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美,孫連波,何升旭
1.旬陽市雙河鎮農業綜合服務站;2.旬陽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雙河鎮位于陜西省旬陽縣東區,地處東經109°21′至109°42′、北緯33°07′至32°58′,東鄰旬陽市仙河鎮,西靠旬陽市甘溪鎮、小河鎮,南接旬陽市構元鎮、關口鎮、蜀河鎮,北接湖北省鄖西縣、旬陽市紅軍鎮。行政區域面積295.29平方公里,轄19個村(社區),107個村民小組,8566戶,27949人。轄區河流水系較密集,流域面積50km2以上的河流有3條,其中,縣管河流1條(蜀河)、鎮管河流3條(西岔河、龍家河、蜀河雙河段),河道管護岸線總長約150公里。
按照中、省、市、縣河(湖)長制工作要求,雙河鎮在河長制各項工作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到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中,始終堅持政府主管與引導全民廣泛參與相結合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漢江流域河道保護工作,不斷創新河流管護新經驗,在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方面有顯著成效,提升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水域保護意識,開創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良好局面。在守護好青山綠水工作中先行一步,探索出了中小河流成功的管護經驗。
堅持政府引導與群眾自發組織相結合,成立多支義務護河隊巡河護河,在全社會營造了愛水、惜水、護水的濃厚氛圍,有效破解了農村環境整治量大面廣、經費緊缺監管斷檔的突出問題。一是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最初由高坪社區、金盆、望月等村成立了由黨員、人大代表、群眾代表組成的義務護河隊,開始不定期在河道河畔開展撿拾垃圾等行動。這些義務護河隊的做法得到鎮黨委政府極大的肯定和宣傳推廣,很快全鎮19個村均成立了義務護河隊,村組群眾自發參與,護河隊伍逐步發展壯大,至今已有隊員3500余人。二是建章立制,管理日趨規范。為更好地發揮義務護河隊作用,鎮河長辦指導制訂了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同時將清掃時間固定到每月1日和15日,隊員基本固定并登記在冊,并逐人簽訂自愿承諾書,將愛心護河固化為義務行動,為常態化開展護河整治提供制度支持。三是定期巡河,改善河湖環境。義務護河隊懷揣著守護青山綠水生態家園的質樸愿望,每月定期在河道兩岸、公路沿線開展河湖環境整治,遇到重要節日、重要活動、積雪天氣和河道漲水后等特殊情況,同樣義不容辭開展各項綜合整治行動,在全村群眾中示范帶動作用明顯。如今,在居家環境改善、引領新民風建設、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這支隊伍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以實際行動為處理村級事務、參與村級發展貢獻力量,真正將愛心清潔“小作為”干成美化家園“大事業”。
旬陽縣雙河鎮積極開展河長制宣傳、高度重視信息上報工作。為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激發全民愛河護水意識,提高沿河居民治水護河參與熱情,利用標語、手機短信和廣播等方式結合日常巡查,積極宣傳“五水共治”、和“河長制”工作的相關要求。2020年,共發放宣傳資料1500余份、刷寫宣傳標語8條、出動宣傳車8臺、印制《雙河鎮河道環境衛生保護承諾書》1200份、播放廣播58次。同時,高度重視信息報送工作,按照河長制工作制度要求,積極報送河道整改前后圖片及文字材料,每月按時上報工作開展和任務落實情況的總結,積極在“今日旬陽”等微信平臺發布工作動態和圖文資料。該鎮河長制工作好做法先后得到人民日報、金州播報、西部網、陜西日報、陜西衛視等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市縣水利部門以簡報形式進行全市推廣,中國水利報也做了專版刊登介紹,省水利廳以旬陽縣雙河鎮女子護河隊為原型現場拍攝的微電影《護河女使者》在陜西新聞展播,該鎮農綜站職工撰寫的《雙河鎮多措并舉促發展亮點紛呈》一文在人民日報人民周刊舉辦的全國黨政干部創新論壇征文活動中榮獲三等獎,這些新聞媒體宣傳推廣助推本鎮河長制工作設立了更高的新目標。
