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高年段學習難度在不斷提升,學生表現得有點無所適從,難以積極主動參加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探究參與式課堂,因為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的探索者,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學習中,并且對新知識進行全面的探索。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廣的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實現有效教學,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證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一、實施參與式教學的原則
(一)尊重原則
民主與平等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關系的基礎。假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打罵、批評、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那么就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并且與教師形成對立。所以,只有尊重學生,才能促進參與式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平等原則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溝通是促進參與式課堂開展的主要因素。參與式教學需要保證教師與學生的平等關系,教師應當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通過換位思考來了解學生內心的真正需求,保證學生與教師可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和平溝通。
(三)真誠原則
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最基本的真誠。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贊美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仔細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學生肯定。學生聽到教師的肯定,就會更有上進心,更有學習的自信。
二、參與式課堂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小學教育已經得到了教育部門的廣泛關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知識的學習十分關鍵,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開展教學,并且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適當運用參與式教學法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在運用參與式教學法時,需要依照學生的年齡特點來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落實恰當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鼓勵學生,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應用全新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三、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難以合理運用新理念
新理念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即使這樣,教師依然死守傳統的教學理念,運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形式,缺少對新理念的了解,難以有效運用新理念。雖然講授式教學形式從古至今被不斷運用,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了限制。教師所運用的單純講授式形式導致學生無法理解遠離生活的學習內容,從而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下降。
(二)新理念的運用沒有達到實際的效果
大部分教師相信,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新教育理念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呈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是仍然無法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并且還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課堂教學中落實在根本上可以有效轉變傳統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使學生更加全面地加深對知識的記憶,主動學習知識。但是當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呈現兩面性,信息技術雖然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如果在其中融入圖片或者視頻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呈現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新理念與傳統理念整合度不高
在實際的教學中,新理念主要集中在教師的備課以及上課當中,學生的作業以及課后練習并沒有與新理念全面整合。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將新理念運用到備課與講解當中,并且在其他的教學環節中也應廣泛運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仍然停留在封閉式的環境中,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相關的內容,但是這樣的方式并沒有達到對信息的理解以及反饋。由此就會導致學生的參與度較低,理解出現了限制,同時也沒有依照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四、小學數學中高年段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措施研究
(一)新課導入,彰顯教學趣味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彩的數學課堂少不了有趣的課堂導入。課程導入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并且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收獲更好的學習效果。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主體參與式課堂教學進行新課導入。如在教學“找規律填數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情境故事:“一個商人和數學家談生意,數學家對商人說:‘我想在一個月的時間給你10萬元,但是這個月的每一天你都要給我回扣。第一天給我1元,第二天給我2元,以后的每天回扣是前一天的兩倍,請你考慮一下,如果你愿意我們就辦理公證手續。’商人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教師通過課堂的導入可以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請你們來算一算故事中的商人和數學家哪一個會獲得更高的利潤。”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想要運用簡便的計算方式,就需要借助一些公式,從而進行深度學習。教學中,這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并且輕松掌握難點知識,從而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深入學習。
(二)探索新知識,引導積極思考
數學的學習就是促進學生思維鍛煉的過程,所以想要學好數學,那么就少不了有效的思考。對于現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思考就是促進知識消化、吸收的過程,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綜合能力,并且也是彰顯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只有積極思考才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探索全新的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在教學“雞兔同籠”的應用題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要求學生將解題的步驟列出來,但是現在教師按照科學的教學策略,可以引導學生來思考,從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先對學生講解題目的背景,之后再進行思想引導,教師可以這樣來提問:“同學們,我們之前所學習到的方程都是簡單的形式,但是在這道應用題當中出現了兩個未知數,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列方程來解答呢?”學生通過審查題目可以發現題目中有兩個未知數,但是對于高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只學習過一元一次方程,那該怎樣解決呢?之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同學們可以先看看題目,雞兔共有20只,雖然我們學過一元一次方程,但是只要說出一個未知數,另一個未知數不也可以表達出來嗎?”學生這個時候就可以發現,可以將雞的數量設成x,那么兔的數量就可以用20-x來表示,之后列出方程進行解答就可以了,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思考中,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保障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綜合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三)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審題環節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發現,大部分學困生在審題環節會出現錯誤,主要原因就是學困生注意力不集中,審題不清晰。不僅如此,審題也是解決數學知識時應當具備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學困生的審題環節,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大聲閱讀題目,引導學生將題目當中的關鍵信息勾畫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出現漏題、看錯題的問題。舉例來說,在教學“小數除法”的內容時,會遇到這樣的應用題:一只鴕鳥約重150千克500克,一頭豬約重123.06千克,一只鴕鳥比一頭豬重多少千克?要想解答這類題目,應當明確題中的關鍵信息。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大聲閱讀,并勾畫出題中關鍵的信息。有的學生找到了鴕鳥150千克500克的關鍵信息,根據學生給出的信息,教師引導學生將150千克500克轉化成150.5千克。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掌握題中的關鍵信息,從而就可以找到解題的正確答案,所以說審題環節十分關鍵。
(四)明確教學活動的發展目標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全面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升華對相關概念、法則、性質以及數量關系等的掌握,并且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計算能力與空間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活動課的目標設定上,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出發,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展示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環境更加豐富,全面激發學生的潛能,保證個性化順利發展。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在理論課程中講解有關長方形的相關知識,保證學生對長方形的性質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12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拼接成為長方形,運用三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拼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總結出有關長方形的要素與面積,之后讓學生進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并且高效的教育模式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因此,在日后的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從教學內容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學會運用改革和發展的眼光來進行教學,進一步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