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靈 陳天樂 鄭筱然
你有沒有注意過身邊隨處可見的“盲道”,又或者你根本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吹矫さ?,你會不會好奇地上去走一走,同時閉上自己的眼睛感受一下它們的存在?
盲道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一般由兩類磚鋪就,一類是條形引導磚,引導盲人放心前行,稱為“行進盲道”;一類是帶有圓點的提示磚,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礙,該轉彎了,稱為“提示盲道”。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盲道早已是必不可少的標準配置。它們就像視障人士靜態的眼睛,輔助他們出行,但如果這些盲道不好用,又或者存在b u g,反而會增添視障人士行走的麻煩和潛在的危險。
一群大學生注意到了這些問題。從2016年開始,由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推出的“盲道問題隨手拍”活動,迄今已經舉辦了4次。參與活動的同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盲道設計的不足和使用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對其進行拍照或錄像,并將圖片、視頻文件等發送到活動的微信群中,同時附上問題盲道所在地點。協會進行整合收集后,再以其名義向問題較多城市的市建委發送建議郵件,以此輔助校園乃至整個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
心初是一位大三的視障學生,她講述了自己使用盲道的親身經歷:“我原來可以從蘇州街地鐵站來學校,但現在很難了。因為建筑工地的施工圍欄占據了人行道,可供行人走動的只有非機動車道,沒有盲道的輔助,我根本無法了解道路的情況。”
視障人士走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上,如果沒有盲道的指引,可感知的只有一片漆黑和喧囂不停的鳴笛聲,走在路上的每秒都會面臨未知的危險,而這些大部分本可以被盲道化解。但現實中,盲道的建設和利用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完全符合規范的盲道其實并不多。比如盲道修建規劃不合理、覆蓋率不夠高,盲道和綠化帶邊沿距離過近,自行車等非機動車占用盲道等等,甚至在夏天時盲道上方低矮的樹枝也會成為困擾。
在城市管理、改進或規劃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使用者的意見是否被納入其中,以及管理者有沒有基于用戶體驗提升盲道的使用效果。目前“盲道問題隨手拍”的微信群里一共有60多條問題反饋。作為“盲道問題隨手拍”項目負責人的白楊同學說,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每一位同學從身邊小事做起,共同加入關注視障人士生活的行列。
黑仔//摘自《大學生》2022年第2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