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 陳冠宇 胡小伍 李文杰 何 川 洪雪倩
當前,在數字經濟和數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行業數據以及行業內部專題數據的共享應用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就自然資源管理而言,自然資源系統機構改革后,勢必要求地形測繪與地籍測繪的生產組織、數據管理、成果應用等方面深度整合、共享;而內部專題數據的一體化生產和綜合化管理應用也是適應數字化改革要求的必然途徑。
本文結合實際生產項目,旨在對地形數據與地籍數據“一體庫”建設、專項數據庫輸出以及建立不同專項業務數據的協同聯動更新機制的研究,形成地形測繪與地籍測繪一體化生產技術方法,從而實現“數據共享、一體化生產”的目的,提升政府效能。
基于地形數據與地籍數據并行管理的現狀,結合未來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的需求,充分研究地形數據與地籍數據的需求和特點,從數據庫標準、要素分類等方面分析,構建包括地形數據與地籍測繪成果相關要素的“一體庫”,實現數據的一體化生產;結合專項數據庫的要求建立映射關系,編制“一體庫”與各專項數據庫結構的編碼對照方案,基于“一體庫”輸出專項數據庫所需成果以及不同專項業務數據協同聯動更新,實現數據充分共享目的。
1.難在地形與地籍業務數據需求不一致。地形業務重點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等矢量信息;地籍業務則表示宗地的權屬、位置、形狀、數量等權屬信息,“一體庫”需充分考慮如何綜合表達地形業務的矢量信息與地籍業務的權屬信息。
2.難在地形與地籍業務要素表達不一致。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的圖層表達方式和圖層代碼是完全不同的。地籍業務中的點、線、面是綜合表示的,而地形業務中是分層表示的,特別是地籍業務中房屋和宗地。如何處理房屋與宗地的拓撲關系和表達又要兼顧地形要素中居民地面的表示是亟需解決的難點問題。
3.難在同時滿足地形與地籍業務管理要求的“一體庫”設計。以數據庫存儲為核心,建立地形地籍雙業務“一體庫”,庫體既要融合關聯又要差別化表示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的關系,地形要素表達代碼為10 位碼,地籍要素表達代碼是7位,如何設計“一體庫”的要素代碼和屬性擴充表示方式也是本次研究的難點。
1.通過對“一體庫”管理實現數據的一測多用
通過全要素數據采集成圖,研究地形測繪和地籍測繪在業務數據管理上的聯系,解決代碼映射技術,建立要素代碼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對應關系,建立地形數據與地籍測繪業務的“一體庫”,分層儲存處理,采用分層迭加等技術,實現一次測繪多種用途,真正實現數據充分共享、一體化生產的目的。
2.通過對“一體庫”管理與應用實現專項數據庫的輸出
結合自然資源日常管理需求,通過對“一體庫”功能化設定和管理,建立地形數據庫和地籍數據庫模板,實現通過一個“一體庫”進行地形數據庫和地籍數據庫的輸出。
3.不同專項業務數據協同聯動更新機制
建立不同專項業務數據協同聯動更新機制,以“一體庫”作為更新載體,當單一專項業務數據庫產生更新變化時,通過“一體庫”的更新完成其他專項業務庫的聯動更新,從而實現業務協同和成果共享,減少重復測繪,節約財政支出。
“一體庫”結構設計時綜合考慮地形數據庫與地籍數據庫要素集及要素集下的字段進行融合,同類要素集、字段進行合并;從要素分類、編碼、符號、制圖等層面出發,依據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對應關系,建立映射關系,采用分層迭加等技術,以數據庫存儲為核心,對數據庫進行合理分層存儲、處理,采用面向對象的技術,構建圖形與屬性共存的框架,徹底將圖形與屬性融為一體,建立地形與地籍“一體庫”。
“一體庫”的屬性表結構主要分為兩部分:地形類屬性結構表和地籍類屬性結構表,通過標準的融合設計出“一體庫”的數據庫結構體系,即在地形數據庫中的8 大類要素(基礎定位、水系、居民地及附屬設施、交通、管線、境界、地貌、植被與土質層)基礎上添加地籍數據庫中的地籍區、宗地、界址線、界址點等要素類。
通過“一體庫”的建設,研究地形數據與地籍數據需求特征,進行特定要素定制與匹配實踐,滿足地形數據與地籍數據的要求。同時由于不同專項業務數據庫結構不同,數據編碼轉換過程中需建立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對照機制,對專項業務數據庫進行業務數據輸出,數據編碼轉換以居民地及設施層為例。
案例1:專項數據庫數據轉換對照機制,以建成房屋為例。建成房屋在“一體庫”中以面的形式表達,而地籍專項數據庫中以面和線的形式共同表達,因此在地籍專項數據庫調入和輸出中需考慮一對多、多對一數據轉換因素,建立一對多、多對一對照機制;同樣,地形專項數據庫中以面的形式表達,在地形專項數據庫調入和輸出中需考慮一對一的數據轉換因素,建立一對一對照機制。
案例2:在地形數據庫中,塔型建筑物一般是以面和塔型建筑物輪廓線及塔型建筑配置點共同組成了塔型建筑物,來滿足制圖要求;因此當塔型建筑物要素需要輸出地形數據庫標準數據時,配置相應輸出方案,自動將塔型建筑物打散成塔型建筑物面和塔型建筑物輪廓線及塔型建筑物配置點;輸出地籍數據庫標準時,自動將塔型建筑物打散成輪廓線及塔型建筑物配置點,并賦予它相應的地形標準要素分類代碼。
建立不同專項業務數據協同聯動更新機制即“子母式”并行更新,以“一體庫”作為更新載體,當單一專項業務數據庫產生更新變化時,通過“一體庫”的更新完成其他專項業務庫的聯動更新。
地形數據庫的現勢性大于地籍數據庫地形數據的現勢性,將地形數據和地籍數據庫(除地形要素)一起調入到“一體庫”,通過外業提供的修補測數據進行內業地形數據更新,同時也可做地籍業務。在地形數據與地籍業務數據處理完成之后,輸出最新的地形數據庫數據和地籍數據庫數據,實現既更新了地形數據庫現勢性,同時也更新了地籍專項數據庫的現勢性。
同理,地形數據庫的現勢性與專項庫地形數據的現勢性相同,只需要將地籍數據庫(地籍和地形要素)調入到“一體庫”,通過地形數據更新及地籍業務要素更新。在“一體庫”基礎上處理完成之后,輸出最新地形數據庫和地籍數據庫,實現地形與地籍專項業務數據庫的聯動更新。
通過本文研究,形成了地形與地籍一體化生產數據庫編碼對照機制方案,基本形成了一體化生產的工藝流程。“一體庫”(地形數據庫與地籍數據庫)的建設和聯動更新為后期自然資源各個業務部門的數據共建共享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思路和模式。展望未來,將進一步探索以“一體庫”作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重要基礎數據,與現有不動產系統、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進行銜接,做到對自然資源管理的一體化業務應用,實現自然資源系統各部門資源共享和互聯互通,增強自然資源管理效能,降低政府建設運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