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河長制,通過開展八進活動讓河長制深入人心。一進機關。組織鎮機關干部學習和了解全面深化河長制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主要任務、組織形式等。利用網站、微信等載體多種形式宣傳本單位承擔的河長制工作動態、特色亮點;制作宣傳展板,在辦公和會議場所懸掛河長制及水文化標語等,集中學習河長制知識,組織觀看公益宣傳片《水說》《河長》《護河女使者》等環保影片。教育引導各級干部自覺愛護河湖環境,強化各級干部對河長制工作的認識,積極推動落實河長制各項工作;二進企業。結合企業文化建設和生產經營情況,深入開展愛河護河教育,引導企業積極支持河長制工作,做河長制工作的帶頭者和實踐者。推進企業自身產業轉型升級,自覺抵制污水違規排放,切實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在雙河農業園區建立河長制文化宣傳欄、櫥窗,引導廣大員工認同、參與、傳播河長制知識;三進校園。雙河初級中學、廟坪九年制學校、雙河中心小學積極利用校園網、校園廣播、電子屏幕、橫幅、宣傳欄、校報等載體,設立河長制宣傳教育專欄、主題宣傳園地等,加大河長制的宣傳教育力度,營造濃厚的宣傳教育氛圍。通過召開河長制主題班會,在學生中開展爭做小小河長制監督員和河長小助手、組織河長制文化黑板報和手抄報等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河長制知識普及教育,使廣大師生進一步了解我市河長制及河湖管護工作;四進社區。發揮基層社區的作用,組織社區干部群眾學習河長制知識。在19各村社區設立河長制主題公益廣告牌,制作河長制文化宣傳長廊,通過電子屏幕、宣傳欄、手機短信等渠道,展示相關文字、圖片、視頻宣傳河長制工作的內容、重要意義,培養社會公眾的治水理念和生態保護意識。聘請社區河長制監督員,對河流生態環境進行監督;五進鄉村。結合新民風建設,將河長制內容納入村規民約中。充分利用院落會、群眾會及民情大走訪等形式宣傳河長制,提高群眾對河長制工作的知曉度和參與率。組織開展鄉村村容村貌整治和“護河愛河家庭”評選活動,引導廣大群眾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生活習慣;六進景區。在轄區交通要道出入口及醒目位置設置河長制宣傳標語和公示牌5副,公示河長、警長姓名職務及監督舉報電話,宣傳河長制的最有意義;七進市場。在雙河農貿市場、家悅超市、商品集散地等區域,張貼河長制宣傳標語150副等多種方式宣傳河長制工作;八進家庭。編印河長制知識手冊,通過發送手機短信、慰問函、河長制公開信和倡議書等形式,開展家庭宣傳活動。進一步引導廣大家庭成員共建美麗家園,共促綠色發展,讓環境保護成為家庭美德的重要內涵和家庭成員的自覺追求。
通過數字鄉村建設,在全鎮19各村社區村莊院落、河道、交通關鍵部位統一安裝數字化終端設備(攝像頭、廣播),通過社會綜合治理辦公室配置的中央控制電腦設備就可以實時監控鎮轄區河道及各村社區的環境狀況,利用廣播不定期播放河道和森林管理法律法規、防汛防滑應急避險知識,達到社會環境綜合治理精準化管理。在網絡媒體的監督下,家家戶戶“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的鄉村文明建設蔚然成風,見圖1。

圖1 村莊院落、河道、交通關鍵部位統一安裝數字化終端設備(攝像頭、廣播)
2021年,鎮級河長共巡河150余次,針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現場下發雙河鎮漢江綜合治理整改通知書12份,建立河道清四亂管理臺賬,跟蹤整改情況,達到清零銷號。圍繞河道環境衛生百日整治活動,定期開展“清河、護岸、凈水、保水、八進”五項活動,組織開展專項整治活動19次,19個愛心護河團隊堅持每月兩次河道清潔活動,聯合中小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共護雙河水活動3次,出動人力2000余人次,動用機械車輛35臺次,河道清障52處,清理河道垃圾150余噸。實施河岸、岸坡綠化3.5公里,沿河栽植柳樹7000余株,加強了水源地保護,設置水源地保護標識牌和警示牌23處,嚴查破壞水源地行為,三家規模化養殖場遷離河岸生態保護區,重新選址建場,簽訂限期整改通知書22份。對雙河集鎮居民生活污水采取管道引排到污水處理池統一處理,有效保護了河岸線生態環境,確保了一江清水送京津,初步實現了鎮內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良好局面。
