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數學活動不僅對幼兒在數、量、形、時間以及空間方面進行一定的啟蒙教育,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習慣。而且,幼兒園數學活動能提高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為幼兒進入小學的學習做準備。文章從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意義和必要性出發,討論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夠為促進幼兒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活動
作者簡介:沈佳雯(1994—),女,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吳淞江實驗幼兒園。
一、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意義
在接觸幼兒園數學活動前,筆者認為幼兒園數學活動就是教師通過各種方法教幼兒怎么通過數學運算得到答案。但是,當筆者真正接觸幼兒園數學活動后,發現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和自己原先想象的差別很大。幼兒園數學活動并不是教師簡單地教授幼兒進行數學運算,而是對幼兒在數、量、形、時間以及空間方面進行一定的啟蒙教育,從而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習慣。因此,筆者認為幼兒園數學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二、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的必要性
首先,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幼兒通過幼兒園數學活動,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現象和問題,并能夠更好地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次,幼兒園數學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為幼兒進入小學的學習做準備。最后,幼兒園數學活動有明確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途徑,能夠科學地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1]。
三、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有效策略
皮亞杰認為,2至7歲的幼兒處在前運算的認知發展階段,幼兒的認知開始具備符號功能,但是判斷還是受直覺思維支配[2]。幼兒剛開始接觸數學時,幼兒園數學活動的開展是否有效,關系到幼兒是否能夠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是否能夠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因此,筆者認為圍繞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有效策略展開討論十分有必要。下面,筆者圍繞這個話題,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談一些做法與思考。
(一)充分利用資源
在幼兒園中,可用來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的資源隨處可見。例如,幼兒園的花草樹木除可以美化幼兒園的環境,還可以作為幼兒園數學活動的素材。幼兒可以比一比就近的兩棵樹的高矮、比一比就近的兩種花的花瓣數量。如此,能夠讓幼兒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除了幼兒園內的資源,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可用來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的資源。例如,在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親親熱熱一家人”時,筆者讓幼兒帶來一張全家福的照片。幼兒拿著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可馨指著照片說:“我家有5口人,分別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此時,一旁的一一聽了也看著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數人數。數完后,一一興奮地告訴他的好朋友萱萱:“我家一共有6口人!”筆者看見幼兒對數數如此感興趣,又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比一比家庭成員的身高高矮、家庭成員的年齡大小等。
教師善于利用資源,并根據幼兒的興趣去篩選可用來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的資源,能夠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有機結合幼兒園各項活動
幼兒的認知經驗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需要善于抓住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契機,讓幼兒能夠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的作用和趣味,并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和經驗。
例如,幼兒的用餐活動包含的數學內容有數數、運算、對應、時間等。幼兒在早上用餐前,筆者引導幼兒根據指示牌上的數字,自主拿取相應數量的點心和堅果。幼兒在中午用餐前,筆者引導各個小組的值日生根據小組的人數,拿取相應數量的勺子放在餐桌上。對于吃飯特別慢的幼兒,筆者加以督促并向幼兒強調時間的概念。
又如,幼兒園藝術活動包含的數學內容有數數、分類、形狀等。幼兒在音樂區角活動時,筆者引導幼兒從數學的角度觀察鋼琴。幼兒發現,鋼琴一共有88個琴鍵,分別是52個白色的琴鍵和36個黑色的琴鍵;鋼琴的支架形狀有三角形的、也有長方形的。幼兒在美術區角活動時,筆者引導幼兒分工合作拿取活動所需要的物品,一組幼兒拿取相應數量的蠟筆、一組幼兒拿取相應數量的紙、一組幼兒拿取相應數量的膠水……
再如,幼兒園主題活動“圖形寶寶”包含的數學內容有形狀、排序等。首先,筆者引導幼兒認識圓形,并要求幼兒找一找幼兒園中圓形的物品。有的幼兒在觀察自然景物時發現太陽是圓的。有的幼兒在體育活動時找出皮球、球筐是圓的。有的幼兒在玩游戲時找出,吹泡泡的泡泡是圓的。有的幼兒在用餐時找出,蘋果、梨、橙子是圓的。其次,筆者引導幼兒小組合作認識其他的形狀,幼兒找出書是長方形的、黑板是長方形的、有的窗戶是正方形的、有的窗戶是三角形的……最后,筆者引導幼兒動手搭一搭積木,并提問幼兒:“怎么使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積木有序地疊在一起,重新組合成一個整體呢?”如此,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
(三)充分利用游戲
