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邊蕓雯 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鎮鳳棲園幼兒園
《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政策性文件,從不同角度對幼兒教育工作提出了現代化的要求,目的在于培養幼兒能夠適應未來成長的基本能力,促進其健康快樂地成長。其中包括——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發展幼兒智力,培養幼兒初步的動手探究能力。
剪紙,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之一,是一種能夠在視覺上帶給人透空感覺和審美享受的藝術。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剪紙藝術活動,既有助于幼兒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也有利于幼兒智力、動手探究能力與文化品質的發展。因此,在當前幼兒園大班教育工作中,剪紙藝術活動得到了重視。
我對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的開展策略進行分析,從創設環境、開設活動、創新形式、引領表達四個層次提出對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的建議,意在推動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的創新與完善,為祖國花朵的綻放灌溉一汪清泉。
關于對3—6歲幼兒的培養與教育工作,《幼兒園工作規程》強調,幼兒園應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參與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鑒于此,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的開展,教師應先根據剪紙活動的需要合理創設環境,使環境、環境中的材料均為5—6歲兒童所適用。以“剪一剪,貼一貼,我的小花傘”剪紙藝術活動為例。
【環境創設】立足幼兒園藝術領域活動區,投放圓頭剪刀、卡紙、報紙、彩紙、蠟光紙、硫酸紙、雙面膠、白色環保傘或透明雨傘等材料,以及教師利用剪紙作品裝飾的漂亮“小花傘”。
師(展示小花傘):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把小花傘嗎?
幼:喜歡!(異口同聲)
師:你們為什么喜歡這把小花傘呀?它上面都有什么呀?
幼1:有小兔子!
幼2:我喜歡那只看上去正在聞花香的小貓!
幼3:它的顏色好鮮艷呀,我很喜歡!
師:那你們快來猜猜老師是怎么做這把小花傘的!
幼:剪紙!這些圖案好像都是用剪紙粘上去的。
師:小朋友們這么快就猜到啦!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喲,嘗試用剪紙做一把小花傘吧,老師相信你們的小花傘一定會更漂亮的!

先利用環境中教師制作的“小花傘”引發幼兒對剪紙藝術活動的好奇,再利用其他材料支持幼兒主動剪紙、享受剪紙的樂趣,在藝術領域活動區環境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機會、完備的表現剪紙與發揮動手能力的條件,助推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靈活展開。
“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是《指南》對幼兒教育工作提出的首要原則。幼兒雖然年齡較小,但也是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和意識,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尊重他們的特點開設各項活動,使他們有舒適、愉悅、放松、怡然自得的感受,是保障活動質量的根本。立足這一觀點,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應針對大班幼兒特點進行設計,跟隨5—6歲幼兒發展規律而隨機應變。
雖然大班幼兒不再如小班、中班時很容易對剪紙感到好奇,但是對以往接觸不多的新型剪紙作品,他們依然存在強烈的好奇心,喜歡翻來覆去地對其展開觀察。針對大班幼兒這一特點,教師開展剪紙藝術活動,可以隨機應變地融入“審美”思維,以欣賞為主題,設計“美麗的剪紙”藝術活動,并在此類剪紙藝術活動中,激活幼兒對剪紙的創想。以“美麗的剪紙——春”為例。
【活動目標】幼兒在說說、剪剪、玩玩中了解春的基本特征,體驗欣賞活動的愉悅情趣。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樂意用語言表達對春的感受。
【活動準備】兩塊有剪紙“春”的展板,剪刀、鉛筆,各種顏色、不同形狀的手工紙若干。
【活動過程】
1. 師幼互動,引出主題——“春”。
師:小朋友們,春天終于來啦,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呀?
2. 師幼互動,欣賞剪紙“春”。
師(出示展板):你們認識展板上的剪紙嗎?這是什么字呀?這個字是什么顏色的?它們的形狀有沒有讓你們產生不一樣的感覺呀?
3. 師幼互動,討論剪紙“春”。
師:小朋友們,其實呀,老師覺得展板上的這兩個剪紙還不夠好。你們能讓它們更漂亮嗎?
