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綜合提高二者的水平是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關鍵。但是當前學生普遍存在寫作水平低,興趣不高等問題。在當下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要整合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引導學生將閱讀資源轉化為寫作練習的素材庫,把握好二者的關系,讓二者齊頭并進,相輔相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分析了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文訓練;整合
作者簡介:史萌(1995—),女,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小學。
一、小學生讀寫能力現狀分析
(一)讀寫分離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閱讀與寫作教學分離的現象。讀寫分離萬萬不可取,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相結合,方可“文”盡其用。
(二)重“讀”或者重“寫”
有的教師過分強調“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有的教師則過分重視“寫”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閱讀與寫作必須兩手都抓,不能落下任何一項,不能只偏向其中一項。如果小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中有一塊短板,縱使其他板子很長,最終盛水量也不過寥寥。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教師既要重“讀”,也要重“寫”。
(三)學生寫作脫離實際,沒有頭緒
作文訓練一直是令許多小學生頭痛不已的“攔路虎”,學生的文章空洞無物,脫離實際,甚至出現胡編亂造的現象,這都是當前小學生作文中屢見不鮮的問題。許多學生在寫作時沒有頭緒,而且不擅長對自己的文章進行總結與反思,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有著消極的影響。讓學生的文章言之有物,而非泛泛而談,讓學生從怕作文到愛作文,是教師要努力的方向。
(四)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高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識字量較少,基礎較為薄弱,缺乏足夠的人生經歷,不擅長對事物進行思考,再加上部分教師不重視作文訓練,布置的作文題目千篇一律,因此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高。有些學生甚至對寫作產生畏懼情緒,造成惡性循環,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勢必受到極大影響。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倘若沒有足夠的興趣支撐,教師講課再投入也無濟于事。
(五)讀過即忘,沒有加以利用
在語文教材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極為豐富;在課外讀物中,引人入勝又深刻雋永的古今名篇更是浩如煙海[1]。無論是讀過的精彩紛呈的故事,還是深刻雋永的散文,學生都轉瞬即忘。優秀的文章成了左耳進右耳出的“穿堂風”,這無疑令人扼腕嘆息。學生讀過學過后,便把它們都拋諸腦后,并不曾加以思考利用,這無疑是對這些名篇佳文的極大浪費。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整合原則
第一,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要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原則。教師在閱讀和寫作教學設計上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課堂教學框架,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第二,找對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的結合點,讓學生先讀,再運用讀中所學到的內容進行寫作,通過閱讀為寫作奠定基礎,再通過寫作升華讀到的內容。第三,讀和寫要相互依托,共同提升,閱讀和寫作是相互融合的關系,教師要合理整合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整合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重要性
(一)閱讀教學是寫作的“素材寶庫”
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數量雖然有限,卻篇篇都是編者精挑細選的佳作。深入挖掘課本中的文章,是積累寫作知識的絕佳手段[2]。從段落設置,到修辭手法;從人物刻畫,到環境烘托,值得學生思考學習的地方很多,這些都可以運用到寫作中去。讓學生課外大量閱讀優秀的少兒書籍,是拓寬學生視野的不二選擇。積累好詞佳句,鍛煉語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種種好處,盡在一本本書里。寓言、童話、詩歌、科幻小說,千百年來的優秀文學作品浩如煙海,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寶庫”。學生們在書籍的海洋中遨游的同時,可以將喜愛的好詞佳句名段悉數記錄到摘抄本中,便于后期回味學習。豐富的閱讀資源便是支撐寫作的“糧倉”。
(二)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驗
閱讀,是與作者進行對話,尤其是傳承千百年的古今中外的名人著作,都是前人先賢畢生的思想精華,字字珠璣,句句入心。學生們可以在閱讀中體會語言的準確貼切,感受別具一格的行文風格,學習不同的寫作形式,積累寫作經驗。在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中有這樣一句話:“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該句并未使用華麗的辭藻,語言樸素而簡單,西沙群島的富饒、物產豐富卻躍然紙上。在閱讀中,像這樣值得學生思考學習的地方有很多,如果學生能夠將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勢必能錦上添花。沒有足夠的閱讀量支撐,學生的作文只是徒有“枝干”,沒有“花葉”的修飾。
(三)閱讀以了解世界,作文以記錄世界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是了解世界的絕佳方式。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古今歲月[3],這些知識勢必會與學生的世界觀產生碰撞,讀得越多,碰撞得越激烈。通過寫作,學生恰恰可以把由這些碰撞產生的千絲萬縷的想法表達出來。《長襪子皮皮》里的皮皮為什么勇敢并且樂于冒險?《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真的怪嗎?將閱讀中的困惑和不解落到紙筆上,一篇好文章的雛形便出現了。閱讀能夠使人了解大千世界,而寫作則是將這大千世界訴諸筆端的方式。
(四)閱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譬如課文《我愛故鄉的楊梅》將楊梅刻畫得極為生動:“我小時候,有一次楊梅吃得太多,感覺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也咬不動了。”那么這么生動形象、令人垂涎欲滴的描寫是怎樣寫出來的呢?自己能夠寫出這么誘人的描寫嗎?學生自然而然會產生這些疑問,進而對寫作產生興趣。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
