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9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補齊民生保障法律短板。修改教育法,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兩次審議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推動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透露,2022年預安排審議40件法律案。將加快推進民生、社會、環保領域立法,制定黃河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黑土地保護法、社會救助法、學前教育法、民事強制執行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修改體育法、職業教育法、學位條例、婦女權益保障法、民事訴訟法等。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09日訊
“學前教育長期缺編運行,教育質量、管理和安全保障面臨嚴重問題和諸多隱憂,這種‘小馬拉大車’超載運行的狀況不能再繼續下去?!比珖f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管培俊聯合11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實現學前教育全面普及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必須補齊學前教育師資的短板與弱項,建議出臺幼兒園教師編制標準,從根本上破解編制不足的難題。
管培俊等12名委員在調研中發現,幼兒教師沒有編制、編制不足或有編不補的現象普遍存在,縣鎮農村幼兒園尤甚。師資嚴重不足成為直接影響學前教育投入產出、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瓶頸,幼兒園教師編制不足帶來了四重影響:
第一,直接影響、嚴重制約學前教育質量水平。當前,學前教育班額過大,臨時教保人員過多,許多缺乏專業訓練,維持運轉已屬不易,難以有更高質量要求,轉任教師缺乏幼師專業訓練。
第二,教師地位待遇得不到應有保障。同一幼兒園中在編與非在編“兩種身份、兩種待遇”,同工不同酬問題突出,國家規定的教師職稱、工資、津貼相關政策難以實際落實落地。有的地方非在編教師收入不到在編教師的一半,嚴重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嚴重影響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發展。幼兒園教師工作辛苦、責任重、待遇低,加之編制嚴重不足,高素質師資進不來;大量聘用臨時人員,準入門檻低、把關不嚴、專業培訓不足;教師職業預期不確定,隊伍流動性大、穩定性差。
第四,直接影響幼兒園管理和幼兒安全保障,存在嚴重的社會隱憂。
對此,12名委員建議,國家層面應盡快出臺幼兒園教師編制標準,從根本上破解編制不足的難題。增加教師編制,降低生師比。嚴格按照編制標準核定幼兒園編制,配齊教師和保育員。采取有力措施,抓緊補充高素質教師。對于公辦民辦幼兒園教師配備,都要依法監管。
要依法保障和不斷改善幼兒園教師地位和待遇,提升職業吸引力。依法按編配備教師,結束“兩種身份、兩種待遇”的狀況,實現同工同酬。合格教師及時納入編制,臨時人員逐步化解,由于教師病假、生育假等必須聘用的少量臨時人員嚴格控制、規范管理。同時要嚴把幼兒園新教師入口關,嚴格實施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強化教師資格準入,未取得教師資格證書,不能入園任教,未經專業培訓的中小學教師,不能轉任幼兒園教師。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08日訊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幼兒園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幼兒園招生實行免試入園,除健康檢查外,不得對幼兒和家長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或測查。
《通知》提出,幼兒園應按照教育行政部門核準的招生范圍、規模和班額,合理編制招生計劃。集中招生結束后,如有富余學位,可隨時補招。幼兒園不得設置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的學前班。
《通知》要求,幼兒園要優化招生工作流程,靈活采取網上報名等形式組織報名。不得在規定范圍外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擴大收費標準,不得收取與入園掛鉤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等費用。
《通知》還提出,廣東將探索實施學前教育服務區制度,統籌運用服務區學位資源,滿足適齡幼兒就近入園需要。加強招生工作監督管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完善招生監督和問責機制,將招生工作情況與幼兒園日常管理、年度辦學檢查、評優評先等工作相結合。
《通知》強調,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編制本地本年度幼兒園公辦學位建設專項規劃,大力發展公辦園。鼓勵和支持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村集體等舉辦公辦園,落實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3月10日訊
“十三五”期間,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公辦園數量持續增加和民辦園轉為普惠性民辦園,目前我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已超過80%。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發現,當前,普惠性幼兒園發展中最突出的短板是經費保障機制問題。
經調研,劉林發現兩大問題:一是針對普惠性學前教育的發展成本缺乏科學研究,特別是對質量水準與成本的對應關系缺乏系統論證,從而降價幅度大、補貼標準低,導致限價后幼兒園收入難以保障高質量發展,甚至難以為繼。二是缺乏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為了體現普惠性,對普惠性民辦園采取與公辦園同樣的收費標準,沒有因事制宜、因勢利導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
劉林建議:
第一,建立科學的普惠性幼兒園教育成本測算辦法。根據現行的幼兒園分級分類標準和質量評價標準,在劃分等級的基礎上,分別計算出不同質量等級的普惠園辦園成本。必須實事求是地進行精準、嚴謹測算。
第二,建立合理的辦園成本分擔機制。根據普惠園質量等級的不同、當地財政實力、居民家庭承受能力,確定政府與家庭分擔比例。對于平均質量等級以下的,政府應多分擔成本,降低家庭的收費標準,而處于平均等級以上的,可適當提高家庭分擔比例,提高收費標準。
第三,建立健全督導檢查機制。從過去重視對普惠率的檢查,轉向對完善經費保障機制等配套政策的督導。要確保普惠園的收費標準和政府補貼標準之和,不低于成本測算標準,或當地同等級公辦園的生均標準。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3月9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