隨著互動的推進,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剪紙材料,分別提出了“剪幾根樹枝代替‘春’上三個橫著的長條剪紙”“剪幾片樹葉代替‘春’上三個波浪剪紙”“剪一個圓圓的太陽代替‘春’下半部分的‘日’字剪紙”“剪一朵桃花代替‘春’下半部分的‘日’字剪紙”等想法。隨后,由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進行剪紙,修飾展板中原有的剪紙作品,繼續引導幼兒欣賞。
欣賞與藝術創想相伴相生,大班幼兒既能體驗到剪紙欣賞藝術活動的愉悅情趣,也能感受到發揮想象、裝飾剪紙的樂趣,不斷迸發富含“春”季節要素的剪紙靈感,增強對剪紙、季節的獨特感知能力。
就像我們兒時盼望過年一樣,對節日的熱情是幼兒的共性,大班幼兒已經對傳統節日、特殊節日形成了一定認識,并且具有自己喜歡的節日。比如,有的幼兒喜歡端午節,因為在端午節能夠吃到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粽子,而有的幼兒喜歡國慶節,因為處處飄揚的五星紅旗讓他們倍感開心。教師挖掘大班幼兒這一特點,開設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可以將其與傳統節日或特殊節日進行融合,設計“節日的剪紙”主題活動,在不同節日到來之際,以“迎接節日”“慶祝節日”“介紹節日”等為主題,鼓勵幼兒創造與節日相關的剪紙作品。
母親節——送媽媽一束花。引導幼兒欣賞不同的花朵剪紙作品,激發他們的靈感,使其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制作剪紙花束,借助剪紙花束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意。
父親節——給爸爸的禮物。展示造型各異的剪紙小禮物,引導幼兒觀察,使其獲得剪紙靈感。而后,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材料,使其完成“剪紙小禮物”藝術創造活動,將剪紙小禮物帶回家,為爸爸送上父親節的祝福。
國慶節——做面紅旗迎國慶。在國慶節到來之際,帶領幼兒用不同類型的剪紙材料完成“小紅旗”創造活動,同時向其介紹五星紅旗的由來和內涵。5—6歲幼兒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通過這一剪紙藝術活動了解五星紅旗,重新認識國慶節在諸多節日中的重要地位與特殊意義,有助于其愛國意識的建立和愛國情感的加深。
《綱要》強調: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幼兒的奇思妙想不僅體現在藝術領域活動中,還在語言、健康等其他領域活動中有所體現。教師以幼兒的奇思妙想為載體,可以將剪紙藝術活動與其他領域活動相銜接,推陳出新地打造“跨領域”的剪紙藝術活動,將幼兒天馬行空的想法付諸實際。如此,對于自身提出的奇思妙想,幼兒充滿實現的欲望,能夠在剪紙中展現更發散的創意,得到更豐富的收獲。例如,跨越語言領域與藝術領域,開展“剪紙故事書”剪紙藝術活動。
【活動背景】細心觀察大班幼兒聽故事、讀繪本的行為,教師能夠看到,多數幼兒存在“編故事”的興趣,想要制作屬于自己的故事書。于是,尊重他們這一奇思妙想,設計“剪紙故事書”活動。
【活動準備】幼兒感興趣的小故事,如龜兔賽跑、夸父追日等;故事情節豐富的繪本,如《大熊的大船》《月亮熊》等;幼兒可能需要的剪紙與裝訂材料,如剪刀、彩紙、卡紙等。
【活動過程】引導幼兒將自己喜歡的故事中的形象通過剪紙作品表現出來。根據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將剪紙作品按照不同方式進行編排,用剪紙作品講述故事,裝訂為具有個人風格的剪紙故事書。
剪紙藝術活動與語言領域活動有機結合,成為幼兒園語言領域活動的一大亮點,也是藝術領域活動的有效創新。幼兒在故事與剪紙的世界里自由創造,盡顯奇思妙想,剪紙作品獨一無二,活動價值無限。
還可以將剪紙藝術活動與科學領域活動結合起來。在大班“神奇的影子”科學游戲中,聯想到剪紙藝術活動經驗,有幼兒向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剪紙會有影子嗎?能把影子剪出來嗎?”于是,教師便可設計“神奇影子剪一剪”剪紙藝術活動,帶領幼兒尋找在剪紙中表現影子的方法,讓剪紙藝術活動煥然一新。
