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國際分校 213161)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指出:物理學始終引領著人類對自然奧秘的探索,深化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促進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基于這一特性可以發現,物理與人類文明以及社會發展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真實情境的創設也能夠使學生將物理知識全面的應用在實際生活與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學生的進步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真實情境的創設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與發展具有關鍵的作用,教師需要結合物理知識與真實情境的聯系,為學生搭建起物理學習與生活發展的橋梁,進而促進學生物理水平的提升,使物理知識能夠發揮其真正的用處,推進學生的發展趨勢.
“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關鍵作用.”踐行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時教師開展教學的急促.所謂真實情境創設的教學手段,是指教師利用真實、生動、直觀且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思考,從而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真實情境創設教學方法的出現,從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中物理教學的困境,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學習方向,所以真實情境創設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價值,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展開討論.
第一,減少物理理論知識的滲透,通過情境引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分析高中物理的基礎概念可知,大部分的理論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感,如:電流在一段電路中所做的功與通電時間之比叫做電功率(P).當學生單獨觀察此概念時可能會產生知識的混淆以及新概念的困惑,所以概念的掌握對于學生而言仍存在一定的難度,進而導致學生無法利用知識去解決相關的物理問題.所以,經過教學手段的改變,以情境創設為切入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有效緩解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減少了傳統教學手段中的弊端,引發學生針對物理知識展開反思,進而使真實情境創設的教學手段來發揮最大價值,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
第二,激活學生參與度,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作為高中物理教師一直在教育的改革過程中進行探索,思考適合高中生物理學習的手段,并結合過去的教學經驗可以發現,情境創設式教學方法適用于大部分的物理教學知識,也能夠最大程度地激活學生課堂參與的程度.所以,真實情境創設的教學手段,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學生能夠接收到全新的教學模式,進而激活課堂的參與程度,教師也能夠借此機會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使得學生與教師能夠得到共同的發展與進步,實現物理教學發展的“雙贏”.
探究情境對于學生開展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只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物理知識,才能夠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進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掌握.基于此特性,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探究情境,利用探究式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完善,強化學生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
所以在探究式情境創設的過程中,主要還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通過問題的引導使學生自主思考,進而找到學習的方向.比如在“牛頓的第三定律”這一節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教師可以先創設游戲環境,如要求學生以同桌為單位展開“掰手腕”的游戲活動,經過一分鐘的比拼后決出最后的勝利者,教師可以在勝利者中隨機抽取學生進行提問,如“你是如何獲得勝利的呢,是否在掰手腕的過程中借助其他的力量?”進而引導學生的探究思考是否有外力因素的影響.當學生提出不同的外力因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進行掰手腕的比賽,并制定合理的比賽規則,讓學生感受到“力”的作用,進而引出本節課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知識,加速學生對概念的探索與理解.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導地位,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探究情境,使學生能夠順應教師的思路展開思考,進而引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度理解,促進情境創設式教學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物理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生活奧秘,所以教師在創設真實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去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以提高高中物理的應用,保障學生在生活中的發展.普通高中的教育終極目標是為了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學習,并掌握專業的知識,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深入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實現真正的價值.
以“超重和失重”的教學為例,這一部分的教學知識以人體為研究,為學生引入了超重和失重的物理概念,主要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探討超重和失重產生的條件和原因,并能夠將這一現象與牛頓第二定律相結合,以物理的角度解釋這一人體現象.如:在生活中,當我們要去到高處的地方時需要通過坐電梯來到達目的地,那么同學們請思考一下在電梯上升的過程中,你有怎樣的感受?使學生結合教師的生活情境思考“坐電梯”時的感受,從而引出“超重”這一物理概念,并進一步分析形成的原因與條件.所以,物理知識與生活具有緊密的關聯,教師在創設情境導入課程的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常見的生活現象展開教學,減少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陌生感,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思考,優化學生的物理思維.
教學問題的引導是推進高中物理教學進度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換而言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有組織有效率地向學生拋出物理問題,推動課程進度的同時,以保證學生能時刻跟著教師的教學思維,掌握課堂的學習內容,達成課堂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需提前做好教學設計,預設課堂教學的過程,使課堂教學問題由簡入難,把握好課堂的教學進度,營造和諧良好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意識.
以“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這一節課的教學為例,在本節課程中,學生將會了解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度三個物理概念,并需要清晰的明白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默讀課本上的知識,并提出思考問題,如:1.什么是速度?為什么用速度可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2.通常我們在生活中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3.表示速度的單位有哪些?使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本知識后,與教師產生互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而幫助學生理解“速度”這一概念.在學生對速度產生初步的理解后,教師可以一鼓作氣引導學生思考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使學生能夠在與教師的積極互動過程中,深刻地理解本節課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加速學生在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意識.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為了能夠保證大部分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和教學預設,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發展需求設計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以教師的問題為學習切入點,積極活躍思維,從而產生對物理知識的自我認知,保證課堂教學對學生的積極影響,發揮真實情境創設教學的巨大價值.
高中物理的學習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師需適當的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合作情境,以合作為出發點激活學生課堂互動的同時,引發學生在合作模式下得到不同角度的思考.所以,合作情境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水平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師也需要合理借助合作學習模式的積極影響,引導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全面地激活學生物理課堂的參與感,加速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練習使用多用電表”這一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要求學生需要記錄每次實驗得到的數據,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分析數據是否有誤差,當出現數據有誤時,學生再通過合作進行反復的實驗操作,以保證最后數據的正確,完成教師布置的實驗要求目標.創設合作情境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起著推動的作用,使教師不斷完善真實情境創設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進而提高整體的教學進度.
總而言之,在全新教育環境的指引下,高中物理教學必須做出跟隨時代發展的教育改革,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保障.所以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采用真實情境創設的教學手段,將高中物理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關聯,使高中物理的教學能夠發揮其真實價值而被廣泛地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感受到高中物理學習的重要意義,從而推進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進度,完善物理水平的提升,彌補學生在過去學習中的不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