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089)
偶像崇拜現象古來有之,是指一個人對某個對象因為心理上的認同而出現喜愛、欣賞、尊敬、欽佩、向往等情感表現與關注偶像、模仿偶像等行為表現的一種社會現象。偶像崇拜既是青少年的審美追求,人際社交需求,也是一種青春期的心理需要。學者岳曉東提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深層原因是青少年社會化的過渡性需求”[1]。偶像正是青少年模仿學習的重要范例。偶像崇拜引導青少年塑造自我、走向社會,利于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2018年,第一批“00后”大學生進入了大學校園,他們作為新紀元出生的獨生子女一代,大多生活條件優厚,是網絡原住民,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獨立。本文嘗試通過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了解分析“00后”大學生的偶像崇拜情況,探究“00后”大學生偶像崇拜背后的行為、思想和情感特點,尋求對“00后”大學生偶像崇拜的教育引導策略,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奉獻社會。
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主要以北京A高校全體大二學生作為調查對象,2019年11月,從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日語學院、英語學院、阿拉伯語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整群抽取了284個樣本,約占總抽樣框的20%。樣本分布狀況如下:非外語專業119人,占42%;外語專業 165人,占58%。與學校總體專業比例基本一致。男生67人,占23.59% ;女生217人,占76.41%,男女比例為1∶3.24,與學校總體男女比例基本一致。2000年出生122人,2001年出生136人,2002年出生26人。
偶像崇拜的普及程度,選擇有固定的偶像的 141人,占49.65%;沒有固定的偶像,經常改變的74人,占26.06%;完全沒有偶像的69人,占24.3%。
偶像崇拜具有時代特征,不同時代的大學生,在偶像崇拜對象,崇拜方式上都有很多不同。經過調研,“00后”大學生崇拜偶像主要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從調查問卷來看,被調查對象有固定偶像的141人中,共提名偶像258人次,包括212個人物。被調查者中最多填寫了12個偶像,平均每人有1.8個偶像。大家崇拜的偶像人物類型眾多,大致包括娛樂明星、藝術家、體育明星、文學家、網紅、虛擬人物、家人等,如圖1所示。

圖1 崇拜的偶像人物類型
大學生崇拜的偶像類型和人物千差萬別,呈現偶像多元化特點,這一方面反映出在新世紀和全球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00后”大學生思想自由,追求獨立,不從眾,不盲從。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我們的社會具有極大的包容性與文化多元性。
參考圖2,調查對象崇拜的偶像類型前三名分別為非養成系娛樂明星、藝術家和養成系娛樂明星。娛樂與體育明星占比高達76.6%。另外,提名最靠前的6位偶像是(括號中數字是人次):易烊千璽(8)、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7)、防彈少年團BTS(6)、蘇軾(6)、肖戰(5)、王一博(5)。其中5個偶像都是文娛明星,只有蘇軾是古代文學家。可見,大家崇拜的偶像以娛樂明星為主,具有一定的娛樂性。這一方面說明大學生學業壓力大,需要通過觀看明星的文娛節目進行一定的放松。另外,大家對偶像的選擇也受到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說明我們的媒介對文娛明星的宣傳很多,導致大家耳濡目染,以此作為偶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23.4%的大學生的偶像是“養成系娛樂明星”,“養成系娛樂明星”是近年才興起的一種明星類別,像前面提到的“易烊千璽”“防彈少年團BTS”都屬于此種類別,這有別于其他任何年代的大學生。
大學生在崇拜偶像上花費的時間,每周10小時及以上的只有19人,占比13.5%,其他都少于10小時或者不太確定時間。每個月為偶像花費金錢方面,100元及以上的有26人,占比18.4%,最多2000元,一般都是一兩百元。61人完全沒有花費,占比43% 。調研大家崇拜偶像的主要方法,主要是關注作品和動態,參與跟拍、買禮物等方式的非常少,如圖2所示。通過分析大家偶像崇拜的時間、金錢、方式可以看出大家崇拜偶像比較理智,沒有被過多牽扯精力,可以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

圖2 關注偶像的主要方法
當今是網絡互聯的時代,“00后”大學生作為網絡原住民,他們崇拜偶像具有網絡化的特點。體現在崇拜方法上,他們進行偶像崇拜的主要陣地在微博(67.38%)、B站(58.16%)等網絡平臺,具體如圖3所示。網絡化的最大特點就是參與性與互動性。主要體現在他們可以通過微博、豆瓣等網絡平臺隨時隨地關注偶像的最新動向,可以通過網絡投票等參與偶像的成長,可以通過B站、抖音等平臺傳播分享偶像的事跡,可以在各種視頻平臺發彈幕表達自己對偶像的喜愛,并與其他粉絲進行自由地交流討論。同時,他們的崇拜對象出現了養成系偶像、網紅與網絡虛擬人物,這些類型的偶像都是網絡時代的產物。

