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基本符合預期,全年實現票房收入472. 58億元,銀幕總量82248塊,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1. 67億,除了進口影片這個短板,其他各項指標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1]。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可以用“如履薄冰”來形容,不斷變異的新冠肺炎病毒防不勝防,市場隨時都有可能被按下暫停鍵,所幸2021年雖然局部疫情時有反彈,但沒有出現大面積爆發,絕大部分影院保持正常運營,才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中國也因此得以繼續保持總票房、銀幕總量均居全球第一的位置。
受疫情、國際國內形勢等因素影響, 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具備如下幾個顯著特征:一是國產片占據絕對優勢,票房占比高達84. 5%;二是票房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出現了2部票房過50億元、1部票房過40億元的影片,票房集中度再創新高;三是檔期分化明顯,幾大檔期中春節檔期、國慶檔期依舊強勢,但暑期檔、賀歲檔則非常平淡,尤其是賀歲檔期,存在感越來越低,大有被元旦檔期取代之勢。作為中國電影市場最早開發的檔期,賀歲檔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第一檔期,但隨著年終假日經濟的式微和春節檔期、國慶檔期的強勢崛起,賀歲檔期越來越不受重視,近年來更是陷入持續低迷狀態,令人惋惜。2021年賀歲檔期雖然也有一些亮點,但票房體量有限, 12月份票房僅27. 08億元,即使加上元旦檔期的10. 21億元,總量也是2015年以來最低的一次[2]。2021年春節檔期、國慶檔期可以說是高歌猛進,賀歲檔期卻如此低迷,其中原因值得分析。另外,最近有關電影市場的新聞報道更突出元旦檔期,而賀歲檔期的話題鮮有談及。賀歲檔期今后將何去何從,的確是中國電影市場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命題。
一、無視利好,檔期價值缺乏共識
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雖然受疫情反彈和進口片數量銳減兩大因素的制約,但也有銀幕數量超8萬塊、上映影片數量創歷史新高這兩大利好因素的支撐,既然春節檔期、國慶檔期能不斷刷新票房記錄,自然也就不能把賀歲檔期持續低迷的原因都推給疫情等外部因素,還是要仔細分析檔期內部的問題。2021年賀歲檔期只有西安、紹興等少數幾個城市因疫情反彈影院被迫停業,其他地區影院都正常經營(繼續執行75%的上座率限制),因此從市場終端看,疫情對賀歲檔期雖有一定影響,但無關大局。從影片供給看, 12月份上映新片約60部,且題材、類型多樣,周均15部的新片供應量也是歷年同期的最高值。超8萬塊銀幕的市場規模,周均15部的新片供應量,都未能對賀歲檔期形成有利支撐,究竟是影片供給的問題還是檔期運作的問題,值得深思。
有別于其他以假期為節點的檔期,賀歲檔期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形成時就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最開始是以十二月下旬為起點,比如《甲方乙方》就是1997年12月24日上映,終點一般是元旦假期結束。后來隨著賀歲檔期越來越紅火,更多影片進入這個檔期,起點逐步前移,慢慢形成了一個從12月中旬到1月初的超長檔期。在春節檔期、國慶檔期崛起之前,賀歲檔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檔期,年度高票房影片也多出自這一檔期。2021年賀歲檔期應該從12月17日這個周末算起,《誤殺2》《雄獅少年》《跨過鴨綠江》等9部新片上映,當日票房1. 21億元,作為檔期首日,這個成績比較平淡。12月24日適逢周末,這是賀歲檔期的重要時間節點,《愛情神話》《孤山魅影》《那時的你》等5部新片上映,當日票房1. 16億元,市場熱度跟普通周末沒什么差別。從12月17日到30日,市場平淡無奇,一個重要檔期該有的紅火局面并未出現,直到12月31日跨年,觀影高峰才第一次出現。12月31日,《穿過寒冬擁抱你》《反貪風暴5:最終章》《以年為單位的戀愛》等6部新片上映,當日票房沖高到5. 36億元,市場為之一振。可惜這幾部新片口碑不過硬,票房高開低走,后續三天票房分別為4. 72億元、3. 41億元和2. 08億元。三天超10億元的票房成績雖然也相當可觀,但與春節檔期和國慶檔期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如果把2021年12月17日到2022年1月3日視為一個完整的賀歲檔期,檔期持續18天,票房收入28. 56億元,不論從哪個維度衡量,今年賀歲檔期的影響已經非常有限。[3]
