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險峰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財富,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內驅動力。大學生是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之魂,強化民族精神。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需要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青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引導青年學生增強傳統文化修養,積極主動面對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挑戰,激發創新動力,實現偉大夢想。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五千年的歷史積淀了璀璨的中華民族文化,是中華兒女的精神支柱,植根于每位國人的血液之中,這正是我們當前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和力量源泉。
中華傳統文化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成就了中華民族的發展,也閃爍著時代的光輝。例如,革命文化滋育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成功,彰顯了中華民族勇于奮斗、不畏險阻、奮發有為的高貴品質。“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等,均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勇敢和頑強,使國人的自豪感不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也不斷增強。
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中國這片土壤上孕育生長起來的,有著獨特的內核和優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形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主要任務在于加強理想信念、愛國情懷、道德修養的教育,從而培養國家和民族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是職業院校的首要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優秀文化作根源性引導,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樱瑤椭麄兇_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
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叭祟惿鐣l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批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弊鳛槲迩曛腥A文化的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是民族復興的崇高理想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夙愿,也是國家富強繁榮,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涵養和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以文化培育思想,以文化豐富精神,以文化促進發展。
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的經濟、政治、科學、教育蓬勃發展,偉大成就令世界矚目,作為國家思想源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仍然需要更好地繼承發揚。然而,有些職業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上忽視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如教學方法不夠豐富,多以理論傳授為主,缺少與現實情境相結合的教學,課內外實踐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缺乏深度;在教學載體上,沒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社會資源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和空間;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社會環境還比較欠缺等等[1]。
一是職業院校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比較淡薄。近年來,圣誕節、萬圣節等洋節越來越受青年學生的追捧,傳統節日則受到冷落,這種風氣沖擊了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的發展。在大數據環境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多樣、方式靈活、手段豐富,移動網絡App應接不暇,雖然帶來很多便利,但也給部分學生帶來無法辨識消極負面信息的現實困境,導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使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很難落地落實,取得的效果有限。
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銜接。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職業院校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職業院校都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技能,而沒有充分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資源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文化氛圍不濃,導致學生認知有限。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缺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理論課的有效實施策略,普遍都是教師單方面灌輸式教育,學生被動接收。這種教育方法沒有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也就無法激發學生的認可與熱愛,甚至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氛圍不濃。為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需要文化氛圍濃郁的社會環境。然而,在網絡高度發達的大背景下,各類文化層出不窮,良莠不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受到不良文化影響的沖擊與威脅不斷增加。
第一,構建多重主體協同機制。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需要全員參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校協調輔助,充分發揮教育中“人”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校要堅持執行國家的政策,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教學,把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相結合,構建師生雙向互動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參與性。同時,教師的思想文化素質決定了融合教學內容的質量和教學水平的高度,因此職業院校還需要重視教師選拔標準,對教師進行培訓與考核。學校提供政策環境,教師優化教育教學方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多重主體協同發力,才能促進融合發展。
第二,創新職業院校思政課程。創新職業院校思政課程是加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堅定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文化與思想是互相交叉融合的統一體,兩者不能割裂開來,要融會貫通,自然融入其他課程體系中,讓學生全過程、全方位接受文化的熏陶。同時,要發揮第一課堂為主、第二課堂為輔的協同教學作用。職業院校要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嚴格考核,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
學校要積極發揮第二課堂的實踐作用,可以利用各種社團組織開展富有文化內涵的活動來宣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學校應與社會接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等等。
第三,營造和諧濃郁的文化環境。首先,職業院校要以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筑、校服、校徽、校訓等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以高質量學風、高水平教風協同發展促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其次,要經常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如書法比賽、民族文化晚會、詩歌交流活動等,熏陶感染學生,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最后,學校要結合自身內在文化與所在地方的文化特色,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宣傳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校園文化和地方文化意義的理解。
第四,創新文化傳播路徑。職業院校應通過網絡平臺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增強文化認同感,成為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堅定擁護者。首先,學校要借助網絡覆蓋廣泛、傳播迅速的特點,向學生輸送大量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讓學生不僅能夠全面了解傳統文化,更能與時俱進,避免與時代脫節。例如,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電子刊物;線上征集傳統節日、民俗等文章、圖片,讓學生在傳統文化氛圍中學習生活,成長成才;利用一些娛樂平臺以小視頻的形式將武術、太極、戲曲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呈現給學生等。其次,多舉辦文化實踐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文化寫作競賽、詩歌朗誦交流等,既有利于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更能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堅定文化自信。最后,學校需要加強網絡信息的管理,避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各方不良信息的沖擊,從而更好地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