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堯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媒體融合使信息傳播領域發生深刻巨變,傳統電視節目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播音主持人在電視節目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語言表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電視節目質量,如果播音主持人自身語言表現能力不達標,電視節目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不僅會影響觀眾的觀感,也會降低群眾對節目的信任程度。因此,播音主持人必須適應時代變化,認真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和方法,形成富有個性的主持風格,從而在受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提升電視節目的媒體傳播效應。
規范性是播音主持人語言的基本要求。播音主持人語言規范性主要體現在語音、詞匯及語法3個方面,首先,作為播音主持人,發音要標準,要能夠準確熟練地運用普通話。其次,詞匯的選用上要謹慎,避免使用具有歧義的字詞,應用最簡潔的內容完整地播報所有信息。再次,要具有清晰的思維、良好的語感及嚴密的邏輯,要結合節目內容,運用恰當的語句進行描述。
播音主持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其藝術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播報時的語氣。播音主持人采用不同的語氣進行播報時,所獲得的效果全然不同,急促的語氣容易讓受眾緊張,舒緩的語氣則可以幫助受眾平復心緒,可以說,語氣運用不僅會影響節目效果,還會影響主持人在受眾心目中的形象。二是播報時所采用的處理方式。優秀的播音主持人在節目當中會靈活地采用不同技巧處理信息,如模仿當事人的聲調、模仿某種特殊的聲效等,使節目變得更為生動,從而增強節目的藝術性。
播音主持的嚴肅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要始終保持莊重的態度,所用言辭要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其二,說話時要盡量保持穩重,不可多言、失言,要盡量讓受眾感到愉悅。其三,要把握好尺度,尤其是在播報重大信息時,少用“大約”“好像”“似乎”等模棱兩可的詞語。其四,要努力傳達積極向上的信息。部分社會事件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有可能影響受眾的心理狀態,因而播報主持人要盡可能引導受眾從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和分析,幫助受眾正確地認識事件本身,不偏聽偏信,充分展示電視節目的嚴肅性。
播音主持人是借助語言來傳遞信息及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與受眾進行互動,播音主持人在節目當中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節目播出的效果,同時會對受眾的觀看意愿產生影響。很多受眾是出于喜愛播音主持人,才會收看節目,如果播音主持人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節目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受眾也會因此流失。尤其是進入媒體迅速融合的新時期之后,傳統電視節目的影響力逐漸下降,新穎、時尚且具有較強互動性的新媒體節目明顯更受大眾歡迎[1]。面對全新的形勢,播音主持人不斷強化自己的語言表現力,有助于提升節目的收視率,能夠為受眾提供良好的觀看體驗,從而留住受眾,確保電視節目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媒體快速融合的背景下,電視節目的傳播渠道得到了拓展,各個電視臺紛紛加入網絡傳播的行列中。這對主持人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風格突出、個性鮮明的主持人才能快速走進觀眾視野。語言表現是播音主持人展示自身風格的重要手段,如果主持人自身語言表現存在不足,節目的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會淡出觀眾視野,甚至被其他的節目所取代。在主持節目時,播音主持人憑借自身較強的語言功底,充分展現自身的風格和魅力,能夠獲得更多粉絲的關注與支持,從而提高節目在受眾群體中的影響力。主持人與節目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主持人語言表現能力強,不僅能讓觀眾更快地記住主持人,還能讓觀眾對主持人產生濃厚的興趣,吸引觀眾觀看主持人主持的節目。因此,播音主持人要找準自身定位,不斷打磨自身語言風格,在長期主持節目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主持風格,在觀眾心里樹立獨特的主持人形象。
