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城市設計有限公司 林湘清
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則是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同時,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加強對環境保護的監督和管理,能夠實現對環境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環境保護執法的規范化水平,為有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力參考。
生態環境的污染涉及很多領域,包括大氣、水體、土地等。我國的環境保護措施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起步晚,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不夠,環境保護規劃制訂有待完善,導致了污染問題日益嚴重?,F在國內環境保護的基本方針是早發現早治理,雖然成效顯著,但也是治標不治本,治理過后,短期還會再次發生,并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環境保護是環境監測的重要內容,需要對環境長期檢測,收集環境樣品進行檢測,收集相關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并對其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環境防護體系。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要持續進行檢測,減少環境的重復,減少環境的污染。其全面的環境監測,能夠及時地了解和掌握被檢查地區存在的問題,并在最短的時間對其進行處理,實現環境保護,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1]。
目前,國內多個城市都在經歷著霧霾天氣,道路能見度下降會對道路的安全產生一定的威脅,大氣中的微粒污染也會對居民的身體產生危害,而最主要的原因則是因為機動車的數量不斷增長,車輛的排放量也越來越多,要想消除這種污染,就要從根本上進行治理,保證人們的生存質量。汽車尾氣污染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應限制汽車尾氣污染排放,并制訂專門的防治措施。在汽車廢氣的處理中,通過對汽車廢氣進行有效的監測,可以對改善城市的污染狀況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汽車排放控制方面,必須與交警、駕駛員共同努力,推動汽車排放的減排措施。環境保護部門通過運用先進的環境保護儀器,對城市汽車尾氣進行測試,如果發現超標的汽車,將會被交警大隊扣押,并責令汽車所有人對汽車進行整改,尾氣排放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之后才能再次上路。這樣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大氣污染現象,降低霧霾天氣的出現。
對那些給社會帶來重大危害的單位和人員,已構成非法行為,可以由環境保護部門進行偵查,協助警方和司法機關進行立案偵查。在開展環境保護檢查時,必須加強檢驗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和操守培訓,以保證檢驗的正確性,為環境污染的非法行為提供有力的依據。在環境問題日趨嚴峻的今天,我國加大對違法行為的嚴厲整治,并以完善的法律和規章來規范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在某種意義上,環境督察可以協助警方、司法機關作出鑒定,判定是否屬于違法行為,提供確切的犯罪事實,加強對環境違法的打擊,發揮著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
由于生態系統的復雜性是多層面、多方面的,僅憑人力進行,不僅耗時費力,而且還會嚴重地影響到資料的準確率。為了達到高效、準確的環境保護工作,應運用現代化的環境技術,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并加以特殊的處置,以推動未來的環境保護工作。因此,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是生態環境監測中的一個關鍵指標。隨著生態環境保護監測技術的發展,監測手段的準確性、自動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不僅可以提高工作質量,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傳統的人工環境監測方法,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具有一定的滯后效應。利用現代的技術,可以實時了解和掌握有關的生態狀況,并能及時發現異常的生態狀況,迅速、精確地進行相應的防護與恢復,達到最大限度地緩解環境的問題,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另外,由于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可以采取一些防范非污染的方法,強化了環境的生態防護[2-3]。
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僅限于當地環境保護機構,并未獲得相關的法律支持。在沒有法律的約束下,環境保護部門只能采取強制措施。環境監測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高耗能、高污染,只能對其進行環境監測,而不能采取相應的防護和改善措施,影響到環境保護執行效果。
環境監測技術相對來說較為煩瑣,需要技術和裝備的使用。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儀器的技術水準,直接關系到環境監測的精確度和今后環境保護工作的品質。目前大部分地區都不注重環境監測,同時缺少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督察人員的專業技術和知識水平較差,嚴重影響監測工作的成效和工作的開展,導致對環境數據檢測不精確,不利于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監測包括水體監測、大氣監測和噪聲監測。水體、大氣、噪聲三個空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配合、密切聯系,使得城市的生態環境管理更加困難。目前,在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中,僅限于對某個層次的監控技術有所涉獵,尚未真正將“水氣聲”的綜合處理與監控技術結合起來,其技術也需要不斷提升。同時,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限制了其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與環境保護監管相比,很多地方的財政投資水平較低,資源配置不夠充分,導致生態環境保護的技術研發水平受到限制,影響著生態環境保護的范圍和作用力度。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研發、監測儀器的數量與品質、人才的培育,是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的瓶頸。所以,要想有效地發揮生態環境的作用,必須要合理地調節財政的投資,并增加財政的投資,就能真正地發揮其作用,提高其監測的水平。
為了更好地發揮環境監測管理功能,必須針對不同區域的具體國情,制訂相應的政策,并建立起相應的監督和保護機制。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各有關部門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并采取與當地氣候特征相適應的、符合地方國情的綠色發展方針。其中,重點在于加強對環境監測手段,按照充足的專項資金,為監管機構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支持。建立健全的、科學的、統一的、科學的排污監管制度,并將其作為環境保護主管機關依法行政的職能。一般來說,我國現行的環境監測制度有三大類,其相關的法律、規章也各有差異,因而難以達到“一視同仁”的目的[4]。因此,有關方面應將上述三個方面進行有效的融合,形成一個健全的法制體系,提高監管機構的工作水平和效能,加強其實際監管的力量,進而對本地區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保障。