對表現欲、分享欲旺盛的5—6歲兒童來說,將剪紙藝術活動感受進行分享、將剪紙藝術活動作品進行展示,都會給他們帶來幸福感與成就感。而讓幼兒在剪紙藝術活動中產生幸福感,是教師與家長共同的責任,應為幼兒持續、熱情的剪紙嘗試注入動力。教師應根據《指南》與《綱要》要求,為幼兒提供適宜的“作品分享”空間,使其主動與教師、家長、同伴分享自身剪紙的情感體驗,使其在滔滔不絕的表達中說出童心、愛上剪紙。
為幼兒創造展示個人剪紙藝術作品的空間,可以將幼兒園墻面利用起來,讓空白墻面成為剪紙的展示墻,讓裝飾墻面成為幼兒做主的活動。比如,“剪出二十四節氣”剪紙藝術活動結束后,為幼兒提供雙面膠,使其將自己創作的二十四節氣相關剪紙作品粘貼在教室或走廊墻面進行展示,打造“創意剪紙墻”,建設“剪紙長廊”,在剪紙作品下方標注幼兒信息。而后,組織中班、小班幼兒進行參觀,組織他們點評、點贊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剪紙作品,通過全園投票評選出“最佳創意剪紙”“最佳形象剪紙”“最佳生動剪紙”等作品。剪紙作品得到展示,整個教室、長廊乃至幼兒園都充滿濃郁的剪紙氣息,對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的開展自然能夠起到一定幫助。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對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的參與,既能擴大幼兒展示剪紙的空間,促進其關于剪紙作品的表達,也為開展剪紙藝術活動帶來了“家園合作”新選擇,能夠促進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形式的創新。教師爭取家長的支持,與其合作開展剪紙藝術活動,可先以“家園剪紙秀”為主題引領幼兒剪紙,再立足該主題,組織幼兒與家長共同分享、介紹本家庭的剪紙作品,調動幼兒間、家庭間的剪紙交流。
例如,“家園剪紙秀——我家是個動物園”剪紙藝術活動。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歡小動物是幼兒與生俱來的特點。在此背景下,部分細心觀察生活的幼兒能夠發現,在家庭生活的某些時刻,自己能夠在自己、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身上看到某些動物的影子,比如,走路慢吞吞像小蝸牛一樣的爺爺,睡覺打呼嚕像小豬一樣的爸爸。于是,在“家園剪紙秀”主題中融入“動物”要素,在開放日邀請家長們來到幼兒園,與幼兒一同體驗剪紙的快樂,剪出與家庭成員有相似特點的小動物,完成“我家是個動物園”剪紙作品。在每個家庭都完成剪紙藝術活動后,教師先肯定每個家庭的作品,隨后,對幼兒進行引導和鼓勵,邀請幼兒代表家庭發言,向教師和其他家庭介紹作品。通過展示和介紹剪紙作品贏得其他同伴的贊美以及家長的掌聲,剪紙藝術主題活動高潮迭起,增強了活動效果,保證了大班幼兒在剪紙藝術活動中身心健康發展。
隨著大班幼兒剪紙藝術活動的展開,幼兒園“創意剪紙墻”上的剪紙作品需要定期更換。那么,如何在保持“創意剪紙墻”新鮮感的基礎上保管幼兒以往的剪紙作品呢?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制作“剪紙日記本”。通過“剪紙日記本”保存作品,見證幼兒剪紙水平的成長,也促進幼兒對自己的不斷學習與超越。同時,定期組織幼兒討論“剪紙日記本”中的剪紙作品,使其回憶、表達和分享自己在不同階段的剪紙想法。“日記本”中的每一張剪紙都是他們成長的足跡,在從稚嫩到相對成熟的剪紙作品對比中,幼兒不斷對剪紙提出新的反思和創想。
大班剪紙藝術活動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具有積極的開展價值,對5—6對歲幼兒動手能力、審美水平、文化品質的發展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為剪紙藝術在華夏大地的傳承帶來了新的機遇。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幼兒園教師應采取有效策略開展剪紙藝術活動,讓藝術活動成為剪紙的沃土,有效鍛煉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創造力、想象力,激活他們的分享欲望,使其在想象、行動與分享中感受剪紙的魅力,在剪紙的陪伴下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