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政策是現在小學課堂的重要政策,隨著減負政策的下達,我們對小學數學當堂和課后作業布置的情況要進行實時把控。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是減輕學生作業上的負擔,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作業布置得精煉與簡潔,給我們孩子更多自由把控的時間,享受屬于自己的童年快樂時光,這也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如何創新當堂和課后作業呢?創新就是要創造前所未有的辦法來進行作業的布置,要打破作業布置的傳統化,緊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當堂與課后作業的創新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貼近我們的生活,每門學科都來自生活,當堂與課后作業的創新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思維的喜愛程度,可以為祖國花朵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減負背景下小學數學當堂與課后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一)布置作業的形式單一
現今時代與往日大不相同,教育背景、理念、方式等都是全新的想法,這就淘汰掉了原有的古板、單一的作業形式,要求布置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化,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讓他們感受時代在改變,我們的教育在發展,他們也要不斷地緊隨時代的腳步,運用數學思維去發展自己,去證明自己,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二)學生對作業不感興趣
興趣影響著人的一生,我們對一件事保持興趣,爆出熱愛,那我們勢必要做出一番成就來,但是如果沒有興趣的話,就會漫無目的地做一件事,最終的結果也不會盡善盡美,其實小學數學課堂上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數學課堂要求學生大腦高速運轉,稍微一不留神可能就跟不上教師進度了,這是導致學生對作業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師就要對學生的狀態實時掌握,看他們是否能聽明白、感興趣,以便教師更好地開展課程。
(三)教師布置作業盲目,學生作業壓力大
有的教師出現布置作業多而沒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減少了學生的娛樂時間,讓他們承擔了作業的壓力。可能有的教師沒有理解減負政策下的作業如何更好地落到實處,這就需要教師多理解減負政策,了解深層含義再進行當堂和課后作業的布置,布置作業少而精,讓學生高效地完成作業,讓合理的作業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學生完成作業時依賴搜題軟件,或照搬照抄
當今時代,科技如此發達,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問題,現在的學生都會使用智能手機,對信息的掌握也很準確,致使學生慢慢依賴搜題軟件去搜題,不愿意開動大腦,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一種懶惰思維,靠搜題軟件來完成作業。還有學生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學生的勞動成果,這也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如何讓減負背景下小學數學當堂與課后作業實現創新
(一)當堂與課后作業要精練化
現今時代,我們做一件事講究精練,如果盲目地給學生布置很多作業,這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讓他們感到有壓力,會厭煩這一學科,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布置作業少而精練,能讓學生在作業中快速地吸收每天教師講解的內容。對于數學這個學科來說,減負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有的學生說數學這門學科難是因為他們沒有認真思考,沒有去鞏固、復習,無論哪門學科,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小學乘法、除法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要帶動學生去做題,當堂作業就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好課本上的典型例題、有代表性的題,這就達到了當堂作業的效果;教師在課后可以留一些書上的課后題以及練習冊上的題,及時讓學生復習即可,這也達到了課后作業的效果。
(二)當堂與課后作業要有吸引力、有趣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始終相信,學生對一件事的興趣決定其是否能做好這件事,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學生會沒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這會使這件事最終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在當堂課程中開展一些比較有吸引性的活動,首先讓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學生喜歡這個課程,那必然會喜歡做教師留的作業。例如,我們在講解“位置”和“擲一擲”時,教師可以在課件中添加一些孩子比較喜歡的標志等,還有在“位置”這一堂課堂上,可以與學生互動,讓學生互相站位,說說誰在誰的哪個方位。在“擲一擲”課堂中,教師可以拿出一個小的道具,和學生玩個游戲,加深學生的印象,這些互動都是在為當堂與課后作業打基礎。
(三)當堂與課后作業要適度
現今時代,課業壓力大可能會致使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減負政策的出現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就需要教師在布置當堂與課后作業時適度布置作業,不給學生那么大的壓力。例如,學生在復習與整理知識時,教師要針對學生薄弱的情況布置針對性的作業,課后作業要結合考試的一些重點,部分學生可以自己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復習。
(四)當堂與課后作業要與生活保持緊密聯系
小學數學知識絕大部分來自我們的生活。如在生活中我們買菜時需要計算,銀行存款時需要計算利潤等,這些都來自生活,由此可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可以開拓我們的思維,鍛煉我們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植樹問題與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計算多邊形的面積來看我們需要用多大的土地來植樹,然后計算植樹的經費,這就使數學知識緊密地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在了一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在“觀察物體”這節課中,教師可以把實物拿出來展示,讓學生在腦海里建立立體感。做當堂作業時,可以在多媒體上放映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讓學生搶答,這樣不僅活躍了氣氛,也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在設計課后作業中,可以讓學生回家向父母展示這節課學習的內容,觀察家中常見的物體,配合一些基礎的練習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五)當堂與課后作業要有層次性
每個學生學習的程度不同,有的學生能夠快速吸收教師所講的知識,有的學生則要花雙倍的時間才能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來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有的學生可能剛學會分數的加減法,有的學生則早早學會了分數的運算,這就分出了作業的層次性,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來布置當堂作業與課后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發揮的余地,讓他們知道自己掌握知識的水平,從而進一步鍛煉自己。
(六)當堂與課后作業要多樣化、個性化
當堂與課后作業的布置尤其要多樣化、個性化,不僅僅只是留習題這樣簡單的作業,還要多方面去發掘其他方式的作業,讓學生體會作業的多樣化,從而喜歡做作業。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首先要求學生畫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其次在課后作業中要求學生計算出畫出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等,拓展學生的思維,展現強大的數學思想。又如,在“簡易方程”這節課中,教師要將當堂作業放映到多媒體中,可以以抽獎的形式來放映題目,誰抽到并且答對就可以獲得一個獎勵,這既激勵了學生的興趣,也更好地讓課堂效果達到最大化。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教師可以把課后作業都以實踐性的形式發布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把作業做出來,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七)當堂與課后作業要樹立創新意識,擺脫傳統的布置作業的方式
這個時代每天都在發生著改變,皆是因為創新的存在,我們的時代才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發展,我們的祖國才能不斷地強大,所以,我們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傳統的作業模式也有可取之處,但是在現階段,教師需要采取以創新意識設計當堂和課后作業。例如,在“圖形的運動”這節課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作業發布到多媒體上展現給大家,學生彼此能看到對方的作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圓柱與圓錐”的教學中,由于學生沒有立體感,教師可以把實物拿到教室供學生觀看,在練習當堂作業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動手畫一畫圓柱和圓錐,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教師的用意;在課后作業中,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不同的作業,讓同一階段的學生相互批改作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實現課堂效果的最大化。
減負政策背景下,我們應該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而不是一味地去做作業、補課,不然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學好數學可以讓學生提升自信,更好地做自己。數學課堂的多樣化、有趣化、個性化能將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掘出來,這也達到了我們的教育意義。減負也提醒我們做一件事不要死板,而是要發揮聰明才智,靈活變通。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會有更多的關于小學數學當堂與課后作業創新的方法出現,以期為小學數學的發展拓寬思路,提高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