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辦好培智教育的“家長學校”,促進培智教育的家校合作,筆者對“家長學校”在培智教育中的意義進行了分析,剖析了培智教育中的“家長學校”現狀,并以南寧市培智學校為例,探究了在培智教育中開展“家長學校”工作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培智教育;“家長學校”;意義;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質量提升項目“培智學校孤獨癥兒童以‘生活’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改革實踐研究”(立項編號: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陸衛伍(1979—),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培智學校。
“家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長學校是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升家長素質的重要場所,是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1]基于此,本文從“家長學校”對培智教育的意義出發,剖析了培智教育中的“家長學校”存在的問題,并以南寧市培智學校為例,分析了在培智教育中開展“家長學校”工作的策略。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融合教育,許多輕度和中度的適齡智力障礙學生選擇到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而選擇到培智學校就讀的主要是中度和重度的適齡智力障礙學生,這些學生往往有孤獨癥、腦性癱瘓等,這給培智學校帶來了一定的教學壓力。“家長學校”是家長參與智力障礙學生教育最便捷、有效的途徑,家長和學校之間進行坦誠的溝通和交流會對智力障礙學生的教育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因此,發展培智教育,推動“家長學校”建設,是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關愛智力障礙學生的重要表現[2]。
一、“家長學校”對培智教育的意義
(一)普及培智教育理念,提高家長的積極性
在培智學校的智力障礙學生,學習能力普遍比較差,很多時候他們在學校習得知識和技能后,難以將其用在家庭或社區。為了避免這樣的現象,培智學校應當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而“家長學校”就是實現這一目標極為有效的渠道。學校可以通過“家長學校”向家長闡明培智教育的理念、教育方式及教育方法,讓家長能科學、理性地對待學校教育,對學校工作更加認同,也在家庭里貫徹科學的教育理念,從而確保家庭和學校同心協力幫助智力障礙學生成長。
(二)加強家庭教育康復指導,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教育理念
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低于其他同齡學生,他們要掌握學習和生活技能,要比其他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智力障礙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學校和教師的努力和付出是難以見到明顯的教育成效的,家長做好家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開展家長培訓,學校教師可以向家長普及基礎的特殊教育理論并使家長掌握一些簡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康復訓練方法,讓家長能夠利用課余時間在家庭或社區配合學校教學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為智力障礙學生的適應能力提升提供幫助,一步步推動智力障礙學生融入社會[3]。
(三)充分挖掘家長的潛能,提升家長的幸福感
“家長學校”的管理工作應由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和責任心較強的家長委員負責。在管理過程,大家需要集思廣益,制訂有效的“家長學校”管理制度,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家長學校”系列課程。不僅如此,學校可以在此過程中充分挖掘家長的潛能,發現每位家長的優點,鼓勵有想法、有能力的家長對學校設置的“家長學校”課程、培訓內容和文藝展示活動等提出寶貴意見。由此,學校能夠讓家長在校陪伴學生的同時培養自己個人的興趣愛好,讓家長在學校陪讀時能過得充實、輕松和愉悅,從而提升家長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培智教育中的“家長學校”存在的問題
(一)硬件不足,未籌建“家長學校”
因為培智學校學生的智力障礙程度普遍較重,越來越多的培智學校學生需要家長陪讀,所以學校不僅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還需要對陪讀家長的行為進行適當的規范。有些培智學校教學由于場地有限,缺乏設施和設備,于是沒有籌建“家長學校”,導致有的陪讀家長全天陪在孩子身邊,甚至包辦孩子的學習,這會影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有的家長在學校時并不注重發揮家長陪讀的作用,在校園的一角跳廣場舞,困了、累了就橫躺在操場旁的椅子。學校的規章制度難以約束這些家長的行為,這樣不僅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也不利于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有名無實,沒有發揮真正的意義
有些學校雖然掛有“家長學校”的牌子,但這些培智學校的“家長學校”并沒有為家長設置相應的課程,更沒有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得“家長學校”成了擺設,家長只是在“家長學校”里面聚集、聊天。有時,家長聊天過于嘈雜還會影響教師的正常教學工作,導致課堂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以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學校領導沒有認識到家長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看待“家長學校”,沒有實質性地開展“家長學校”的相關工作。要確保家長成為培智教育的助力,這些行為都應當被及時改變。
(三)師資有限,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
目前,我國許多地區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培智學校師資遠遠不夠,僅能維持正常的教學工作,沒有更多的師資力量投入“家長學校”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活動中,導致“家長學校”的課程內容匱乏,教學活動靈活性差,學習氛圍不濃厚。此外,因陪讀家長接受教育的情況、身體及年齡狀態有所不同,要開展適合所有家長的教學活動并不容易。基于上述原因,“家長學校”的教學質量往往難以得到保障,教學效果也不明顯。
(四)形式單一,家長參與性不高
還有一些培智學校的“家長學校”雖然開設了相應的課程,但是課程的形式單一,吸引力不夠,無法真正滿足家長的需求。家長感覺學不到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后,參與積極性會逐漸下降,“家長學校”的教學也會受此影響。
