值表格查詢之后,我們可以得到問卷的隨機一致性RI值為1.540,RI值可用作于一致性檢驗計算使用。

表3 AHP層次分析結果
2.2.4 大學混合式教學現狀評價結果分析
從表5中可以看出,標準偏差都在1左右,表明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現狀的評價比較一致。均值均介于3和4之間,說明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比較認可,混合式教學實踐整體表現較好。另外,為了對混合式教學現狀做更詳細的分析,我們結合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得到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現狀更真實的評價數值。這里我們將權重指標擴大了10倍,以便計算的結果容易分析。最終得分數值較大的代表現狀表現較好,數值較小的代表該項指標仍需加強。從得到的結果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學現狀中學生反饋良好的是“教學反饋及時”“專業知識掌握”“溝通與探討”,說明混合式教學采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更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溝通和交流。而需要加強的是“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平臺的選擇”“教學態度”,這些方面反映了混合式教學設計和平臺有待完善、教師教學態度有待提升。

表5 混合式教學現狀的得分情況
本研究構建了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從多個維度多個角度對教學活動過程進行評價,構建的評價體系具有可執行性和可推廣性。要保證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在高校教學工作中得到推廣,發揮出高校教學改革的積極推動作用,必須要確保高校教師正確認識混合式教學模式,加大資金投入,開展教師培訓,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提供保障。同時應加強線上和線下教學環節的設計,豐富和完善網絡資源;優化平臺功能,對網絡教學平臺予以建設、管理和維護,通過進行在線考核等方式,與課程平臺建立教學質量保障聯動機制,充分利用學生學習行為分析數據,了解學生在線學習情況;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端正教學態度,多多關注學生學習動態,主動提供學習指導,進一步提高混合式教學質量,實施更優質的混合式教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