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石
(四川產業振興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
鈦是廣泛應用于航天、化工、鋼鐵等領域的金屬。雖然幾乎所有生物、巖石、水體及土壤中均有鈦分布,但是因為提取困難,所以鈦仍屬于具有戰略意義的稀有金屬。目前,已探明鈦鐵礦儲量最多的國家是加拿大、挪威、南非和印度。我國鈦資源主要為鈦鐵礦,包括巖礦和砂礦,其中巖礦產地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和河北;砂礦產地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我國鈦行業盡管經過40余年發展已初具規模,但是除個別龍頭、骨干企業外,企業具有“小、散、亂”的特點,在此發展背景下,充分發揮并購基金這一金融工具的價值,促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緊密融合,不僅有利于企業整合產業鏈、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促進科技創新,還有利于提升產業集中度,加快鈦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四川釩鈦磁鐵礦儲量豐富且分布集中,鈦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四川的優勢產業,并主要集中于攀枝花市,因此研究四川鈦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困境及其突破策略具有較強的借鑒性。本文以四川鈦產業為研究對象,對并購基金促進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和模式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四川已探明的鈦礦資源主要分布于攀西地區,儲量豐富且分布集中,攀枝花市的紅格、白馬、太和等礦區及其外圍共查明大中型礦床有70余處。根據《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中披露的數據,攀西地區的釩鈦資源保有儲量約90億t,其中二氧化鈦資源儲量為6.18億t,占全國儲量的95%;五氧化二釩的資源儲量為1 862萬t,占全國儲量的52%。
攀枝花市鈦產業起步于1979年,經40余年發展,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鈦原料基地及全流程鈦工業基地,鈦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29%。攀枝花市現從事鈦原料、鈦制品生產的企業近100家,釩鈦磁鐵礦原礦年開采能力約1億t,鐵精礦選礦產能約 4 300 萬 t(年實際產量約 2 500 萬 t)。代表性釩鈦企業包括攀鋼釩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安寧鐵鈦股份有限公司、龍蟒佰利聯集團攀西基地等。
盡管攀枝花市鈦產業在四川省和攀枝花市的工業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四川省和攀枝花市的特色優勢企業,但是隨著世界釩鈦產生行業整體的規模化、科技化升級,攀枝花市鈦產業未來發展面臨較為嚴重的產業規模和生產技術制約問題,鑒于攀枝花市鈦產業在我國鈦產業中占有較大比重,因此這些困境和問題在我國鈦產業中具有普遍性。
1.2.1 企業規模普遍較小
攀枝花市鈦產業雖然整體規模較大,但是除個別龍頭、骨干企業外,企業具有“小、散、亂”的特點,近100家鈦白粉行業的企業中重點規模以上的企業僅有30余家,大部分是產量為3萬t以下的小微企業,鈦白粉年產量排名前10位的企業中,排名第2位至第10位企業的產量之和仍不及龍蟒佰利聯集團攀西基地一家的產量,該基地2020年的產量為80萬t。大量小微企業受自身規模所限,技術水平較低,創新能力不強,產品嚴重同質化,市場競爭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差。2013年釩鈦產業調整以來,不少產業內缺乏競爭力的企業陷入困境,形成大量不良負債,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1.2.2 釩鈦產能釋放率偏低
攀枝花市鈦資源權屬與企業產能匹配性較差,大量小微企業雖然擁有礦山、尾礦庫等稀缺的戰略資源,但是缺乏相應的開采能力和技術水平,資源優勢未能發揮;而龍頭企業則因資源占有不足,產能未能充分釋放。目前,全市選礦企業中擁有釩鈦磁鐵礦礦權屬的企業13家,其中僅7家正常生產經營。原料供給不足造成產業龍頭企業原料緊張,甚至導致部分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攀枝花市現有鈦選礦產能約4 300萬t,但2020年產量僅為2 447.8萬t,產能釋放率為56.54%;現有硫酸法生產鈦白粉產能40萬t,現有生產能力只有20萬t左右,近一半產能閑置。
1.2.3 資源綜合利用率不足
