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即是熱點也是難點。為了不讓學生在寒暑假把已養成的整本書閱讀習慣擱淺,寒暑假里,筆者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在班級內開展了整本書閱讀輔導活動。通過三年的實踐探索,總結出一定的經驗。
一、輔導策略
1.前期準備
寒暑假前夕,筆者征求了班級家委會的意見,制訂了假期閱讀教學方案,并結合教材文本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確定了班級假期閱讀書目。接著,召開了“我閱讀,我快樂”主題班隊會和“書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為主題的家長會,鼓勵家長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為孩子準備假期閱讀書目,并教會家長怎樣使用信息技術閱讀平臺,進行打卡記錄孩子每天的閱讀情況,反饋給老師,為寒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2.把握學情推送書目,借助平臺指導閱讀。
閱讀過程是學生對文本的認知、理解、吸取以及應用的過程, 是閱讀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動。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和閱讀能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基本閱讀情況、本年級課本的實際要求和內容選取適合學生學情的閱讀書目, 并運用信息技術平臺向學生發送整本書閱讀任務,通過“四種課型”的直播課堂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適當的閱讀測評以及閱讀展示,才能達到鼓勵學生有效進行整本書閱讀目的,收到良好整本書教學效果。
3.制訂線上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指導閱讀方法。
指導學生正確的整本書閱讀方法,從而養成良好的整本書閱讀習慣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學生的閱讀不得法是閱讀程度不夠的原因之一。特別名著的“整本書閱讀”不同于一引起通俗易懂淺顯讀物,也不同于課本內的文本閱讀教學,因此首先要制定相應的閱讀教學策略,指導正確的“經典名著”的閱讀方法。通過信息技術平臺指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時用精讀、略讀、朗讀、默讀等幾種閱讀方法,采用批注、圈劃、摘抄等做筆記的方法閱讀。“經典名著”類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可指導學生進行賞析閱讀和探究閱讀等不同層面的閱讀。在線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相應的閱讀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多元分享閱讀成果,共享閱讀樂趣。
“分享閱讀成果,共享閱讀樂趣”是讓孩子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及在信息技術平臺上的闖關樂趣與班里同學分享,是一種愉悅和輕松的活動。在閱讀分享課上,讓孩子學會總結自己在信息技術平臺上發布的閱讀感受,同時通過直播課上的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會分享,展示閱讀成果, 向其他同學推薦書籍等。例如筆者師通過信息技術平臺上《狼王夢》讀書推介課時, 首先從信息技術平臺,直觀、形象地展示書中精彩內容, 并通過提問、質疑,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等方式進一步了解書本的內容,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分享總結課上,最后讓學生通過群文或關聯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延伸進一步激起學生的閱讀愿望。課后教師還可以通過“智慧”閱讀平臺向學生推送相關的閱讀作業, 讓學生在課后的閱讀中進一步得到有fNMFrDuPeqk9zEsCEJj/tyY3ToYlka7hB2ynKLURZ0A=效練習, 使他們對本節課所推薦的書籍有更深刻的理解。
5.家校聯手,共讀共育。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寒暑假閱讀活動的開展離開家長的支持寸步難行。每天學生閱讀完圖書后,在家長的陪伴與共讀下利用信息技術終端進行閱讀進程打卡,把閱讀心得及與家長交流的收獲在平臺上交流等,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內,有效控制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家長的支持與協作只有重視家校協作,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整本書閱讀習慣,分享了即時閱讀感受,激發了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達到了有效閱讀效果,也增進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使整本書閱讀教學成為孩子與家長、老師與家長、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橋梁”;也成為了親情教育的“橋梁”,和諧家庭氛圍,融洽親子關系;同時也減少了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維護了學生的視力健康。
線上整本書閱讀教學打破閱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解決了疫情期間教師的指導困難與學生閱讀與學習的困難,創新了整本書閱讀教學教學模式。
