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柏菁
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和特長優勢,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統一化教育,使學生符合社會“共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天賦和特長,對學生進行區別性教育,以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特殊需求。高職院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歷史使命,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順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在不斷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常規化、共性教育的同時,還應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推動并實施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是與傳統教育的統一性教育理念相區別的,應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獨特性和自主性,對不同類別和不同需求的學生進行“個別化”教育,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更加符合當今社會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因為其是以實現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目標,在關注學生的發展規律、重視學生的自我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將學生一視同仁,實施統一規范化的管理,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因此,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需求、不同心理變化等多重因素,呈現了統一性、普遍性和大眾化的特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就是要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通過營造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的校園氛圍、選取個性化的教育內容、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等等,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力。大學生不但是教育的客體,同時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因此,個性化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尊重并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通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結合自身特點,制定符合自身個性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從而培養大學生積極主動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持續不斷地發展自我和完善自我。
大學生由于家庭環境、道德水平、政治素養、學習能力、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不同,所以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也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每個人的能力優勢也各有不同,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就是強調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特殊需求,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在工作方法上改革創新,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大學生進行區別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統一性和多樣化相結合,在幫助學生達到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同時,要善于挖掘大學生的個性潛能,鼓勵大學生發揮其優勢特長,促進大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絡的發展,大學生接收信息的途徑更多元、更便捷,大學生所接收到的社會思想觀念也更加紛繁復雜,尤其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當下,大學生對于來自各方面的信息也擁有更多的選擇性。在這樣的社會發展背景之下,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不再單一,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特點。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通過利用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方法、創新工作形式、搭建不同載體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來滿足不同大學生群體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分類施教,要系統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和個人規劃的不同、以及能力層次的區別等情況,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階段大學生群體的真實需求,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溫度和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實質就是要立足學生實際,實施有溫度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就在于要進一步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和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探索學生喜愛并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當前,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中國幾千年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享有至高的權威性,在傳統的“尊師重道”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具有平等的地位,而是存在明顯的上下尊卑之分。與此同時,傳統的群體本位的價值觀念也培養了中國人的整體意識,就是一切以大局為重的犧牲精神,而忽視了個人的存在和價值。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和群體本位思想致使當前的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更多地注重群體的統一性和規范性,雖然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所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仍存在重社會輕個人,以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效為目的,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親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視學生不同的性別特點、個性特征、接受能力等諸多因素,因時、因地、因人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開展個性化教育。高職院校的招生方式、管理方式等與普通本科院校存在著明顯區別,這是導致高職院校大學生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和多樣性的原因之一,這也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當前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將學生一視同仁,普遍缺乏對學生進行具體了解和分析,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優勢特長都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更多地注重了“共性教育”而忽視了“個性教育”。同時,當前,高職院校的教育評價體系仍主要以知識評價體系為主,其評價方式比較片面單一,忽視了不同教育對象之間客觀存在的品德差異和能力差異,致使當前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多樣性和差異性,欠缺科學化和人性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是要通過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直接有效的效果,其中,關鍵的就是要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打造一支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
目前,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但是各種文體活動、社團活動和網絡載體等校園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仍然存在大眾化的特點。尤其在高職院校中,文體活動較多,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普遍性和強制性的特點,由此造成學生初次接觸的新鮮感和積極性容易被消耗,從而產生倦怠感,導致以活動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顯著。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團隊由于工作性質的繁雜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崗位沒有吸引力,存在隊伍不健全、不穩定的問題,這給高職院校思政工作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親和力,就是要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和群體本位的傳統價值觀念,堅持以“生”為本的個性化教育觀念。
首先,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思想引領作用,堅持以“生”為本,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教育宗旨,充分肯定學生的差異性,使學生能充分彰顯個性特點,鼓勵學生在自身的優勢領域得到自由發展。同時,教師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學生,正確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對學生進行精細化管理,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并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和發掘自己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符合自身發展的最優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從而使每一位學生能夠實現自身的最優化發展。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不斷去研究當代高職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需求特點和愛好特點,創新教育內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以滿足不同大學生群體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及感染力。
高職大學生思政教育要具有針對性,就要實現教育形式和內容的個性化。在實際工作中,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思想動態,契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特點,選擇更加貼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內容,創設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的生活情境,盡可能地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從而增強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同感以及參與積極性。
首先,與時俱進的教育內容,適應大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和關注熱點,對現階段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最好奇的問題、以及最疑惑的問題或現象,如專業發展方向、就業前景、社會熱點、國際形勢、交友困惑及同學關系、戀愛問題等等,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教育,為學生答疑解惑,為學生的發展導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具有時代性、先進性的典型案例和人物事跡,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和情感感召,增強教育內容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意識。
其次,創新教育方法,服務學生個性化發展。教育不能墨守成規,應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最具有適應性的方法精準施策。只有貼近學生個性和心理的教育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成效。實際工作中,通過建立個人檔案庫,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家庭環境、經濟狀況等,把握教育對象的普遍特征和個性特征,并對教育對象做類別認定,從而根據教育對象個性特征、接受能力、思維方式、情緒情感來開展個性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性。
最后,建立多維度教育評價體系,肯定大學生多樣化發展。通過建立科學的、多維度評價標準和機制,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內容,從多角度、多側面對大學生進行考評,將培養個性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目標。在教育目標及評價體系中始終貫徹以人為本,改變過去固有的以知識考核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的模式,重視對學生德智體美各個方面的評價,體現出不同學生個體獨有的優勢和閃光點,使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評價體系更具個性化和人性化。
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要落到實處,必須營造好良好的個性化發展的校園環境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穩定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團隊。
首先,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校園文化環境。一是建立健全適應大學生個性化培養要求的學生管理模式。要革新普遍存在的規范化、統一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將管理與育人相結合,為高職大學生個性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二是充分發掘、利用好校園文體活動、社團活動和網絡載體等平臺和資源,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校園文化氛圍,提供豐富的個性鍛煉和發展的機會,形成強大的環境教育合力,使大學生在專業知識以外的道德水平、身體素質等綜合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其次,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隊伍。一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目前,高職院校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因事務性工作過多、經驗不足、素質參差不齊等諸多問題,導致其無暇對學生更好地進行個性化培養,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的效果。因此,建立一支穩定的、專業的、富有經驗的輔導員隊伍,是對學生更好地實施個性化培養的關鍵。二是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思政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思政課教師應密切關注時事發展,把握學生的關注熱點和現實需求,設定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目標和考核方式,促進大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使思政課富有情懷和親和力。三是加強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專業課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隱性育人功能。因此,要加強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認真落實“一崗雙責”要求,貫徹實施課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當前,要培養適應時代發展,培養國家未來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就要關注高職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