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徐愛華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更是提高政治能力、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認真學習領會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精準把握省黨代會對自然資源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務,以“實干爭先 跨越發展”為抓手,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履行“兩統一”職責,為高水平建設現代海洋城市提供資源要素保障,奮力推進“兩個先行”偉大征程。
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加大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力度,持續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和“專精特新”發展;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舟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深入推進“強保障、優配置、優服務”要素保障機制,進一步盤活指標、深化服務,切實保障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建設。一是厘清用地需求,精準配置指標。全面梳理各類項目用地需求,按照項目層級、建設時序、用地類型等情況分類,清單式、預算式實施指標精準配置,同時強化與有關政府和部門的對接,“一事一檔”“一事一議”落實問題反饋,實現項目需求清單動態更新。二是加大低效開發,實施“騰籠換鳥”。以全面提升畝均效益為導向,高效統籌土地、礦山、岸線“三合一”資源。合理確定城鎮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方向和目標,通過收購儲備、實施流轉、改變用途及提高容積率等再開發措施,全面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利用。三是多措并舉,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對成熟地塊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利用云招商平臺,全方位推廣舟山市土地市場。指導各地合理調整住宅用地供應政策,為提供多樣化住宅產品創造條件。執行土地競買最低保證金比例,允許分期繳納出讓金,減輕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四是多渠道爭取指標,確保新區建設提速增效。積極爭取國家統籌、省統籌補充耕地指標,大力度推進“墾造耕地三年行動”,集中力量推進墾造耕地項目,多渠道暢通耕地占補平衡瓶頸。
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構建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黨政機關運行體系。構建一網通辦、多端易辦的政務服務體系,實現“一件事”掌上辦不用跑,推進各領域治理數字化。
舟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扭住抓牢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加強數據歸集和治理,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工作落地生根。一是持續推進“不動產智治”改革,運用數字化思維和技術,通過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對不動產產權實行全鏈智治。二是重點推進“天巡地查”試點子場景和“海洋智管”場景兩個具有舟山辨識度的場景建設,加快推動數據互聯共享和部門協同,支撐應用迭代升級,確保建出成效、富有特色。三是全面推廣“耕地智保”數字場景應用,快速精準發現耕地疑似違法違規情況,確保耕地違法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四是夯實“地災智防”數字場景應用,實現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更精準、災險情通報更迅速、應急指揮更有序、隊伍布防更合理。五是開展“數字征拆遷”應用試點工作,規范征地程序,助力“陽光征遷”,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推動寧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努力建設國家經略海洋實踐先行區。加快海洋強省建設,把寧波舟山海域海島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科技興海戰略,構建“一島一功能”海島特色發展體系和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提升全球大宗商品資源配置能力。
舟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立足現代海洋城市建設戰略主陣地,全力向上級部門爭取用海用島政策支持,著眼長遠,精打細算,嚴格監管,努力實現海域海島資源節約高效和永續利用。一是堅持陸海統籌,不斷拓展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科學劃定海岸帶區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加快歷史遺留圍填海處置進度,實施集中連片區域一次論證、分期分批出讓。建立重大項目用海用島服務機制,迭代升級海洋要素審批系統,探索實施海域使用權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聯合出讓,引導現代臨港產業、科技項目等在歷史遺留圍填海區域落地,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轉化海島劣勢,喚醒“沉睡鹽田”。充分挖掘海島資源稟賦,扎實推進海島特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將連片廢棄鹽田復墾為耕地,有效緩解海島補充耕地難題。三是完善管理機制,探索用海用島新模式。探索建立海洋資源儲備制度,穩妥推進海洋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試點,逐步推進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深入推進海域、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流轉二級市場建設,切實提高海域海島資源利用效率。四是堅持因地制宜,保障海島合理開發利用。統籌兼顧海島風貌特點、海派文化特色和海洋時代特征,突出保護與開發并舉,全方位推進漁旅融合發展,助力“小島你好”和“星辰大海”行動,打造海島高品質生活示范區。
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全域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全面落實“三區三線”,大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構建共富型自然資源政策體系。全面加強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健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
舟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籌落實綜合治理修復工作,推動“兩個先行”向縱深推進。一是堅持城鄉融合、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按照部、省“三區三線”劃定工作要求,科學劃定控制線,切實解決“十四五”期間的建設項目落地問題。同時根據各片區開發建設需求,進一步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全面構建符合新區發展要求的國土空間規劃新體系。二是推進山水林田海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切實開展以“千畝方、百畝方”為重點的耕地集中連片工程,加快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推進“藍色海灣”海洋生態修復工程和海島綠化美化,深化“田長制”“林長制”,抓好“一村萬樹”示范基地建設,不折不扣完成廢棄礦山治理修復任務,全力助推重大項目落地,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快自然保護地重要規劃編制,加強“智慧鳥島”和自然保護地應用場景建設,加大中華風頭燕鷗、舟山獐、普陀鵝耳櫪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繁殖培育力度,舉辦“五峙山列島鳥島論壇”,創新創優舟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品牌。
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縱深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深化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常態化掃黑除惡,持續提升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防御能力。
舟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深化“平安浙江”建設,促進新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一是深入推進行政執法改革。緊扣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執法實際情況,創新“A+B”執法力量雙下沉模式,完善執法協作機制,構建“金字塔”型執法隊伍體系,助推“大綜合一體化”改革落地生根。二是堅決防范重大安全風險。深化自然資源領域除險保安“百日攻堅”行動,主動作為、精準研判,強化擔當、全力防范,統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海洋災害防御、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等重大安全工作,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三是常態化落實掃黑除惡工作。緊盯土地征收實施、建設用地出讓、采礦權出讓、礦山環境治理、生態修復項目、土地整理、國土綠化、圍填海、非法采礦等關鍵環節,持續開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動,深入推動自然資源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