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龍,嚴安,樊潤林,黃馨
(皖南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安徽蕪湖 241002)
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高達8.54億,其中手機網民達8.47億,占比99.1%,而學生人數最多,占所有網民的26.0%[1]。其中大中專學生擁有手機率在99%以上[2]。但手機頻繁使用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如手機成癮等。手機成癮會使個體心理或社會功能受到相應的損害,出現自我控制力下降[3、4]、孤獨感[5]等,嚴重時還會產出一些身體危害[6]。目前研究發現手機成癮與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社會支持[7]等因素有關。
作為手機高頻用戶群體,大學生的手機使用過度情況嚴重。手機成癮現象常見,已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學習。大學生手機使用與學業關系密切相關,合理使用手機對學業非常重要。大學生手機成癮對學業關系存在諸多影響,如影響課堂教學、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等[8]。現具體了解大學生的手機使用現狀,并通過對此現狀與學業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為各高校開展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提供理論依據,以此激勵學生快速有效地學習。
以蕪湖市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2020年3月至4月在互聯網上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785份,經過篩選后獲得71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0.7%。
本研究手機成癮問卷采用了手機成癮指數量表(MPAI)中相關維度編制而成[9]。結合大學生特點自行設計手機使用與學業情況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大學生對學習態度的認識、每天課余自學時間、認為影響學習的決定性因素、學業成績排名等。在正式問卷調查之前進行了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的結果及反饋信息做出相應的修改,使問卷更加完善后進行正式調查。
通過EpiData 3.10軟件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包括非參數檢驗,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研究對象共712 人,均為蕪湖市某本科院校的學生。男生372人(52.2%);女生340人(47.8%);大一年級188人(26.4%),大二年級321人(45.1%),大三年級203人(28.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
大學生每日手機使用時長情況統計,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多數學生每日手機使用時長為2~6h,其次為6~10h。分析結果表明,對不同性別大學生每天手機使用時長進行比較,兩者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92,P<0.05)。見表3。

表2 大學生每日手機使用時長頻數分布表

表3 大學生每日手機使用時長頻數分布表
對大學生每日手機使用時間、學業掛科、年級綜合成績排名做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手機使用時長與是否學業掛科無統計學意義(χ2=4.976,P>0.05),見表4。手機使用時長與綜合成績排名呈顯著負相關(Z=30.412,P<0.05)。分析結果見表5。

表4 大學生每日手機使用時長與是否掛科頻數分布表[n(%)]

表5 大學生每日手機使用時長與年級綜合成績排名頻數分布表
經結果分析表明,對不同年級學生的掛科情況進行比較,兩者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57,P>0.05)。見表6。

表6 各年級學生與掛科關系比較[n(%)]
大學生手機使用內容較為豐富,主要有看電視、聽音樂、打游戲、聊天社交、學習辦公、刷新聞熱點等(表7)。各年級學生手機使用內容情況見表8。

表7 大學生手機使用內容分布表[n(%)]

表8 各年級學生手機使用內容分布表[n(%)]
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間過長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并對學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統計結果可見,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間過長者不在少數。手機使用時間過長會使學生產生倦怠感[10]、精神欠佳[6]等問題。其次,玩物喪志,長期沉迷手機游戲等,會影響學生對時間的認知,失去對自身行為的控制,丟失目標,放棄對未來的追求,進而影響對學業的認識和態度[11]。因此,大學生可通過縮短手機使用的時間或增加對其使用的認知以改善使用情況,促進身心健康[12、13]。高等學校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正確和健康地使用手機。豐富校園文化知識,鼓勵學生參加戶外體育鍛煉,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適應群體活動,豐富課余生活。
不同性別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長有差異,這與以往眾多研究結果[14、15]一致,與王超[16]研究結果相符。但與部分研究有所區別[17、18]。這原因可能如下:女生在學習、生活上的壓力要高于男生,更偏向于線上交流。而男生喜歡用電腦玩網絡游戲或和朋友聊天。在大學期間,學生應從做我做起,扎實學好專業文化知識,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不斷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運用其他的休閑娛樂方式和愛好分散對手機的注意力,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大學生還應積極與同學、老師交流,培養良好的交往能力,構建良好人際關系,不斷擴大自己的交往圈。還要盡可能在現實生活中與人交流溝通,在社交中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并極大緩解對手機的依賴,減少手機成癮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級學生的掛科情況基本相似,沒有顯著差異,這與同類研究有所差別,產生這種現象或許是本次調查人數較少,且學生可能礙于情面,評價偏高,諸如此類因素影響數據的客觀性。其次調查此學校大二年級剛接觸專業課知識,學生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從數據中發現學生手機使用時長與掛科無明顯關系,產生這種原因或許是學習認識和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與習慣的不合理。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長與綜合成績排名顯著負相關,這與同類研究結果相符,原因為部分學生未能正確規劃學習課余時間,致使沉浸在手機娛樂中,降低了對學習的關注度。如果大學生能夠科學合理使用智能手機,提升自制力,對提高學業成績和自我的發展非常有幫助。
綜上所述,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較為嚴重,并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學業困難等問題,針對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應引起高度重視,高校應加強教育及管理力度,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大學生也應提高對手機使用的認識和對學業的重視,理性處理手機與學業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