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也是能滿足幼兒需求的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數學知識是相對抽象和枯燥的,但是一些數學知識是幼兒有必要掌握的。如果教師能夠發揮游戲的教學作用,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活潑的游戲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游戲化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就能夠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角色扮演游戲“娃娃家”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幼兒樂此不疲地在“娃娃家”游戲中扮演“爸爸”“媽媽”“服務員”等角色。筆者認為“娃娃家”是一個十分有利于幼兒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游戲活動。在“爸爸”“媽媽”帶著娃娃去超市買菜前,筆者抓住時機引導幼兒思考需要買多少種菜、需要準備多少錢等問題。在“爸爸”“媽媽”炒菜前,筆者引導幼兒思考怎么安排炒菜的順序可以節約時間等問題。在“爸爸”“媽媽”上菜時,筆者引導幼兒思考碗碟應該怎么放、需要幾把勺子、怎么把碗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擺放整齊等問題。
筆者認為,利用游戲貫穿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時候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1.生活化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很多,而且幼兒的數學知識大部分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的游戲設計越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幼兒的接受度越高。例如,幼兒在生活中會請客人到家里做客,筆者創設一個“小熊請客”的游戲情境,讓幼兒幫助主人小熊給每位客人送上美味的食物。在游戲中,幼兒為小貓咪送上小魚干,為小狗送上骨頭,為小公雞送上小蟲兒。如此,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氛圍中感受對應的關系,積累有關對應的數學知識。
2.趣味性
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趣味性的游戲,自然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參加游戲的積極性。例如,筆者準備小青蛙、小蟲子的模型,創設“小青蛙捉害蟲”的游戲情境。首先,筆者引導幼兒觀察五只小青蛙的模型有什么區別。幼兒發現,每只小青蛙模型的身上分別有不同的數字,表示每只小青蛙需要捉多少條害蟲。其次,筆者讓幼兒幫助小青蛙捉害蟲,即從若干條小蟲子模型中,準確數出對應的數量,交給不同的小青蛙。最后,幼兒從小蟲子模型中數出對應的數量,成功地幫助小青蛙捉到害蟲。如此,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數數和對應的數學知識,實現玩中樂、樂中學。
3.可操作性
游戲的可操作性是幼兒順利開展游戲的重要前提,而且游戲的可操作性越強,越能促進幼兒獲得深刻的感受。例如,筆者準備許多顏色、大小不一的糖果,創設“糖果屋”的游戲情境。首先,筆者讓幼兒按照糖果的顏色、大小進行分類。其次,筆者讓幼兒幫助糖果找朋友,即讓幼兒根據要求在不同顏色、大小的糖果盒中放入對應數量的糖果。最后,筆者加大操作的難度,讓幼兒幫助糖果店店長把裝有糖果的糖果盒子擺放到相應的架子上。如此,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游戲中學習比較和對應的數學知識,有效提高參與幼兒園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合理投放材料
材料投放是否合理是幼兒園數學活動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時應該以幼兒為主體,合理地投放充足的、豐富的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和價值,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一方面,針對不同學段的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數學活動區角投放的材料應該具有差異性,以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需要初步認知基本的數量、形狀、大小等方面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可以投放數棒、數字游戲卡、七巧板等材料。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他們需要學習簡單的數、形、時間等概念。因此,教師可以投放數字板、幾何體、時鐘等材料。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他們需要學習加減法、測量等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可以投放加減法板、直尺、卷尺等材料。
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合理選擇投放材料的時機和步驟。教師需要遵循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在充分觀察幼兒實際活動情況的基礎上,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規律投放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材料。同時,教師需要詳細記錄幼兒與材料互動的實際情況,根據幼兒對材料的需求,隨機對材料的投放進行調整,使材料更好地支持幼兒園數學活動。
(五)結合科學評價
幼兒正處于心理敏感的時期,有的幼兒比較膽怯,有的幼兒自信心很容易受挫,有的幼兒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更需要遵循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在保護幼兒自尊心的基礎上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結合科學評價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多使用激勵性的話語幫助幼兒增強完成幼兒園數學活動的自信[3]。
例如,在開展“比較大小”的幼兒園數學活動時,幼兒需要比較大象、長頸鹿、小兔子等動物朋友(模型)的體型大小,并讓動物朋友排隊進入不同大小的袋子。筆者班級的衡衡一開始很認真地幫助動物朋友按體型大小排隊,但是沒過一會兒,衡衡就開始發脾氣。筆者發現是因為大象朋友體型太大,衡衡無法順利地幫助大象朋友排隊進入袋子。此時,筆者并沒有否定衡衡,而是結合科學評價引導衡衡:“你覺得這個袋子的大小適合大象的體型大小嗎?我們可不可以嘗試重新選擇一個更大的袋子呢?”衡衡思考了一會兒,換了一個更大的袋子,成功地幫助大象朋友排隊進入袋子。衡衡開心直呼:“大象可以放進去了!”筆者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衡衡:“你真棒,表現得非常好!”如此,教師結合科學評價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幫助幼兒體驗到學習的趣味以及成功的喜悅。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運用多樣化的策略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與自主性,讓幼兒在自由、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為幼兒以后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慧和,張俊.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指導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梁慧琳.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3]趙燕華.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與評價[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