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加田
(江蘇省興化市第一中學 225700)
高中化學教學課程改革深入推進后,完善了化學教育評價理論,對此國家教育部門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提出了“教、學、評”一體化課程理念,將其作為貫徹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人才培養任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教、學、評”一體化的核心是評,評主要針對于教和學而言的,評價可以促進教學發展,對此教師需要注重化學課堂的日常評價工作,以此分析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基本情況,根據學生日常評價結果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結構,創建高效課堂.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包含三部分:教與學一體化、學與做一體化、評與做一體化.教與學要求教師要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在課堂上學習知識,且教師需要組織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知識交流和分享,以此深入把握重難點知識,最終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學與做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要求學生通過化學實驗推理和驗證所學的化學知識,以此領悟化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評與做要求教師注重教學評價,注重以課堂實踐活動為主,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對學生進行總結性、發展性評價.并引導學生學習自我評價,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總之,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將教學、學習、評價三個環節進行優化整合,并在固有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指導下,最大化地發揮課堂教學作用,促使課前準備、課中教學、課后練習、教學評價成為一個整體,以此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終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對于教與學,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學習,高中化學學科知識難度大、體系復雜,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對此教師一方面需要幫助學生解決舊知識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還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以此奠定教學基礎.例如,在人教版“離子反應”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自行分為不同的小組,對于不同的小組需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比如一個小組負責探討強、弱電解質概念、性質,一個小組負責離子反應總結、一個小組負責化學方程式推理等.通過此方法可以將教師的教學轉化為學生的學習,以此將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和作用,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促使化學活動變得更有深度和廣度.通過以上方法,學生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鞏固新舊知識,并有效掌握和應用新舊知識,待各小組探討結束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各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合作,以此發散學生思維,促使學生采用專業術語總結化學現象、化學公式,以此更好地實現教與學的一體化.
共和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南臨黃河,北靠青海湖,西與柴達木盆地毗連,地處北緯35°46′至37°10′,東經 98°54′至 101°22′之間,東西長221.5km,南北寬 115.4km。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3200m,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輻射強,晝夜溫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氣候干燥,大風日數多,年平均溫度為2.3℃,年平均降水量 274.7mm[2]。
學與做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在動手實踐、操作中學習新知識,對于高中化學而言,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學習化學知識,化學實驗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據著絕大部分,對此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實驗教學時間、任務.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到化學實驗室中驗證自己的猜想、假設,發現化學現象奧秘,以此明確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此外,學生們在化學實驗探究中也可以提高實踐能力、應用能力.比如,在人教版“混合物質的分離和提純”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真正地掌握混合物在分離和提純步驟中的過濾、蒸發、結晶技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食鹽為例,要求學生通過具體的步驟分離出硫酸鈉、氯化鉀等,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掌握整個實驗和流程,以此根據實際需求在生活中練習,以此學以致用.在此過程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實驗熱情,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真正踐行學與做的一體化,最終有效創新教學模式.另外,教師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也可以和學生一起,促使學生參與到實驗材料整理、實驗設計、實驗總結、實驗數據記錄中來,以此強化學生的實驗動作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讓學生從多個方面把握實驗原理.
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教師還需要做到評與做,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以此完善知識體系、強化學生化學思維,通過教學評價、信息反饋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評價,要求學生在實驗中思考、推理、總結,從一個知識點拓展為一體知識體系.比如,在人教版“鎂的燃燒”一課的教學中,在實驗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實驗原理、實驗注意事項、實驗不足再次進行實驗推理、驗證,以此對實驗過程進行評價和總結.比如,在實驗注意事項中,學生們通過總結和反思可以進一步了解實驗器材性質、實驗步驟、實驗操作規范性和實驗結果之間的關系,以此找到新的實驗方法.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現有的實驗探討傳統的實驗方法,對于實驗器材和材料的選擇進行反思,要求學生思考如何優化實驗器材和材料,尋找替代品,提高實驗效果和精準度.通過此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最終讓學生把握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的形成過程.
工藝過程:將漢生膠分散在甘油里面,再倒入適量燒開的去離子水,攪拌均勻,加入B相剩余組分,加熱攪拌至 85 ℃;混合A相并加熱至85 ℃;混合A,B兩相,均質5 min,并保溫攪拌30 min;冷卻至60 ℃加入C相(用少量水分散),繼續冷卻攪拌至45 ℃以下加入D相組分,繼續攪拌冷卻至室溫。
對于以上課堂教學以高考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的錯誤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注重改變,高中化學教師需要樹立全新意識,遵循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化學人才.一方面,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以學生興趣為起點,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思想,樹立“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理念,掌握系統化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以此適應現代化教育形式.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注重將新理念、新思維、新模式全面貫徹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趣味性,科學創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練習的機會,有效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化學學科教學需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習為主體進行教學,注重以學生興趣、需求、特點為教學思路,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效踐行學科綜合素養基本教學要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在發揮教學主導、學生主體課堂教學作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信任、理解學生,在課堂上既要適當的放手,也需要及時引導和點撥,尤其是在教學核心知識、重難點知識、學習方法時,需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精巧點撥.比如,在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鐵 金屬材料”一章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鐵、鋁金屬性質,并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相關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金屬物質,自己先研究并整理這些金屬物質的性質、特點,后根據學生的疑惑點和重難點在課堂上進行精細講解.尤其是關于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與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原理、金屬離子的性質實驗等,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實驗推理,將課堂交給學生,促使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把握其中的原理、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總結,自主構建知識網絡體系,最終掌握核心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互動中,有效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科素養.
想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教師需要注重從學生思維模式、思考習慣出發,激發學生智力、增強學生學習意識、完善學生學習思維,以此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對于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而言,思維能力是重要內容,學生的思維水平直接決定著化學綜合素養和核心素養培養的成敗,對此化學教師需要注重設計問題、探究、實驗情境,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比如,在化學實踐探究活動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根據教材內容、教學任務,自主設計實驗步驟,完成實驗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設計思路、實驗操作結果進行評價,根據學生具體實驗情況總結和分析學生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各種情況.另外,教師還需要注重以評價促發展,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根據學生的思維個性特點給予鼓勵和激發,讓學生明確自己思維的問題,以此在反復實踐探索中形成完整、科學的化學實驗思維,有效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目標.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以發現,首先在短途傳輸網絡的過程中,傳輸經常會受到一些外來因素的影響,從而對傳輸信號造成一定的干擾。這種干擾的本質通常是來源于一些鄉村或者鄉鎮中傳輸載體的質量較為劣質所導致的。對于傳輸速度而言,其傳輸的效率是否快速,與信息傳輸的載體有著直接關系。所以在這種由傳輸載體所導致的傳輸速度下降的情況中,應該盡快得到解決。相關的信息技術人員應該加強對城鄉的通訊信息傳輸問題的重視,并且對一些農村和鄉鎮中的基礎傳輸網絡設施進行更新和改革,并且盡可能的加強其傳輸容量。
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上應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時,既需要樹立全新理念,也需要創新、改進課堂教學形式,注重以實驗探究、實踐活動、情境活動為主,為學生創設積極、有趣的課堂氛圍和環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探究化學奧秘的興趣和動力,以此形成現代化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且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問題,針對性的創設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比如,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二“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學生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化學能和熱能轉化的現象,要求學生觀察、聯想、猜測,根據自己的理解驗證,促使學生明白化學能源是人類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比如生活中水分蒸發的吸熱和放熱反應.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動畫、圖片、教材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并領悟化學能和熱能轉化的具體過程.通過此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和動力,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提高教學效果,有效實現核心素養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