四、以閱讀教學推動作文訓練的策略
(一)借助課外閱讀—靈感源泉噴涌不息
目前市場上優秀的少兒讀物有很多。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推薦具體的書目,選擇高質量、有插圖的書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推薦書目大類,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開展班級“閱讀日”活動,讓學生輪流分享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這樣能夠讓學生積累下豐富的寫作素材。
(二)感情推動—學生情感大迸發
寫文章,理性是筋骨,情感是血肉,沒有感情的文章勢必空洞無物。在閱讀教學中積極激發學生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在寫作中抒發情感和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例如,在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自己更認可哪一種父母的觀點,并舉例說明父母對自己是嚴格還是溫和,還是二者兼而有之。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想法寫下來,并且試著與父母溝通。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的情感表達更為順暢,也能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能促進親子關系。
(三)拓展練習—閱讀之曲余音繞梁
為了讓閱讀教學不是在結束時戛然而止,而是擁有繞梁三日的魔力,教師應當進行一定的拓展練習。對于學生非常喜愛的故事、文章,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從其中的段落開始或者小篇幅地進行仿寫練習。這有利于學生快速捋清文章脈絡,掌握所仿寫的文章的行文格式。與所仿寫的文章相對比,能夠讓學生清晰直觀地發現自身的不足。教師也應當及時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幫助學生改正進步。
許多優秀的故事具有開放式結局,或者在結尾處戛然而止,給人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故事進行續寫,或者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一個新故事。也有許多文章的結尾并不盡如人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改寫結尾,讓學生為喜歡的主人公寫一個滿意的結局。
五、整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措施
(一)多元整合讀寫資源,挖掘讀寫結合點
課堂教學方案是依托教材內容來整合設計的,在整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知識體系,將教材與相關資源多元融合,深入挖掘讀寫結合點。例如,教師可以以單元整體為結合點,整合單元內各篇課文進行讀寫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按照單元主題設計教學框架,分為單元導讀、單元知識重點總結、單元閱讀、單元寫作等多個板塊,引導學生從整個單元的知識體系出發,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并根據單元教學知識點設計作文題目,讓學生回憶知識點,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將看法融合作文題目寫出來。按教材章節和課文編排順序教學容易讓學生在學下一篇課文時忘記上一篇課文的重點,這種按照單元設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集中記憶所學重點,有助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讀寫興趣
教學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學生。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主動探究知識點,主動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才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教師利用投影儀在大屏幕上展示荷花的動態圖片,給學生極強的視覺沖擊,讓學生直觀地感知荷花,激發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進而讓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教師再重點講解課文中的代表語句,如“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讓學生聯想當時的語境,抓住語境的特點,將其運用到寫作上,嘗試從生活中找到相似的語境進行聯想寫作。這種教學方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學生的寫作情感,讓學生學會將自己的想法組織成語言,最后落筆在紙張上。
(三)重視讀寫結合成果,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在整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完善評價體系,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文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了解學生的讀寫掌握情況。評價要有針對性、有框架結構,可以按照“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學生相互評價”的模式來完善評價體系。評價要以夸為主,改為輔,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結語
作為祖國花朵的培育者,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樂于閱讀,樂于寫作,在教學中整合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采用適當有效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目的。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閱讀,勤寫作,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積累知識,把妙趣橫生的故事變成自己的寫作靈感庫;讓學生通過寫作來抒發自己的情緒,把平平無奇的白紙化作自己的心靈傾訴窗。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情感,又在寫作中釋放情感,就在這悄無聲息的一得一放間,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寫作能力都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對學生產生的疑惑及時給予解答,避免學生因為畏難等心理抗拒閱讀與寫作。
【參考文獻】
[1]劉興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討論[J].語文課內外,2019(23):185.
[2]陳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分析[J].課外語文(上),2021(01):125-126.
[3]顏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模式[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