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傳播路徑更加多元,播音主持人用語必須符合規范,如此才能順利地完成播音主持任務。在具體的實踐當中,播音主持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增強自己語言的規范性:其一,語言形式要符合規范。播音主持人發音要清晰標準,所采用的語句要能夠準確地描述事件,不能采用存在歧義的語句。尤其是在融媒體背景下,網絡當中誕生了大量的新詞匯,對于這一類型的“熱詞”,播音主持人要根據播報需求謹慎選用,不能因為迎合受眾或者其他原因隨意引用,必須維護播音主持行業的權威性和規范性。其二,表達方式要符合規范。在播報新聞事件時,用語要簡潔,應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來介紹事實真相,講述目前受眾關注的焦點問題[2]。例如,在報道一些重大的突發性事件時,要及時播報與事件相關的情況,以及各個方面的反應,增強新聞的時效性。其三,語言組織要符合邏輯。觀眾之所以選擇收看節目,是希望從節目當中獲得有用的信息,因此,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要符合常規邏輯,不能前言不搭后語,更不能違背客觀現實,同時要增強自己的語言表現力,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在參加工作之前,播音主持人員已經受過系列、嚴格的培訓,本身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但社會發展的同時,播音主持行業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電視媒體還需要結合實踐需求,加大對播音主持人的培訓力度,在具體實踐當中,可以從下述幾個方面著手,通過專業的培訓來增強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一是引導播音主持人刻苦學習語法知識,優化其語言運用技巧。電視媒體可以為播音主持人提供繼續學習和深造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多種方式學習更多的語法知識,如自主學習、專業培訓等,從而不斷地提升播音主持人的語言運用能力[3]。二是組織播音主持人觀看優質的電視節目,學習同行業者的經驗。近年來,我國播音主持行業涌現出許多杰出的人才,如白巖松、楊瀾等,電視媒體可以組織播音主持人觀看優秀主持人的節目視頻,通過模仿、借鑒的方式,掌握更多的播音主持技巧,從而顯著地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三是運用先進的技術,幫助播音主持人員發現自己的不足,矯正發音,提高語言運用的水平。播音主持人可以借助現代技術,錄制保存自己的節目,然后通過回放、慢放等方式,找出發音中的錯誤并進行矯正,進而增強自身的語言表現力。
播音主持人自身定位是否合理,與其語言表現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優秀播音主持人會根據節目的需求,合理地對自己進行定位,從而確??梢栽诠澞慨斨谐浞职l揮自己的語言表現力,取得最理想的播出效果。以《朗讀者》的主持人董卿為例,她是一個詩書滿腹、學識淵博的主持人,一個溫婉典雅、善解人意的主持人,一個從容大氣、端莊穩重的主持人。從最初的《相約星期六》,到《CCTV-MTV音樂盛典》《夢想合唱團》與春節聯歡晚會,再到著名的節目《朗讀者》,董卿憑借著自己的知性、才華和出色的語言表現力,獲得了廣大受眾的喜愛。從春晚舞臺上的端莊、大氣,到《中國詩詞大會》上的詩意彌漫,再到《朗讀者》中的獨特氣韻,董卿不僅充分展現了一位知名主持人的氣度,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節目,也憑借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成為播音主持行業中的佼佼者。除董卿之外,竇文濤、白巖松等主持人,都對自己的角色有著精確的定位,其之所以能夠得到受眾的青睞,不是因為他們長相更為出眾,而是因為他們具有十分深厚的語言功底。簡潔而富有鮮明個性的語言,是一名優秀播音主持人職業素養的最佳體現,也是最值得從業者認真學習的優點。
播音主持人只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才能出色地完成播音任務。具體包括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互動能力等,與此同時,播音主持人的綜合素養與其語言表現力有著密切的關聯。具有較高綜合素養水平的播音主持人能夠更好地把握節目,恰當地通過語言完成整個節目的創作。因此,播音主持人應通過不同的路徑,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4]。首先,播音主持人要積極地學習和了解各種知識,多讀書、勤思考,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除播音主持人專業知識之外,還可以大量涉獵其他知識,如文學、經濟、天文、地理等,從而啟迪自身思維,開闊眼界,增強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語言運用的水平。播音主持人在節目當中,需要經常與受眾進行互動,節目受眾通常來自各行各業,即使是針對同一事件,不同受眾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基于此,播音主持人要結合觀眾需求,以及當時的場景,靈活地進行發揮。播音主持人自身知識積累日漸豐富,有利于其輕松地應對各種復雜的情形,且能夠通過流利的語言恰當地把控節奏,處理好節目與受眾的關系。其次,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播音主持人應仔細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及時掌握受眾當前最迫切的需求,進而不斷改進節目的形式及內容。同時,主持人需要不斷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有效提升自身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在播出節目時更好地運用語言描述生活當中的事件,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引起受眾的共鳴,提升節目的影 響力。
