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是教育的起點。中學時期是學生從少年成長為青年的重要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學科。學校和教師需要對初中階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分析,在遵循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將生命教育充分滲透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活動中,如可以從注重直觀感受、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主題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面實施生命教育,從而讓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了解生活的意義,實現(xiàn)人生價值。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疫情背景下生命教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課題編號:DX[2020]GHB37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馬惠萍(1978—),女,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龍亭學校。
探尋生命的意義,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學校和教師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旨在讓學生更加珍視和愛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利用學科優(yōu)勢和專業(yè)所長,在教學中適時、適度地滲透生命教育。
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施生命教育的意義
一個人只有對生命保持敬畏,才能熱愛生活,熱愛事業(yè),熱愛自然。生命教育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有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生命教育,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如“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等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問題。在得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之后,學生會逐漸形成敬畏生命、熱愛生命以及助人為樂、孝親敬長、愛護環(huán)境等良好的道德品質[1]。
(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享受生活
實施生命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學生只有熱愛并敬畏生命,才能更好地戰(zhàn)勝挫折和困難,才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并且在良好的德育氛圍中不斷地提升自己,主動參加社會活動,為社會做貢獻,從而享受生活的樂趣。
二、目前教師在實施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僅僅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學的過程中講授中考所涉及的重難點知識,而忽視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對于生命教育的內容草草帶過,未能深入講述,導致學生很難充分理解生命的內涵,實現(xiàn)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
(二)教學能力不足
部分教師缺乏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在實施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未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古板,通常只是照本宣科。采用這種教育方式,難以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與生命教育相關的知識。另外,有的教師開展的生命教育流于形式,他們不善于挖掘教材中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在講述時未能有效結合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討,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知識,體會其中的內涵,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不利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也不利于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取得預期的生命教育效果[2]。
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學生的直觀感受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生命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想在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對以往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
教師在教學前應該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或者通過科學的調查來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生命的,再根據(jù)反饋的結果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以確保課堂的教學質量[3]。同時,教師應善于挖掘與生命教育有關的資源,將其應用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并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學生容易理解的生命教育素材,如歷史事件、社會上的某些新聞等,采用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進行有機結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參與到生命教育活動中,并且?guī)椭鷮W生實現(xiàn)課堂學習目標,深刻體會生命的內涵。
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生命教育活動,豐富教學形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直觀感受,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珍愛生命,進而形成對于生命的感性認知,學會保護和尊重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4]。
例如,在教學“探問生命”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孕育人類、動物、植物生命的視頻,或者讓學生觀看“小動物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躲避猛獸”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生命脆弱的一面與頑強的一面,明白生命與時間一樣,是不可逆的,從而加深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了解。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依托案例實施生命教育
現(xiàn)行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材內容,是經過有關人員多次修訂、審核以及層層把關后才編寫出來的。編者在設計教材內容時主要依據(jù)的是初中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等。教材內容所涵蓋的知識點具有代表性、實用性、科學性。為了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施生命教育時,除了基于教材內容,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有關知識,還應該積極、適時地融入生活元素,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真實案例,以多種形式將其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讓學生感悟生命的真諦。
當前,人們可以借助網絡快速地接收各類信息,查找所需的各類資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圍繞生命教育的主題,從網絡平臺上收集一些典型案例,與學生一起對案例進行剖析。這樣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5]。教師需要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有關生命的問題,避免學生出現(xiàn)漠視生命的現(xiàn)象,并且需要讓學生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對于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關生命教育的比較抽象的知識,教師可以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將生活中的案例與教材知識進行融合,如采用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或者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可貴。
例如,在“敬畏生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從網絡上下載關于醫(yī)護人員堅守抗疫一線的視頻和某些人不遵守疫情防控措施的視頻,然后在課堂上播放。教師通過對比和分析視頻中的案例,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寶貴與神圣;那些威脅他人生命安全的人應當受到懲罰,而那些舍己為人的人應當?shù)玫阶鹬亍T诮虒W中引入有關生命教育的熱點案例或新聞報道,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共鳴,提升學習體驗,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順利實現(xiàn)生命教育的目標。
又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增強生命的韌性”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引入“5·12”汶川地震中“最后的幸存者”馬元江的案例,向學生滲透生命教育。案例的主要內容為:馬元江在幾乎不能動彈、滴水未進的情況下,被掩埋了近179個小時后獲救,可謂創(chuàng)造了生命奇跡。教師在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真實案例,能夠讓學生明白,自己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珍惜時間,珍愛親友,努力生活,進而感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三)開展主題活動
生命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教師并不是僅僅上幾節(jié)課就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而應該在課堂中不斷地進行滲透,促進學生感悟。在向學生滲透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在不脫離教材的前提下,圍繞生命這一主題開展活動,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理解課堂內容,進一步感悟生命,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珍視生命”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不良嗜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班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向學生提出“如何讓生命充滿活力與激情?”“如何珍愛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等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討;在學生相互討論的過程中,給予他們必要的指導,引導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之后,請幾名學生到講臺上演講。教師通過小組探討的方式開展主題活動,可以在完成生命教育任務的同時,讓學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義等知識,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鍛煉學生的口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創(chuàng)設生命教育情境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深入解讀教材中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并將其提煉出來,依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這有利于學生以更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掌握生命教育的理論知識,正確理解生命的內涵,并且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會變得更濃厚。教師在教學前需要緊扣主題,設計有思考價值和教育意義的問題,靈活選擇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并且需要合理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
例如,教師在“生命可以永恒嗎”一課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圍繞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在學生對課堂內容形成初步認知后,以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為出發(fā)點,借助信息技術,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介紹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以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生命教育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適時地向學生講解本課知識,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深入分析相關問題,從而有效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使道德與法治教學和生命教育融為一體,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讓學生對生命形成更全面的了解,認識到生命教育對自身的重要性,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Wqapz6fabjU0J1TmFGR5AQ==。此外,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和交流,以此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增進師生關系。
結語
當前,生命教育已成為學校、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施生命教育,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課程的教育價值,挖掘更多合適的生命教育資源,將其有效融入教學中,運用多種有效的教育策略,讓學生更加珍視和敬畏生命,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感悟生命的真諦,從而推動生命教育發(fā)展,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袁清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生命教育:反思與重構[J].現(xiàn)代交際,2021(12):148-150.
[2]嚴志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實施生命關懷教育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0(32):31-32.
[3]盧曉華.關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施生命教育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73.
[4]呂曉偉,劉雨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施生命教育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06):55-57.
[5]姚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法治教育實施現(xiàn)狀的研究:以長春市某區(qū)三所初中為例[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