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東
(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道橋分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機電設備在路橋工程施工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通常,路橋工程施工中有一半以上的設備屬于機電設備,如龍門起重機、混凝土制拌設備和預應力張拉設備等,這些機電設備都是路橋施工企業從事日常生產的重要部分。機電設備在提升路橋施工效率和企業市場競爭力方面的作用顯而易見。隨著我國路橋施工技術逐步發展,在建或已建項目越來越多,這其中包括很多投資大、標準高、工期短的優質項目,而機電設備的大范圍使用為各類路橋工程的品質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化,當前國內很多路橋施工企業已展開國外重點路橋工程項目的競標和建設,為爭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各施工企業在不斷轉型升級,包括施工技術、制度理念及施工設備方面,而先進施工機電設備的引入和升級則是提升企業核心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法寶,以此實現機械化、現代化的高效施工。大量先進施工機電設備的使用,在提高企業生產力的同時,如何對這些機電設備進行安全生產管理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各路橋施工企業加大設備操作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力度,從機電設備與施工工藝的匹配度方面尋求突破口,并綜合設備成本與人力成本進行分析,力求做到對機電設備安全生產管理的可控。
路橋施工中各類機電設備只有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才能投入使用,這些設備之間還存在工序配合的問題,為從根本上將路橋施工中的眾多機電設備良好配合并有序投入施工,對設備進行安全生產管理是必要的工作。通過規范的設備安全生產管理流程,能夠發現機電設備在投入施工前是否有異常情況,判斷該類設備是否具備投入使用的條件。對一些老舊或瀕臨報廢的機電設備,應及時淘汰,更換新的零部件或重新購置,良好的機電設備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還應掌握設備的使用年限,在報廢前及時提出購置預算,避免發生影響施工的情況。此外,對使用頻次較高的機電設備應做好零部件磨損記錄,并在施工空檔期及時更換,以提高機電設備在路橋工程中的施工效率[1]。
不具備投入施工條件的機電設備一旦入場施工便會給施工項目帶來很多潛在的安全隱患,例如一些轉動的機電設備,如果其內部構造中各齒輪匹配度較差,或是由于長時間沒有進行潤滑等,都會影響機電設備的正常轉動,極易發生卡轉、停轉或堵轉等情況。又如,一些轉動機電設備周圍應設置有防護罩,目的是避免機電設備中的轉子由于轉速過快而飛出的情況發生。因此,除了機電設備本身的運行情況,還應詳細檢查設備周邊的潛在風險,杜絕人員單獨作業的情況發生,充分做好機電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保證施工機電設備的正常使用和施工人員的安全。
隨著我國路橋施工企業轉型的持續推進,一體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機電設備不斷投入使用,有的設備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而少數設備還依賴于進口,這類機電設備往往價格較貴,維護費用較高,特別是易損件的更換成本較高,為此,應盡一切可能延長這些機電設備的使用壽命。從設備管理臺賬中能夠發現更換頻次較高的零部件名稱及生產廠家,可與國內同類型零部件的生產廠家進行對比、詢價,通過逐漸的更新和迭代,找到使用壽命較長、性能較好、價格較合理的零部件型號。與此同時,定期進行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還可掌握需要進行檢修或是之前漏檢的機電設備,及時完成設備的檢修和維護工作,延長了機電設備的使用壽命。