基于媒體快速融合的全新時代背景,廣播電視媒體不僅是新聞的傳播者,而且能夠發揮宣傳積極思想、傳達人文關懷的作用。所以,主持人要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和經驗,深入社會生活,認真地感受和體會人生。其一,在具體的實踐當中,廣播電視媒體可以為主持人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近距離地感受群眾的生活,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想法。比如,在主持與清潔人員有關的節目之前,可以讓主持人暫時地擔任城市清潔人員,通過實際的勞動感受清潔工的辛勞,播音主持人有了切身體會,在播報時就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其二,主持人要想獲得受眾支持,就要注意自身語言的親民性。在工作過程中,播音主持人可以通過互動平臺、電話熱線、意見信箱等多種方式,與受眾保持密切聯系,注重傾聽受眾的故事,站在受眾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通過節目更好地向受眾表達人文關懷,溫暖受眾的心靈,使受眾對節目產生更強烈的信任感。其三,播音主持人要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主持人只有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并將自己帶入角色,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才具有感染力,表達出來的內容才能引發觀眾共情。觀眾想看到的是有血、有肉、有情緒和有思想的主持人,因此,播音主持人應先融入角色,通過有情緒的語言、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起到渲染作用,帶領聽眾進入角色。
媒介相互融合的同時,電視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也變得更為豐富,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在理解節目內容、把握節目特征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自己的語言風格,以此輕松滿足不同節目的需求。例如,娛樂類節目大都比較輕松休閑,適宜采用輕松幽默的語言風格;新聞類節目以宣傳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報道社會焦點事件為主,播報時的語調一定要莊重嚴肅;調解類節目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消除矛盾、解決問題,所以要采用既具有親和力,又比較穩重的語調;咨詢類節目主要是解答受眾的各種疑難問題,語言的風格要簡潔明了、清晰流利[5]。除此之外,主持人可以根據節目采用富有個性的語言風格,以《人與自然》的主持人趙忠祥為例,他結合節目“謳歌生命,關注環境”的主旨,形成了沉穩厚重、自然灑脫的語言風格。在節目當中,他運用親切細膩的語言,介紹與大自然相關的知識,探索人與自然之間復雜的關系,喚醒人們心中關愛自然、保護自然的強烈意愿,讓受眾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寶貴。趙忠祥通過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十分出色地完成了節目主持任務,使得自身儒雅大氣的形象深入人心,從而獲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功,成為播音主持人爭相學習的典范。由此可見,播音主持人不僅需要透徹地理解和把握節目特征,還需要根據節目需求調整和創新語言運用的技巧,在主持節目的過程當中形成自己的個性化風格,從而讓受眾牢牢地記住自己,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媒體融合程度日益深化給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播音主持人要想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必須不斷地積累實踐經驗,增強自身的語言表現能力,同時要注意觀察社會生活,通過積極的探索形成自己的主持風格,不斷增強電視節目的影響力。播音主持行業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行業,播音主持人的語言風格也并非一成不變,需要結合各個方面的需求及自身能力不斷改進,唯有如此,播音主持人才能適應日益復雜的行業形勢,贏得更為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