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核心素養理念已經逐漸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內容的教學,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文章主要探討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信息技術;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牛重九(1980—),男,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柳林第二小學。
當前,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被賦予了更多的要求,學習信息技術的學生必須具有計算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綜合能力,而這些都是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為使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師必須以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展開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一)核心素養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關鍵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當前的人才培育工作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在學科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教育,顯得十分關鍵且必要。教師在開展學生教育工作時,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重視在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教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效果,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促進學生實現個體成長
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能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去培養和發展,靠一點一滴的積累形成。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科知識的體悟,促進其實現個體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能力已經不僅僅是編程工作者需要具備的能力,它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將來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而具有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是良好應用信息技術的關鍵。學生應當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識和計算思維,以及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等。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項關鍵的能力,也是社會所需的重要能力,學生要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培養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三、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
(一)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極其抽象的概念,需要學生完全超越物理的時空觀,將一切語言、算法用計算機符號來表示,并且要遵循計算機的程序語法和使用規則,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雖然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沒有達到這樣的難度,但是計算思維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1]。
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計算思維去理解編程語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與傳統學科在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方式上都大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也應有所不同。游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式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其計算思維。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第1課“認識機器人”時,教師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及觀念,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好奇心以及對知識點的“征服欲望”下,主動地進行學習。課上,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簡單為學生進行知識要點的講解,隨后再讓學生自主操作。在學生操作的同時,教師可以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力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培養計算思維。
(二)通過教學評價提升教學成效
計算機理論知識是需要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深化的,信息技術能力是在對計算機知識的應用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教師就要運用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漸漸明白其中的原理。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第7課“插入表格”時,教師運用好教學評價對提升教學成效有積極幫助。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還要重視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方法,了解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表現。為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成效進行評價,邀請學生指出不足之處,隨后再讓學生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教師讓學生成為課堂的教學主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成效。
(三)采用項目式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項目式教學指的是把整個信息技術項目全程交給學生來完成,學生可以通過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共同進行項目研究。項目式教學的優勢在于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發揮輔助指導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進行任務實施步驟的設計與操作,做好分工協作,鍛煉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這樣的項目式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選擇的項目最好是近階段主要教學內容的階段性整合,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對近段時間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習。教師可先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小組學生的能力相當,這樣更方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教師只需要告訴學生項目的內容和注意事項,而無須全程參與到學生對項目工作的劃分和具體實施過程中,只行使監督職責,必要時可以提供簡單的指導來幫助學生完成項目研究。
雖然這樣的項目式學習使學生脫離了教師的指導,但是卻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今后的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總結,指出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一對一輔導,這樣能夠從根本上鍛煉學生的計算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進而達到項目式教學的目的。
(四)利用信息技術,融入情境教學
教學情境的創設對于課堂教學效果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課堂注意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元的信息技術手段,打造符合課堂教學內容和氛圍的教學情境,結合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甚至是體感,發揮最大的教學輔助效果,令學生可以多角度理解教學內容。
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更多的教學輔助效果,如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微視頻等演示教學將復雜的操作過程直觀、易懂地展示出來,使學生在情境中提升個人的信息能力,鍛煉提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這種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培養運用信息技術領域的思想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促進其信息素養的發展。
(五)設計巧妙的問題,進行教學互動
問題互動教學并不是師生之間簡單的提問與回答,而需要師生雙方針對某一具體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理解,最終經過思想的碰撞而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要進行這樣的問題教學,教師必須要巧妙地設計教學問題,讓問題呈現一定的關聯性和階梯性,由淺入深地開展教學。
例如,在教學鍵盤打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問題教學法,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入課堂中,“你們知道鍵盤有多少個按鍵嗎?”“它們分別都有什么作用?”“哪些按鍵是跟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有關的呢?”由一系列問題來展開課堂導入,有利于提前給學生做好思維預設,使學生專注于課堂教學。
若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有價值的、值得探討的問題,也可以脫離課前計劃開展問題教學,靈活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接受學生的差異化觀點,并進入他們的思想世界,討論問題的本質,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進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營造輕松課堂氛圍
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時,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方案,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教學氛圍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能力。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第2課“輸入文字”時,教師要先指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隨后,教師可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基本學習情況出發,逐步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循序漸進,深化學生對相關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心理特點靈活開展課堂教學,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教育的目的。
又如,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第13課“畫城堡”時,首先要給學生介紹一些在畫圖工具當中比較常用的功能,之后再讓學生自行進行創意繪畫,根據教師提出的主題進行自由發揮,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相關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更加熟練。
在學習變換桌面背景的技巧時,教師首先可讓學生欣賞圖片,欣賞完之后,可讓學生自行思考如何將喜歡的圖片設置為電腦的桌面背景,并自行嘗試。教師還可以讓已經學會操作的學生給其他同學傳授經驗,以此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語
信息技術是現今青少年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需要強大的計算思維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支撐。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思維能力等。對小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信息思維體系,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個體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探討[J].中小學電教,2017(10):44-45.
[2]石林.核心素養背景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0):110-111.
[3]黃俊.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