不斷深化河長制,促使河長制工作制度化、河道保潔隊伍專業化、河道管護日常化。全面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水利工作方針,以加強水管理、保護水資源、治理水環境、防治水污染、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鎮長為鎮級總河長,分管領導為副河長,各村支部書記、村長為村級河長,雙河派出所所長為鎮級總警長,鎮屬各單位為成員單位,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組織體系。組建24人成立了專業化護河隊,另外,愛心護河團隊19個,參與護河人員超3500人。雙河鎮河長制專用辦公室設在農業綜合站,辦公設施齊全、配有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日常辦公。雙河鎮河長制七項制度、組織機構、三長三員工作職責一覽表、巡河員和護河員管理辦法等制度在辦公室內整齊上墻。
近年來,根據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和縣河長制工作總體要求,認真履行鎮河長一月一巡查、村河長一周一巡查、護河員一日一保潔的工作職責,定人定責,對24名專業化護河員通過手機微信及數字鄉村網絡信息建立雙河鎮護水保潔工作圈,使河長、管理員、護河員能夠隨時互動,達到轄區河道24小時動態監管,促使轄區河道無垃圾、無直排、無礙洪、無違建、無違采。
隨著河長制工作全面深入開展,河道“四亂”現象得到有效的遏制,鄉村社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近年來有部分居民在河道休閑垂釣,護河員在巡河工作中屢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垂釣沒有法律明文禁止,只能好言勸離。建議結合秦嶺生態保護及長江流域十年禁捕工作,制訂河道垂釣行為規范,嚴禁多竿多鉤垂釣,禁止垂釣職業化,讓護河員在工作管理中對垂釣人員有法可依。
因地方公益性基礎工程建設,特別是村組道路工程建設,工程砂石料消耗量較大,如不規范用砂行為,勢必發生河道亂采違法行為,給河道管理增加難度,護河員及鎮級河道管理工作人員只能依法勸離,強制性恢復河道原貌。建議采砂場平時加大砂石料儲備量,為各個工程建設提供砂石料用量;就工程建設方面,要于建設合同中明確砂石料必須統一采購,否則不予工程結算,從源頭上遏制建設項目違法用砂行為。
因甘雙公路施工損毀謝家、馬家、卷棚、早陽、胡坪、鍋廠六個村的公路沿線的45座垃圾池,公路施工期間村民生活垃圾堆放困難,特別是謝家村村民把生活垃圾沿公路外河邊堆放,在縣河長辦檢查、督查中受到通報1次,雖然集中車輛清運了公路沿線臨時堆放的生活垃圾,但是因損毀的垃圾池目前還沒有恢復,導致老百姓生活垃圾一時堆放比較困難。因此建議公路沿線盡快恢復垃圾池,目前甘雙公路建設進入竣工階段,相關村盡快協同甘雙公路建設項目部在公路沿線村莊院落附近選擇合適的地點,恢復的垃圾池盡可能建在遠離河道的公路邊,以便垃圾及時清運,對于謝家村公路沿線人口密集的村莊院落,在垃圾池未恢復前可增加垃圾桶臨時收集村民生活垃圾。
旬陽縣河長辦分配雙河鎮護河員崗位24個,崗位性質為公益崗,任職條件是旬陽縣貧困系統在冊貧困戶(脫貧戶)中未就業的勞動力,采取農戶自愿申請,村社區推薦,鎮政府審定并報縣河長辦備案,一年一選(續)聘,任期不能超過三聘的選聘方式,這種選聘方式難免造成個別優秀護河員不能在工作需要的條件下續聘,不利于護河員隊伍健康發展和人性化管理。為提高護河員護水保潔工作積極性,穩定護河員隊伍,建議護河員等公益崗打破三年不能續聘的瓶頸制約,嚴格績效考核,堅持擇優聘用,真真做到護河員能上能下的靈活管理。
雙河鎮在河長制工作從有名到有實推進中,積極探索創新義務護河隊、規范河道管理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改善了鎮域環境面貌,促進了新民風建設,凝聚起助力村級發展的強大合力。按照一河一策創建示范河流、示范村、示范鎮以來,雙河鎮采取河道禁捕等措施保護水資源、使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方面工作取得明顯效果,提升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水域保護意識,開創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良好局面。如何讓河道有限的砂石料可持續規范化服務工程建設是今后河道管理工作的重點,以期為河長制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