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傳統閱讀模式而言,互動閱讀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讓學生更深層次的加工閱讀材料,和已有知識形成鏈接,系統化的構建知識體系。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互動閱讀方法用的并不多,近些年來,在閱讀教學中雖然有眾多的教學嘗試和創新,比如群文閱讀、整體性閱讀等,但是這些嘗試大多數依然停留在傳統閱讀模式范圍內,沒有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語文學習興趣。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互動閱讀習慣,是新時代每個語文教師面臨的新挑戰。
一、互動閱讀概述
互動閱讀,是建立在互動語文教學理論基礎之上的?;诱Z文教學理論認為,語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的過程,是在互動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和完善補充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互動語文教學理論基礎上,互動閱讀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和教師是一種積極有效的互動和溝通的狀態,在這一狀態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閱讀教學,教師幫助學生積極構建閱讀知識體系,學生及時把閱讀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理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識形成鏈接,進行內化,從而提高閱讀效率。就閱讀內容而言,在互動閱讀中,對閱讀材料進行了擴充,除了傳統的紙質閱讀材料外,學生還可以閱讀圖片,查詢網站信息,觀看視頻等,這些都屬于互動閱讀的閱讀材料范圍;就閱讀形式而言,可以是自主閱讀,也可以是集體閱讀,還可以是任務驅動閱讀;就閱讀效果而言,由于學生個體的知識儲備和閱讀側重點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學習到不同的知識。
二、互動閱讀教學的特點
和傳統閱讀相比,互動閱讀具有很明顯的時代特征,能夠和當前學生的學習特點相結合,用學生喜歡和樂于接受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和學習,具體來說,互動閱讀具有以下特點:
(一)互動閱讀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似乎被限定了答案,只有學生能夠回答出教師參考書中的答案,才認定為正確,從而出現了彎彎的月亮“必須”像小船的現象,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較為死板。在互動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給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學生可以自由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育的特點所限,不要求學生全面掌握,只要能夠學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或者材料的一部分,就算是有效閱讀。面對同樣的閱讀材料,由于學生側重點和興趣點的不同,學生學到的知識可能是不同的,這就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生閱讀的互動性。
(二)互動閱讀能夠充分體現學生閱讀的時代性。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紙質閱讀逐漸被電子閱讀所代替,從閱讀興趣點而言,大段的文字的閱讀似乎提不起人們閱讀的興趣,簡潔易懂的圖片形式,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人們的閱讀進入了“讀圖”時代,或者直接觀看視頻。處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的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他們更加喜歡圖文并茂、趣味性強的閱讀材料,互動閱讀恰恰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以互動閱讀為載體,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文本閱讀材料,把文本中最精彩最精華的部分展示給學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或者教師還可以根據文本中的內容制作視頻材料,為學生展示文本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互動閱讀的目的。
(三)互動閱讀能夠為學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
有研究表明,交流展示是知識重構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學生閱讀結束后,會有很強烈的展示欲望,如何滿足學生交流展示的需求,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會安排讀書報告會,或者讀書交流會等,通過展示學生的讀書心得,來達到交流的目的,但是這種交流方式參與面小,時間有限,很多同學沒有交流展示的機會。在互動閱讀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通過建立交流群、發起話題等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展示自己的閱讀心得,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用除文字之外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閱讀心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搭建學生互動交流的有效平臺。這種形式參與度高,學生易于接受,為每個學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
三、互動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基于互動閱讀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互動閱讀教學,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會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互動閱讀教學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課本閱讀為基礎,教授學生互動閱讀方法。
對于小學生而言,如何去有效的閱讀,是需要教師教授其方法的,只有學會了方法,學生才能運用所學方法閱讀更多的書籍,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選擇哪類文章作為閱讀方法的范本呢?課本上的文章是最適合、最理想的選擇,因為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專家層層篩選選出的,無論從思想性和可讀性以及適應性方面而言,都是最適合學生來閱讀的,教師在教授課本的時候,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學生互動閱讀的方法。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可以通讀全文,大概了解文章所寫的內容,然后想一想,哪一部分是最吸引你的,找到這一部分內容,細讀,邊讀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直接寫在邊上,不用怕把書寫亂了。接下來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實際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過?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學會互動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一文時,先讓學生快速通讀課文,大致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讓學生說說文章寫了什么內容?學生回答完畢后,讓學生想想,在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發生過?哪些事情讓你記憶猶新?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者把這一問題作為線上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下,學生會和小作者拉近距離,覺得這樣的趣事在自己身邊也有很多,學生會說出很多有趣的童年趣事,教師可以借機讓學生開展口頭作文,或者進行練筆。等作文完成后,再回過頭來學習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記述自己的童年趣事的,和自己的作文進行對照,在和課本互動的過程中,學會互動閱讀的有效方法。
(二)以課外閱讀為抓手,激發學生的互動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不愛閱讀,或者在進行無效閱讀,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最初都會對書本有很大的興趣,家長可以拿書本講故事,這是他們對書本最大的興趣點,如果我們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能夠維護這種對書本的興趣,那么這個孩子肯定會是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為什么孩子會喪失這種閱讀興趣呢?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家長對孩子賦予的過多的閱讀后作業所導致的,繁重的閱讀后作業,讓學生漸漸失去了閱讀興趣。隨著近些年來語文考試難度的增加,以及語文重要性的加強,部分家長在學生語文學習上產生焦慮情緒,怕孩子語文學不好,影響高考成績,所以過早的就開始了閱讀訓練。家長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顧學生學習特點的這種過早閱讀訓練,不但沒有促成閱讀水平的提高,反而會讓學生喪失閱讀興趣,得不償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用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能力,只有學生對所讀內容有興趣,學生才會愿意去讀,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種寬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去輕松閱讀,不要有過多的閱讀負擔。例如,在教學有關龍的一組文章時,學生學完課文后,還是會有很多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通過網絡、更多的文章去探究有關龍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例如:東西方文化中都有關于龍的傳說,東西方文化中的龍有什么不同?中國古代的龍是如何形成的?恐龍和我們中華民族所崇拜的龍有什么不同?在這些問題的驅使下,學生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究和探討,教師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網絡展示的方式,積極進行學生間的互動,在交流展示中鍛煉學生互動閱讀的能力。
(三)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搭建學生互動閱讀展示平臺。
展示交流是學習的重要手段,在展示交流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接受、吸納別人的觀點,對知識進行二次加工。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通過讀書報告會、撰寫讀書筆記以及閱讀體會等方式來展示交流的,形式比較單一,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在互動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搭建互動交流展示平臺,同時,可以邀請家長參與進來,幫助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展示方式,通過視頻、音頻、文本、圖片等多種形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教師還可以利用公眾號把學生的作品編輯后發表,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借助信息技術的展示交流,實現了閱讀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親子閱讀互動,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閱讀展示交流的機會,凸顯了學生閱讀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促成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
綜上所述,互動閱讀作為新時代適應學生閱讀特點的有效閱讀方法,在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意以課本閱讀為基礎教授學生閱讀方法,注重培養學生互動閱讀的興趣,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不要給學生過多的閱讀負擔,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搭建交流展示平臺,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促成生生、師生以及親子的有效閱讀互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組貴,由經典課例透視“四維互動閱讀教學模式”的教學實現[J].語文教學通訊 2021(08).
[2]汪秀蘭,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德智互動閱讀模式的構建.吉林教育[J]. 2019(44).
[3] 趙彥增,小學語文教學中家?;娱喿x的有效開展.小學生作文輔導[J].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