規范、合格的機電設備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能夠形成一整套十分完備、成熟的制度管理流程,不僅使機電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有據可依,也可以為其他專業或部門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鑒,使路橋施工企業自上而下各個環節(生產及管理)都有序運轉,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職,逐步形成企業獨有的安全生產標準,并經過實際工程案例的驗證后加以修改、完善,逐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經過實際調研和走訪,翻閱大量的路橋工程機電設備管理文獻,并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可知,路橋企業機電設備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為提高企業自身的生產能力和施工質量,一些路橋施工企業不惜重金購置大量的機電設備,但收效并不理想,有很多機電設備并不適合實際的工程施工,也有部分機電設備常年處于閑置狀態,即便是已投入施工運營的設備中,偶爾也可見設備型號重復的現象,這就使得在同一工程項目的不同施工環節中,個別機電設備擱置的情況發生,既占用了有限的施工場地,又造成了資源浪費,同時增加了工程預算。在型號不同的各類機電設備中,有時也存在功能冗余、繁贅的現象,這種情況是在項目前期的設備選型過程中調研不詳細或論證不充分造成的,導致不同型號的機電設備同時具備一種或多種施工性能,容易出現在同一施工場地投入大量施工機電設備的情況,并且各機電設備所完成的項目占比不高,在進行下一施工環節時,這些功能冗余的機電設備再次入場進行施工,浪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施工工期也得不到保證。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在設備選型過程中得以避免,例如,在同等性能及價格條件下,選用功能較多的施工機電設備,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避免施工過程中額外成本的支出[2]。
多數施工企業都有機電設備的信息臺賬及相應的管理制度,通過設備臺賬的詳細記錄,能夠發現容易損壞或即將報廢的機電設備,對照這些設備信息查找其生產廠商及出廠價格,在下一階段的機電設備或易損耗零部件選型時重點區分,如果設備的信息臺賬沒有記錄或記錄不全,則無法獲得設備使用情況的詳細信息,包括使用頻次、更換頻次等,則設備的檢修或更換也就無從談起,這將為施工帶來很多不安全因素。機電設備信息臺賬記錄不全多數是由于施工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這類企業尚未形成統一、完善、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或流程,或是在管理制度實施時沒有形成良好的執行效果,從本質上忽略了機電設備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在一些體制相對落后的施工企業中比較常見,這類企業在機電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方面投入不夠,沒有形成有效、閉環的機電設備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致使設備使用過程混亂,不但不能提高施工質量,還會降低生產效率,更不利于安全施工。
機電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范疇涉及很多方面,但本質上是相關責任人對設備的全面管理,有的施工企業雖然建立了設備管理流程,但是實際上并未落實到具體負責人,并沒有與其績效等考核指標掛鉤,當機電設備出現嚴重問題導致影響正常施工時也無法確定相關責任人,下一步的整改措施也就無法制定。對于已落實設備具體責任人的施工企業,也存在相關人員對于機電設備的管理不到位情況,很多例行的檢查工作做得不夠細致、深入。例如,在進行機電設備的日常巡檢過程中,僅查看其外觀是否完好就判斷其性能是否可靠,并沒有完成定期的檢測與試驗工作;對于機電設備的維護方式和工況分析存在誤區,對于機電設備的轉動部分如轉子、齒輪等,僅是在施工后完成簡單的擦拭、清掃等工作,并沒有定期涂抹潤滑油或調節精準度,使得機電設備的使用壽命大打折扣;在高溫、嚴寒及其他極端天氣施工時,忽略了設備的防護措施,使設備處于非正常的施工狀態,加速了設備的折舊速度;對于施工運輸車輛,存在長期不更換機油等維護不當現象,加速了機電設備零部件的損壞。人員對于機電設備的管理不足還體現在管理意識不夠、管理知識欠缺及管理方法不妥等方面,這些情況有的是企業對機電設備管理的培訓力度不夠所致,有的是企業對機電設備管理的流程不規范造成的,使人員在進行機電設備管理時存在差異或盲區,容易發生對重要機電設備管理范圍遺漏的情況。人員對機電設備管理不到位的現象比較普遍,歸根結底是施工企業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不足,無法形成嚴謹、科學、規范的設備管理流程,不僅危害機電設備的性能,對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也構成一定威脅[3]。