2021年賀歲檔期所處的市場環境已經今非昔比,超8萬塊銀幕的市場所具有的包容性、爆發力為賀歲檔期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但賀歲檔期在這樣的利好支撐下仍沒有任何起色,說明檔期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定位以及檔期參與者對檔期的認知、預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必須承認,今天的賀歲檔期不再是春節檔期崛起之前主打“賀歲片”的檔期了,需要重新認識、重新定位,重新制定檔期運作策略。
二、新片扎堆,頭部影片難當重任
賀歲檔期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形成時主打喜劇賀歲片,尤以馮氏喜劇賀歲片、成龍功夫喜劇片最為成功,逐漸形成了一個喜劇調性鮮明的主題性檔期。后來商業類型片漸成主流,武俠片、動作片、戰爭片等陸續進入賀歲檔期,賀歲檔期也就變成了一個兼容并包的檔期,但喜劇片在很長時間內仍是賀歲檔期的首選類型。春節檔期崛起以后,喜劇片資源開始向春節檔期轉移,賀歲檔期于是逐步跟喜劇片脫鉤,成為一個純粹的時間意義上的檔期。2015年以后,為了彌補賀歲檔期優質片源不足的問題,進口片進入賀歲檔期,有了進口片的助力,賀歲檔期雖不復往日的強勢,但票房成績還算穩定。2020年受疫情影響進口片幾乎斷檔,賀歲檔期的形勢本不容樂觀,但由于上半年積壓的國產片集中到下半年上映,意外解決了影片供給問題,所以票房成績尚可。2021年賀歲檔期的形勢則比較困難,一方面進口片仍然指望不上,另一方面,優質國產片已經被前面各個檔期消耗得所剩無幾,賀歲檔期排映的新片數量、類型雖多,但缺乏市場期待值高、票房爆發力強的重點影片。以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規模,沒有多部票房過5億元甚至10億元的影片,不足以支撐起一個重要檔期。
2021年賀歲檔期上映影片從類型來說已經足夠豐富,有犯罪片《誤殺2》《反貪風暴5:最終章》、動畫片《雄獅少年》、戰爭片《跨過鴨綠江》、愛情片《愛情神話》《穿過寒冬擁抱你》,但這些影片既缺乏市場期待值高的爆款,也沒有出現票房黑馬,所以檔期票房成績與前幾年相比下滑明顯。2021年賀歲檔期期待值最高的影片當屬《穿過寒冬擁抱你》,這部由薛曉璐導演、黃渤、賈玲、朱一龍等主演的抗疫題材影片雖然不算大制作,但也具有爆款潛質,尤其是主演陣容和抗疫題材,話題熱度很高。事實也的確如此,《穿過寒冬擁抱你》預售票房過億元,首日票房2. 67億元,如果能夠在元旦假期繼續保持強勢,檔期內票房就有望超過10億元。但遺憾的是影片所采用的拼盤式情節模式和愛情片套路觀眾認可度不高,口碑表現一般,嚴重影響了該片的后續票房產出。作為賀歲檔期被寄予厚望的影片,《穿過寒冬擁抱你》僅為檔期貢獻了5. 87億元票房,與其他檔期的頭部影片相比差距明顯。《誤殺2》是2021年賀歲檔期另一部期待值較高的影片,因為2019年同檔期的《誤殺》給了觀眾太多驚喜,作為續集,觀眾期待在《誤殺2》中看到人物、情節的某種延續性。但《誤殺2》未能滿足觀眾的這一期待,除了主演肖央,其他跟前作沒有任何關系,核心情節“誤殺”也答非所問,有“偽續集”之嫌。《誤殺2》上映后爭議不斷,豆瓣評分僅5. 9,而《誤殺》是7. 5。不過爭議在某種程度上也為《誤殺2》增加了話題熱度,加上前作影響較大,所以《誤殺2》上映后票房成績雖然不夠亮眼,但持續性良好,為檔期貢獻了9. 15億元票房。雖然《誤殺2》票房成績不錯,但這種票房爆發力一般的影片只適合作檔期的二、三號角色,如果它成了票房冠軍,那整個檔期的局面就難免有些冷清。2021年賀歲檔期其他影片市場表現也都不及預期,《反貪風暴5:最終章》模式化嚴重,已是強弩之末;《雄獅少年》《愛情神話》也因各種因素制約未能成為票房黑馬;至于《跨過鴨綠江》,用電視劇素材重制電影雖然是一個創新,但市場認可度終究有限。[4]
2021年賀歲檔期上映新片的數量雖然為歷年同期最多,但量多質不優是根本問題所在,當然這也不是賀歲檔期所獨有的問題,除了春節檔期、國慶檔期,其他時段都存在類似的問題。由于進口片缺席,優質國產片資源受疫情影響又相對匱乏,遂造成了2021年賀歲檔期頭部影片成色不足的難題,如何保證優質片源,是決定賀歲檔期存廢的關鍵。
三、結語
中國電影市場近年來表現出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假日經濟色彩越來越突出,因此擁有7天甚至8天長假的春節檔期、國慶檔期優勢越來越明顯,而沒有長假期利好加持的賀歲檔期正日益邊緣化。的確,以“賀歲”主題確立自身價值的賀歲檔期,其“賀歲”功能已經被春節檔期所取代,賀歲檔期要想重新確立自身價值,就需要認真對待“賀歲”這個標簽。根據這些年的慣例,賀歲檔期是包含元旦檔期的,因為元旦只有1天法定假期,很難自成一個檔期。即便趕上周末有三天假期,其票房產出也有限,所以,放棄賀歲檔期轉而重點打造元旦檔期并不可取。賀歲檔期今后不僅要解決優質片源供給的難題,也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差異化定位、包裝的問題,或許可以從電視媒體“跨年”活動中獲取某種啟示,收縮檔期跨度,著力打造一個突出青春氣息的跨年檔期,這樣就可以與春節檔期錯位發展,因為追根溯源,“賀歲”這一主題原本就是屬于春節檔期的。
注釋
[1]全年總票房和銀幕總數保持全球第一[N]. 光明日報, 2022年1月5日.
[2]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3]本段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4]本段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