攀枝花鈦產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原料端、中端、后端及相關配套、服務產業都存在薄弱、缺失環節;氯化法鈦白粉等鼓勵發展產業產線布局尚未形成規模;鈦金屬的鍛壓及軋制產業鏈、鈦及鈦合金產業缺失;鈦材加工能力和鈦制品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大部分企業的產品只能以初級鈦產品對外銷售,目前攀枝花每年鈦精礦外銷量約230萬t,占總產量的60.89%,逐漸淪為原料或半成品供應基地。
此外,由于攀枝花釩鈦磁鐵礦鈣鎂含量高,礦相特殊,釩、鈦金屬分析提取難度大,因此攀枝花鈦產業整體技術力量薄弱,釩、鈦利用率難以提高,并且伴生的鈧、鎵、鉻等尚未得到綜合利用。
并購基金屬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私募股權基金的主流模式,主要通過向特定人群和其他合格投資者非公開募集資金對尚未上市的企業進行財務性并購投資。并購基金通過獲取目標企業的控制權,以自身的專業特性和管理經驗為基礎,并結合相關優勢企業的技術能力和其他資源,針對目標企業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管理理念、組織結構、生產運營等方面的重組改造,提升目標企業的運營質量和盈利能力,最終通過目標企業上市或轉讓控制權等方式獲取并購收益。
我國并購基金是伴隨著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而逐漸發展成熟的,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并購基金被監管層定義為調整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迎來了近10年的高速發展,逐漸將并購決策與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相結合,并購基金的影響力不斷增強①,其中2018年有并購基金參與的企業并購案達到頂峰,為11 214起,此后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仍保持在每年1萬起以上。參與并購領域主要涉及傳統工業、信息技術、可選消費、金融、材料等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行業。在這些并購實踐中,我國并購基金逐漸探索出“私募基金+上市公司”的獨特運行模式[1],該模式將上市公司的行業優勢和投資機構的專業優勢結合,由雙方共同設立并購基金,上市公司擔任有限合伙人,投資機構擔任基金事務執行人,待所投項目成熟時通過轉讓目標企業控制權完成獲利退出[2]。
四川鈦產業面臨的困境在我國鈦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我國鈦產業雖規模較大但整體產業鏈仍存在較多薄弱、缺失環節,尚需通過資源整合和技術升級完善產業鏈結構,并提升產品競爭力,而并購基金兼具融資和創造價值等多重功能[3],在促進我國鈦產業升級和提高目標企業的績效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2.2.1 融資優勢
并購基金是主要采取股權融資的金融工具,融資是其基本的功能,股權融資能在不增加負債率的前提下為目標企業注入大額資金。鈦產業投資門檻高、難度大,投資周期長,投資過程中的波動性和風險性較大,普通投資者缺乏投資意愿和投資能力,需要通過金融工具將投資者的資金募集組織起來,形成規模。因此,并購基金可以充分發揮融資功能,采用自用資金、貸款、發債及權益性資金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在不增加目標企業負債率的前提下湊集大額資金投資于鈦產業,滿足鈦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資金需求。
2.2.2 運營優勢
并購基金作為專業投資機構,長期、反復從事投資項目,在項目篩選、盡職調查、組織實施、風險管控及項目退出等方面較之普通公司并購者更具專業優勢和經驗優勢,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化解并購項目因信息不對稱而存在的潛在風險、因政策變化而產生的政策風險及因發展趨勢改變而帶來的市場風險。并購基金與鈦產業相互結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目標企業的管理和運營能力,優化目標企業的財務結構,增強產品競爭力,消除并購后項目的經營風險[4]。
2.2.3 資源整合優勢
并購基金的介入能夠促進鈦資源與鈦產能重新配置,通過并購推動行業內優勢企業與優質資源之間的橫向或縱向的整合,實現生產要素的集中使用、高效率使用、節約使用,實現規模效應,減少交易成本,提高研發能力。一方面,提升產業優勢企業的競爭能力,在充分發揮和拓展企業優勢的基礎上,推動產業鏈條上的相關中小企業保持相對良性循環,實現穩增長、穩就業;另一方面,在消化困境企業遺留問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中發揮積極作用,提高困境企業資源和產能利用率,推動整個鈦行業升級轉型。
