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起主要的促進作用。小學作文教學能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伴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各地對作文教學越來越重視,把它作為考查學生語言文化素養的指標,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作文詞不達意、寫作無創新意識等。為此,教師應在平常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通過教學案例來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課外加強閱讀,堅持仿寫和續寫,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樂學語文。
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突破為考試而作文的目的,將學生從命題作文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轉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善于觀察,能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敬畏環境、敬畏生命,能做到天人合一。引導學生能用真情實感表達思想感情,表現真實的自我,即使是很平凡的事物也予以表揚,讓學生樹立寫作的自信心。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熱愛閱讀,勤于寫作,逐步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從而讓學生會寫文章、善于表達,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而不懈努力。
一、積累寫作素材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第一步,應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通常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起:(1)通過課外閱讀來積累材料。課外閱讀無疑是學生寫作積累過程中最主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家長可以星期天帶領孩子去圖書館閱讀或去書店買書,一些學生還可以借助網絡搜索電子書來閱讀。班級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組織小組成員進行系列主題閱讀。(2)教師可以讓家長帶孩子去田野里觀察春景,幫助他們積累寫作素材,開闊語文學習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進行詩歌朗誦、表演課本劇,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加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二、通過教學案例引導學生
如何讓作文寫得跌宕起伏、文采飛揚呢?關鍵在于平時積累與觀察,要善于發現美的事物。如在《春天來了》一課中,首先我讓學生自己描述姹紫嫣紅的春景,許多學生描述的語句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將學生領出教室,走向美麗的田野,讓他們對春天有一個很直觀的感覺,回到教室后我用多媒體向他們展示了我拍攝的具有代表性的春景,并配上優美的詩歌朗誦,加入文化元素。最后讓學生帶著濃厚的情感來描述校園春景或田野美景,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美、捕捉美、感受美的能力,這時學生的作文雖然不太成熟,但在遣詞造句和素材積累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循序漸進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技巧。其實課本中的許多優秀作品就是我們學習、仿寫的案例,只要我們認真閱讀、仔細研究這些作品的寫作技巧和藝術風格,課后讓學生仿寫、續寫,就能很好地積累寫作素材,有效提高寫作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
通過閱讀大量的優秀作品,會發現經典作品集語言與owCHVYdUSx13MFkNXRrFHQ==思想內涵于一體。語言的活力只是文章的表達形式,而寫作技巧則是構成文學作品藝術性的主要因素,因而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是很有必要的。通常在小學作文中應用的技巧有移情換景、避實就虛、穿插敘事等,這些方法如果應用得心應手,就會讓文章神采飛揚。例如,在作文《影響我一生的一件事》,一看題目就知道是記敘文,我讓學生寫作時針對記敘文六個要素展開渲染和潤色,讓事件發生的矛盾沖突更集中,人物形象更生動。在對時間的描述上注重把握時空觀。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自然環境影射出社會環境的描寫,在對人物刻畫時,注重凸顯人物性格,為了讓形象更豐滿、生動,可以采用白描手法和細節描寫,在場景描寫時應注意所選場對人物塑造方面要起烘托、渲染的作用。對事件的描述過程中,注意邏輯思維次序性。通過開展穿插式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讓學生對文章主體結構的把握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寫作的實質是讓學生敞開心扉,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世界。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不能把作文題目扣得太緊或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學生所要表達的心愿。學生只有在無拘無束中才能產生靈感,才能意識到寫作其實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所思所想或具有樂趣的事物。而對同樣一個事物,由于寫作角度思想情感不同,因而寫作風格截然不同。如寫一篇記敘文,不能前半部分為正序,后半部分為倒序,教師是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引導者。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教師既要不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又要讓學生靈活把握寫作的自由度,以防出現天馬行空、毫無邊際的文章。將作文教學納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主陣地,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更適合學生學情的教法。同時,作文教學也要融入實踐教學,在語言積累豐富、寫作技巧嫻熟的基礎上融入實踐活動,才能讓作文變得更真實、更能打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