二、評價策略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鞭策。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寒暑假整本書閱讀評價是教師與學生對閱讀行為與過程作出的判斷,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突出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尤其應注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地反饋學生寒暑假閱讀情況,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如釘釘的閱讀打卡、直播等活動統計出學生的閱讀數據,以閱讀數據為基礎實現多元化、立體化的即時閱讀評價,讓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參與評價。通過信息技術平臺上數據統計結果,能夠讓家長和教師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對每本書、每個章節的閱讀效果,從而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鼓勵。
1.運用信息技術平臺的統計數據,實現閱讀評價個性化。
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高年級整本書閱讀評價時可以做到因人而異,因生不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不一樣學生特點,建立學生的發展性評價數據庫。借助信息技術平臺記錄學生的閱讀內容以及數量,選擇不同的閱讀評價計量來對學生進行閱讀評價,讓學生可以對照閱讀評價進行自我修改和完善,真正實現閱讀的個性化選擇。最后,教師利用信息化平臺對學生的閱讀評價進行整理,并適時反饋給學生,為學生科學高效地閱讀提供建議,也為教師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參照,從而達到利用信息化實現個性化閱讀評價的目的。
2.運用信息技術平臺的存儲功能,實現閱讀評價系統化。
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整本書閱讀評價中,運用信息技術平臺中的閱讀評價功能,收集、整理、儲存學生的閱讀量、閱讀的作業、筆記、讀后感等,然后利用信息技術軟件作出科學的評價。此評價記錄相當于一個檔案袋,從學生開始整書閱讀開始收集數據,可一直延伸到學生畢業。既可方便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作業,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既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又為教師的后續教學提供參照。
3.運用信息技術平臺的分析功能,實現閱讀評價智慧化。
確定閱讀評價標準后,編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整本書閱讀評價評價量規,創編閱讀試題,利用信息技術平臺上的評價功能等。在閱讀輔導過程中,編制高質量的整本書閱讀評價題系,在信息技術平臺上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考查評價。閱讀考查的結果并不能作為閱讀評價的最終結果,作為一項閱讀活動的結束,這個評價結果是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對自己的整書閱讀進行反思和改進;把結果反饋老師,對閱讀輔導進行反思,從而提高閱讀輔導的效率。
4.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的多元性,實現閱讀評價多元化。
現在,眾多在使用教育信息化平臺,都具有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功能。師生使用平臺十分便捷,且數據可以進行匯總并提煉分析。不只是教師通過信息化平臺,對學生的某項閱讀行為,在平臺上設計評價內容,學生、家長其他整閱讀書愛好者也可參與評價,引入同學評價、父母評價,讓閱讀評價更加多元,從而實現整本書閱讀輔導的目標。
5.利用網絡平臺的即時性,實現閱讀評價自覺化。
信息技術日趨成熟,信息技術的運用,數據統計方便快捷。開展閱讀評價的新穎別致“打卡”方法,讓學生養成要每天進行閱讀打卡的好習慣。寫出自己對閱讀書目的理解,融入自己的認知經驗,對閱讀對象進行自我解讀、感受和重構。利用學生使用網絡平臺的閱讀“打卡”習慣,實現“評價促進學習”的目的。
筆者突破了傳統的評價方式,運用信息技術,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實用、高效。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高年級整本書閱讀評價更加科學化、模塊化。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評價不同于學科教學的評價,它有即時性,隨時間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評價伴隨閱讀全過程。評價是對學生階段性閱讀任的反饋,是教師進行下一步閱讀教學的參照,是對后續閱讀任務的激趣。
兩年的閱讀輔導實踐,既是體驗閱讀快樂的過程,也是尋找答案的過程,更是學習閱讀輔導策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這一路,孩子們始終帶著濃厚的興趣、內心的渴望、合作的精神和探究的勇氣,家長們更是鼎力支持地。線上的閱讀輔導實踐讓筆者對整本書閱讀指導有了更新、更高層次的認識。在整本書閱讀輔導中,教師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有力地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學,將閱讀教學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指導、交流、分享、拓展,讓整本書閱讀落到實處。
安徽電教課題AH2019155《基于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