水氣聲一體化的環境監測技術還不完善,地方政府要加強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例如,要加大對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投資力度,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加強科技研發。同時,加強科技人員的培訓,以解決水、氣、聲一體化的技術難題,進行持續的技術革新,改善監測的效果和品質,使生態環境監測實現水氣聲一體的動態化和智能化管理。
環境監測的品質,將直接關系到對區域的生態控制和對區域的認知。因此,必須對我國的環境監測管理制度進行科學、高效的監督和開發,并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對策。要從實際出發,提高監督工作的質量,強化監督,保證監督工作的實施。同時還要對監督人員進行操作和知識方面的訓練,以提升監督人員的技術能力。此外,還要加強質量控制,定期抽查環境保護部門的監控資料,保證各個單位的工作品質,并形成一個統一的綜合管理系統,對地方的環境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并對其進行監督和引導。
目前,在環境監測體系和人才配備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差距,而在專業人才的配備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要想克服環境監測存在的各種缺陷與問題,不僅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約束機制,還要不斷地提升環境監測隊伍的技術素質,增強我國環境監測隊伍的綜合素質。由于環境保護部門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職責,其工作領域也非常寬廣,監控儀器要更新,監控技術也要不斷更新,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忽略員工福利,這也是制約其人力資源的一個主要原因,許多青年技術人才都不愿意進入這個領域。因此,要提升整個行業的素質,必須要提升員工的福利。同時,也要給予環境保護監察工作者一個很好的發展和提升的機會,激勵青年科技人才投身于環境保護行業,為提高環境監測行業的專業水平提供技術支持[5-6]。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將會生成大量的監測資料。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可以深入地揭示出問題的源頭,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在此基礎上,必須以資料為基礎,提高戰略的準確性,有效地組織資料。在實際運行中,建立監控數據,實現信息共享,避免重復的工作,增強環境監測的效果。
1.注重環境保護落實
在發展綠色經濟的大背景下,應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各種政策措施的嚴格執行,深入分析低碳經濟下的生態保護特征、規律和要求。針對當前的生態狀況,適時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并將其與環境保護監測的成果相聯系。在我國當前的發展趨勢下,在大氣、水、土壤等方面[7],嚴格控制生態環境保護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切實提升低碳經濟背景下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要主動分析和研究我國的發展動向,明確其具體的工作程序和特征,使其符合我國的發展需求,保證我國綠色經濟能夠緊跟發展步伐,同時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具體政策措施的落實。
2.鞏固低碳經濟成果
在低碳經濟的大環境下,要保證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監測與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具有相關性。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監測為重點,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使我國的低碳經濟得以穩定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代社會各種產業、產業發展的制約,確保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同時,要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對生態環境的作用,積極制訂科學、合理的保護政策,加強對我國低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監測,鞏固和完善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監測體系,防止出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進而防止我國生產發展出現重大負面新聞。
在濕地類型方面,湖南省庫塘濕地面積最大(74384.06ha),占全國濕地面積的42.64%;其次是永久河流濕地,面積達41258.96公頃,占整個濕地面積的23.65%;湖南安仁永樂江國家濕地公園內有兩個沼澤地,面積133.95公頃,分別在湖南安仁、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仰天湖、湖南永樂江國家濕地公園;湖南新化龍灣國家濕地公園內有一座季節性淡水湖,占地645公頃;在湖南雪峰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有一座保護季節性或間歇性河流,占地28.3公頃[8]。
1.水環境質量現狀
監測數據表明,除了大通湖,全國各濕地公園的環境質量逐步得到改善,其中有3個為I級,在湘江地區為4%。其中,二級保護區25個,占全國濕地公園總數的32%。48個II級濕地公園,占全省62%,在全國濕地公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與以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全年共監測到兩個IV類,分別是瓊湖國家濕地公園、大通湖國家濕地公園。
2.濕地公園植被覆蓋分析
在全省范圍內,有71631.58公頃的濕地公園,約占全國濕地公園總面積的26.79%。湘江地區的植被覆蓋率以流域為基準,以30.61%的植被覆蓋率最高;如東江國家濕地公園、常寧天湖國家濕地公園、金洞猛江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森林覆蓋率都在60%以上;其次是沅江,吉首峒河國家濕地公園和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森林面積最大,森林覆蓋率達到28%;洞庭湖地區的森林覆蓋率為9.75%,其中以于環洞庭湖濕地公園為主,其中瓊湖濕地公園、大通湖國家濕地公園、赫山來儀國家濕地公園的水域面積都比較大,但其植被覆蓋率相對較低。
為了解決湘江地區的非點源污染,國家林業局制訂了湘江流域生態系統的“退耕還濕”試驗方案,其中,湘江流域八個城市,在湘江主干或主干支流上,選擇一片1公里長、200米深的區域,進行退耕還濕、還林,建立一個人工濕地-森林生態系統,發揮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的水源涵養和污水凈化能力,降低入河湖的排污總量,提高湘江的水質。2018年,全省在湘、資、沅、澧四河流域開展了“退耕還濕”試點,涉及全省14個市州47個縣市、區56個項目點。自試點實施至今,已完成31000畝退耕還濕。經監測,經過濕地的凈化,非點源污染的水質從接近V級提高到了IV級,部分地區達到了II級。
總之,環境監測管理可以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參考數據,提高生態環境的效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強人民的環境保護觀念。但是在我國現行的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中,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技術水平有限、環境監測設備建設不完善、缺少專門的人員、資金投入不足環境監測預警體系還不完善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應加強財政投入,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培養專業化的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加強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建立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提高環境監測的效率和質量,促進環境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