各路橋施工企業應建立完整的機電設備信息臺賬,臺賬信息數據包括該施工企業全部的機電設備型號、廠商、出廠日期、入場施工時間、檢修時間、零部件更換頻次和數量等,附有記錄人員、確認人員、審核人員等信息,審核人員定期對設備臺賬進行檢查與核對,將設備臺賬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列入人員年度績效考核KPI指標中。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使用無紙化辦公模式,有效利用當下較為成熟的各類線上協同辦公軟件,這類軟件工具的好處是可以隨時隨地對機電設備信息臺賬進行記錄、更新和修改,使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大幅提升,審核人員也可在線瀏覽當前已入場施工的機電設備數量、型號等,包括易損耗配件和零部件的庫存數量,及時完成破損件的更換或維修,保證機電設備能夠正常施工。設備信息臺賬數據是衡量一個施工企業生產能力及施工效率的重要指標,通過瀏覽臺賬數據,能夠了解在一段時間內機電設備的使用情況和更換情況等,綜合考慮設備的折舊成本等因素,為下一年度的成本預算提供決策依據。此外,在平衡機電設備維護費用和施工企業盈利情況方面,設備信息臺賬也能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支持。總之,建立完整的機電設備信息臺賬并進行定期優化、更新,能夠為路橋施工企業帶來較大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對企業自身的管理機制也能形成一定的約束。
為高效實現機電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路橋施工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制度應切實可行,覆蓋施工中全部的機電設備,包括庫存中的備用設備和零部件等。根據機電設備的使用頻度在管理制度中補充試驗流程、周期等相關規定,為便于區分和查看,應根據施工環節和等級在制度中分類標識,備注相關的負責人。對于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異常或故障的機電設備型號,應在制度的列表中重點標注,方便后續的維護保養和維修更換。機電設備管理制度中應重點體現人員和設備的對應關系,以及對設備責任人的考核標準,責任人對設備的日常管理應包括設備的巡檢、定期試驗、維護保養等工作,這些工作都應有具體的完成標準。機電設備負責人還應了解設備的狀態信息,尤其是機電設備中比較重要的轉動部件等情況,掌握設備的使用壽命和維修周期,熟悉設備的使用方法,能處理一些工程施工中常見的故障,清楚備品備件的存放位置,在發生施工異常需要更換時,能迅速處理并恢復正常施工。建立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可使施工企業對機電設備的管理有據可依,也能提高人員對設備管理的責任意識,對施工企業安全生產具有積極意義。
為使機電設備長期處于正常、穩定的工作狀態,保證施工順利進行,應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如定期進行機電設備的檢修和維護工作。檢修和維護工作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二者的共性在于確保機電設備的正常使用而采取的常規性、周期性的工作,不同之處在于,設備檢修屬于深層次地查找和發現設備問題,包括設備拆分、清洗、零部件更換、整裝和試驗等環節,試驗過程依據機電設備在實際施工中的不同應用位置還可分為抗壓力試驗、抗擊穿試驗、轉動試驗、滑動試驗、傳動試驗等。這些試驗能夠真實地反映機電設備實際的健康狀態,為施工企業進行年度設備、零部件的采購提供數據支持,因此應如期完成全部的試驗檢測項目。而設備的維護工作屬于基礎檢查工作,包括設備外觀的清掃、結構的檢查、部件結合處的緊固等。設備的檢修和維護工作是保證路橋企業正常、安全施工的基礎,因此應長期堅持并充分做好這項工作[4]。
為確保庫存中備品備件的功能正常并滿足施工標準要求,應定期進行抽檢工作,抽檢范圍包括出廠后尚未投入施工使用的零部件及經過維修后的零部件,對于同一出廠批次的可隨機抽取不同擺放位置中的10組進行檢測分析,核對其型號是否一致且與銘牌上信息是否吻合,通過游標卡尺測量其尺寸是否合格,使用天平或電子秤判斷小型零部件的重量是否達到要求,對于螺絲、螺母應查看其螺紋是否清晰無毛刺,對于一些大型、重型的機電設備,可在入場施工前進行試運工作,重點檢查機電設備的電路及轉動構件是否正常[5]。
機電設備在路橋企業的工程施工中作用巨大,大部分施工環節都需用到,隨著機電一體化技術的迅速發展,機電設備為路橋工程省去了大量的人員支出,節約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風險,提高了施工質量,因此,機電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意義重大。本文基于此提出了路橋施工中機電設備安全生產管理措施,重點是建立設備信息臺賬并完善設備管理制度,將機電設備的管理落實到具體負責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確保路橋施工企業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