圖3 偶像崇拜的主要陣地
石曉輝在文章中將粉絲對偶像的喜愛原因歸為兩類,一類為感官舒快(外貌時尚和流行作品),一類為社會品質學習(才華、個性、意志)。[2]本調查的幾個題目均發現,“00后”大學生崇拜偶像具有學習性的特點。如,其一,大學生喜歡現在的偶像的原因從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偶像的人格魅力(93.62%)、才藝突出(75.18%)、精神寄托(67.38%)、顏值高(53.9%)、對社會有貢獻(51.06%)、其他(9.93%)。其二,“請用至少三個形容詞評價自己的偶像”一項中,填寫意志品質類的詞語共199個,主要包括努力、堅韌、正能量等;才華能力類的詞匯共80個,包括才華橫溢、職業素養高、博學多才等;顏值類詞匯共41個,包括帥氣、美麗、高顏值等。與騰訊網絡調研中“00后”喜歡偶像的原因,“始于顏值,陷于才華,終于人品”相吻合。其三,對于偶像的作用,大學生表示“偶像是可以給自己帶來力量的一種存在。”“他、她、它應該成為你的小太陽或者高山!”“尋找一個自己想成為的人,為自己提供方向和動力”“追星另外一個名字就是“共同進步”,偶像給我帶來了很好的影響”等。
由上述可知,“00后”大學生對偶像的內在氣質崇拜多于外在形象,他們在崇拜偶像的過程中不斷向偶像學習,學習偶像的人格魅力,學習他們拼搏進取的精神,為了更加靠近偶像,有些粉絲甚至自學偶像語言、自學網絡技巧等。
崇拜偶像對大學生的成長有諸多益處,然而,大部分老師和家長并不是很能理解他們追星的行為。我們應該以更加理解和包容的心態看待大學生偶像崇拜,并且給予一定的支持鼓勵。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明星偶像的不良現象,對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起到錯誤的思想和行為示范,所以我們需要對大學生崇拜偶像給予一定的教育引導。
喜歡什么樣的偶像,喜歡偶像的哪些方面,是大學生審美素質和標準的一種體現。另外,偶像的言行舉止也會進一步影響大學生自身的審美水平,成為模仿學習的對象。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在高校開展美育教育,讓學生學會審美,認識美,辨別美,欣賞美,建立良好的審美能力和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加強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美育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各高校應該響應中央號召,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抓好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00后”大學生是網絡原住民,網絡是他們世界的一部分,很多人每天在線上的時間比線下還要長,他們在網絡世界里學知識,學做人,學生活。但是,網絡世界紛繁復雜,我們要培養好大學生,必須要守牢網絡陣地。
首先,要主動進入網絡空間,讓大學生在網絡上能更多更好地接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我們也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和政務機構將網絡平臺作為重要的宣傳陣地。如,2019年12月央視新聞入駐B站,引起了廣泛關注。央視主播朱永權等采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播報新聞,更加貼合年輕人心理,更受歡迎,吸引了很多大學生關注。 截至2021年1月23日,央視新聞在抖音平臺的粉絲有1.1億人,數量非常的可觀。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借鑒央視的做法,充分利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工作。其次,要做好網絡監管,及時發現和清除一些別有用心的帶有誤導性的非主流意識形態。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高校尤其是要注意及時發現學生群體中傳播流行的不良網絡輿論,及時進行糾正引導。
雖然娛樂明星也能傳播正能量,對教育青年起一定作用,但是不能完全替代我們代表主流價值觀的榜樣。我們的主流媒體,思政課堂一直在努力推出,宣傳榜樣人物,希望能夠吸引青少年借鑒學習,但是由于塑造的榜樣人物不是過于完美難以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鳴,就是忽視了青少年的主體性,宣傳方式沿用灌輸手段等原因,導致我們的傳統榜樣教育收效甚微。
鑒于此,一方面,我們在選樹榜樣時要多考慮青少年心理,因時而化,因勢而新,選擇鮮活有魅力的榜樣,以青少年更加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傳播。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利用當今偶像的優秀特質對青少年進行教育,以便發揮偶像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使之成為有效的教育資源,順勢而為,發掘娛樂明星閃光點,提取思政素材,更加貼合學生心理!例如,從這兩年熱播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提取出合作意識創新的重要性,對大學生進行引導教育。總之,學校榜樣教育要積極面對新的時代背景下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道德成長需求,科學地將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與榜樣教育有機融合,從而推動學校榜樣教育更好地發揮育人的效果。[3]
此外,娛樂圈亂象叢生,很多明星動輒有百萬粉絲,明星的不良行為以及“飯圈”惡習,會對那些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粉絲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因此必須規范娛樂市場,監督娛樂傳媒,對娛樂界不良風氣進行整頓,也勢在必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氣象。“00后”大學生成長于物質條件充裕,全球互聯,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時代。未來將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所以關注他們的成長成才非常必要。偶像是一面鏡子,通過了解“00后”大學生對偶像的關注點,可以挖掘其內心深處的情感需求與價值追求。我們要借助偶像這個切入點,引導“00后”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