三、以南寧市培智學校為例,分析在培智教育中開展“家長學校”工作的策略
培智學校在建設“家長學校”的過程中不僅要發揮出學校的作用,還要著重考慮如何讓家長積極地參與進來,發揮自己的作用,真正地實現家校共育的目的。而且培智學校還應該確保“家長學校”課程的多元化,在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優化,豐富課程內容,提升家長參與“家長學校”課程和活動的積極性,保證家長與學校合作的深度。
(一)多措并舉,為“家長學校”建設提供保障
領導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是辦好“家長學校”的前提。多年來,南寧市培智學校因場地和師資有限,每年只能招收12名新生,這遠遠滿足不了適齡智力障礙學生的入學需求,學校更不可能建設“家長學校”。針對該問題,南寧市民政局開展了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方案,利用一個月時間,對學校原有場地進行了緊急改造,學校不僅得以擴招,也因此能夠開設“家長學校”。
(二)建構多元的“家長學校”課程
智力障礙學生的發育明顯落后于同齡其他學生,培智學校中的多數學生在衣食住行上都離不開家長的照料,在此種狀況下,家庭顯然是智力障礙學生教育工作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由于培智學校的學生個體差異明顯,家長訴求也較為多元,“家長學校”的課程應盡可能多元化,以有效幫助每位家長和學生。
基于此,南寧市培智學校的“家長學校”依據家長的需求開發了以通識培訓為主、專項培訓為引領、親子活動為核心、公益活動為輔助的具有家校共育特色的課程體系,形成“兩線合力”的教學模式,為家長提供了多元的、可自主選擇的實用性課程菜單。
1.開展線下教學,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作為智力障礙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水平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大影響。由于許多智力障礙學生的陪讀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家長學校”更應該重視對智力障礙學生家庭的培訓,正確指導家長,讓智力障礙學生在家長的指引和學校教育的影響下,發展自己的各項能力,順利地成長。南寧市培智學校抱持“家長的需要就是我們的追求”的服務理念.與家長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尊重家長,為家長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鼓勵家長制訂“家長學校”的管理制度、課程設置,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過程,讓家長能夠發揮自己的智慧、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家長學校”的管理制度、課程設置等制訂完備后,南寧市培智學校根據家長的需求開展了專題培訓,傳授科學的教學理念。如告訴家長在陪讀時,首先,要放手讓智力障礙學生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勵他們多鍛煉,培養他們基本的生活能力,不要因為擔心他們做不好而包辦大大小小的事情;其次,要學會等待,對孩子有耐心,鼓勵他們自己開動腦筋解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不要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行而急忙幫想辦法;最后,要以鼓勵為主,幫助智力障礙學生增強自信心,喜歡稱贊是學生的心理特點,家長要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來督促他們求學,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開設線上課程,方便家長參與
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很多培智學校學生的陪讀人員都不是父母,而是家中老人或者其他退休親戚,因此培智學校在開設“家長學校”時需要根據陪讀家長的實際情況開設課程,保證家校共育形式的多樣性,也要確保讓更多的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家長學校”。
南寧市培智學校在建設“家長學校”時,不僅設計了線下課程,還精心設計了線上課程,讓“家長學校”更好地為家長服務,使家長能夠真正便捷地參與“家長學校”的課程,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從而真正促進培智學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南寧市培智學校線上課程的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每個年級安排1小時的在線授課、在線答疑及個性化輔導時間;線上教學的主題有防疫教育、藝術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教育等;線上教學包括線上直播、微課程引導、課后任務驅動式學習等方式。由此,南寧市培智學校的“家長學校”逐漸發揮作用,家校教育合力逐漸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層次輔導體系也逐漸構建起來。
(三)開展親子活動,增強家校合作
南寧市培智學校在建設“家長學校”時,積極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多種資源,開發親子活動課程,并以多方合作的形式開展了多樣的親子教育活動。不僅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孤獨癥日、助殘日等成了學校的常規活動,學校還和社區、企業合作開展了系列綜合實踐活動以加強家校合作。
(四)科普宣教,教研助力
南寧市培智學校還積極響應號召,參與居家康復系列科普作品征集活動,組織骨干教師創作、發表了《平衡訓練小貼士,健康生活你我他》《青少年學生居家一日鍛煉小攻略》《青少年學生居家訓練這樣做!》《特殊學生如何開展感覺統合訓練?》《中小學生如何在家開展下肢力量訓練?》等多篇優秀科普作品,讓特殊學生家長足不出戶即可學習到知識,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結語
總而言之,推動“家長學校”建設不僅有助于推動培智教育的穩定發展,提高培智教育教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也能進一步保障智力障礙學生的成長。培智學校應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建設“家長學校”,加強對家長的教育,滿足陪讀家長的學習需求,從而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
【參考文獻】
[1]全國婦聯,教育部,中央文明辦.關于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11-05-16)[2022-08-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105/t20110516_119729.html.
[2]王艷.特殊教育學校如何構建“家校合作共育”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20(01):13-14.
[3]周國棟,宋明媚.適性教育下的家長學校探索[J].中國德育,2021(1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