鈦產業作為四川的特色優勢產業和攀西地區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由數量和規模高速增長向質量與競爭力提升的轉變刻不容緩。根據《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目標,攀枝花市將建設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培育2~3家世界領先的釩鈦企業,發展3~5個硬核釩鈦產業集群,打造攀枝花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在此背景下,可以將并購基金與鈦產業發展結合,充分發揮并購基金的功能,促進鈦產業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具體做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借助國內鈦產業優勢企業紛紛扎根攀枝花的有利時機,推動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合作,采用“優勢企業+私募基金”的組合方式設立并購基金,并可以吸引國有平臺資金進入,并購重組涉及稅務、社保、環保、工商等很多地方行政問題,因此國有平臺的參與有助于及時協調各方關系,提升并購成功概率。在基金的組織形態上,基金公司設立程序復雜,其在資金募集與應用手續上決策成本較高,并且存在較高的監督成本和財務成本,不宜被并購基金所采用;而有限合伙制的模式能夠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具有融資成本低、社會資本參與度高、設立程序便捷、規避雙重征稅等優勢,更適宜采用并購基金。
目前,我國并購基金的投資方向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并購化解過剩產能;二是通過并購整合跨區域資源,以達到優化行業結構、提升區域資源配置效率、保護國家戰略資源安全等多重目的。為此,并購基金在鈦產業的投資方向主要是兩點:一是擴大鈦產業規模,鼓勵具有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的大型企業集團對上、下游環節的中小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化解過剩產能,強化優勢資源的集約開采和高效利用,建立基于本地原料的氯化法鈦白生產體系,主要并購對象為鈦產業鏈中的擁有礦權、生產加工的中小企業;二是圍繞發展先進鈦材料,建成國內重要的鈦材及鈦合金生產基地,積極開發航空航天、能源化工、醫療康養等領域高端鈦材料,支持具有科技、創新優勢的企業兼并重組,主要并購對象為上下游產業鏈的成長型中小技術企業甚至國外具有先進獨特技術的企業。
募資渠道設計上,并購基金以股權投資為主,輔以部分債權。在投資時并購基金實行控股型投資,即獲取標的企業的控股權,實現對標的企業的絕對控制。在股權投資的同時,可以根據其情況發行部分債券募集資金。
投資時機選擇上,并購基金可以在標的企業正常經營時直接收購股權,也可以在標的企業陷入困境時介入,例如以重整投資人身份參與破產重整程序中承接目標企業控制權,或者在破產清算時收購主要資產獲得控制權等。
退出方式選擇上,可以在并購標的企業實現較好效益的時候,由向鈦行業的優勢上市公司出售基金中投資人的份額,實現盈利退出;也可以在并購標的企業實現較好效益的時候,聯合鈦行業內的優勢企業一起推動目標企業在證券市場掛牌上市以實現退出。
并購基金可以組建行業優勢企業、投資機構和政府投資平臺等各方參與下的投資決策機構,整合各利益相關方的資源優勢,以投資機構為主,充分倚重行政資源對并購基金運營的監督管理職責和利益協調能力;積極發揮專業投資機構在項目篩選、資金募集、經營監管等并購策略上的專業投資經驗;重點突出產業優勢企業的行業經營管理優勢,依托產業優勢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經營經驗,提升目標企業管理水平、運營能力和財務回報。
本文的研究表明,并購基金在推動生產要素聚集和重組方面具有融資優勢、運營優勢和整合優勢,并購基金介入四川鈦產業,將有助于推動四川乃至國內鈦產業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并購基金通過并購交易,可以促進鈦產業優勢企業擴大礦源,實現礦源占有與企業產能相互匹配,產生規模效應,提高鈦資源綜合利用率,逐步補強我國鈦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優化鈦行業的整體結構,提升我國鈦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注 釋
①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私募股權及并購投資基金行業發展報告(2017) [EB/OL].[2019-06-03].https://www.amac.org.cn/researchstatistics/report/zgsmjjhybgfz/201906/ t20190603_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