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趣味化教學理念的引領下,小學體育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優化花樣跳繩課程,讓學生玩出花樣,跳出精彩,在跳繩教學中享受成長的樂趣。文章基于花樣跳繩,提出了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團隊合作、微課導入、難度分級等策略,以期構建高效有序、趣味盎然的花樣跳繩教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體育;花樣跳繩;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張霞(1981—),女,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浦頭中心小學。
新課改背景下,完成課程任務已經不是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需要優化體育課程,讓體育教學能高度契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成長規律,促進學生體能與心理素質的穩步發展。
在小學階段的各種體育運動項目中,花樣跳繩集娛樂性、大眾性、便利性等多種優點于一身,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它不僅能為人帶來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還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四肢肌肉和呼吸節奏,有效鍛煉小學生的協調能力。若想優化花樣跳繩教學,體育教師就要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讓花樣跳繩課堂充滿趣味,使小學生能以愉悅、陽光、積極的態度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本文針對花樣跳繩的教學提出以下教學策略,以期通過花樣跳繩教學促進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一、因材施教,分類教育
小學生的身高、體重、運動能力等均存在差異,比如有的小學生反應十分迅速,但手腕的力量有所欠缺,有的小學生力量雖然充足,但因體重過大,彈跳能力不佳,還有的小學生彈跳能力和力量都比較突出,但唯獨協調能力較差,跳繩時難以維持平衡。小學生要想跳好花樣跳繩,力量、彈跳、協調等要素缺一不可[1]。
良好的彈跳能力可以保證小學生跳躍時高度足夠,有足夠的空間來施展各種花樣跳繩動作。力量是小學生肌肉爆發能力的直觀表現,關系到小學生能否將復雜的跳繩動作完整地完成。協調能力的強弱關系到小學生能否穩妥地控制自己的力量和彈跳能力,協調能力越強,小學生的跳繩姿勢就會愈加美觀,完成花樣跳繩動作的可能性也越大。反之,協調能力越弱,小學生出錯的概率也會越高。
根據小學生的具體情況,體育教師應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合理設置花樣跳繩的教學內容,對小學生開展分類教育。比方說,小學生的耐力、力量、彈跳能力都比較優秀,唯獨協調能力不佳,則這一類小學生很難跳出“倒搖”“扯花”“雙飛燕”等技術動作。教師可以讓學生重點練習對協調能力要求不高的動作“踩單車”,以夯實跳繩基礎。
再比如,有的小學生的手腕肌肉爆發力較強,搖繩頻率飛快,彈跳力也比較優秀,那么教師可以將“雙飛燕”作為這類小學生學習花式跳繩的基礎。還有的小學生反應敏捷,動作比較靈活,協調能力十分出色,那么教師就可以嘗試將“踩單車”“雙飛燕”“扯花”等動作綜合到一起,讓他們練習。綜上,教師須根據小學生運動天賦的不同,分類落實有針對性的跳繩教學,推動小學生個性化跳繩能力的發展。
二、寓教于樂,游戲激趣
小學生通常會對新奇事物充滿探究的興趣,體育教師應當利用小學生好奇心重的特點,在花樣跳繩教學中注入趣味元素,而游戲式教學就是一項很好的選擇。游戲式教學有兩個授課優勢,第一,可以第一時間緊抓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跳繩滿懷學習期待感;第二,小學生通常缺乏學習常性,有時對感興趣的事物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可以將小學生渙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提高小學生學習花樣跳繩的專注度。
比如,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參與跳繩競技游戲。以跑步跳繩為例,教師可先規定跑道的長度,讓學生一邊跳繩一邊跑到終點,用時短者獲勝。或者進行計數比賽,在規定時間內比一比誰的跳繩次數最多,學生可選擇的花樣跳繩方式不限。抑或是開展音樂跳繩大挑戰,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機播放多段音樂,學生要跟著音樂節奏進行跳繩。當音樂內容發生變化時,學生的花樣跳繩動作也需要隨之發生變化,同一種跳繩動作不允許出現三次以上。學生要想在音樂跳繩游戲活動中拔得頭籌,就要努力多鉆研、多熟悉多種多樣的花樣跳繩技術,以提高自己的跳繩水平。
三、團隊合作,多人互動
花樣跳繩活動不僅僅局限于單人運動,在多人跳繩活動上也有著百卉千葩的運動規則。因此,體育教師可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式花樣跳繩教學,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多人互動。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還能讓跳繩教學的氛圍更為熱烈。學生在集體環境中學習花樣跳繩,可以隨時與同伴分享跳繩的喜悅,體會成長的樂趣。同時,團隊形式的花樣跳繩需要極高的默契,每個學生都是跳繩運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人的失誤都會影響整個團隊的跳繩成績。在集體榮譽的作用下,學生們會及時改正懈怠的心理,用積極的態度來參與跳繩訓練。
體育教師可以開展“兩人一繩”活動,讓兩個學生并列抱在一起,一人左手持繩,一人右手持繩,將彼此看成一個整體來同時跳繩;或可組織多人跳大繩活動,先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然后讓兩人搖一根足夠長的繩子,不斷有人跳進搖動的繩中,實現多人齊跳,哪個小組最后保持齊跳的人數最多則獲勝。
四、微課導入,專業示范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小學體育學科的花式跳繩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相對比較薄弱,若教師只通過語言教授花式跳繩的技巧,則學生很難領會其中的動作要點。若教師簡單地進行動作示范,學生們會因為觀察角度的不同,在理解上產生一定的偏差,從而出現有的學生徹底學懂了,而有的學生仍然一知半解的情況。
針對這個問題,體育教師可以采取微課教學法,通過播放專業的花式跳繩視頻來輔助教學。這樣可以有效彌補小學生學習能力之間的差距,保證學生們的學習進度大致相同[2]。除了引入微課,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國際上各個跳繩達人精湛的花式跳繩技術,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讓學生在鍛煉的疲累之余調整學習心態。
如教師可播放著名的花式三飛動作,其中第一下為正搖,第二下為交叉扯花,左臂在前,右臂在后,第三下為反交叉扯花,右臂在前,左臂在后。教師也可播放令人拍案叫絕的花式跳繩技術組合秀視頻,如“踩單車加雙飛燕”“倒搖加雙飛燕”“倒搖加扯花加踩單車”等,充分啟發小學生的跳繩創新思維。
五、難度分級,循序漸進
在花式跳繩動作中,技術等級有一定的難易之分。比如“踩單車”動作,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完成,只要學生的平衡感和節奏感比較優秀,能在左右腳交互落地時保持身體的穩定,就能比較輕松地完成動作。而“扯花”“雙飛燕”,以及難度更高的“三飛燕”“面對面一帶一跳”等技術動作,小學生一時之間還無法得心應手地應用。
對此,體育教師可以將花式跳繩的技術難度進行分級,通過循序漸進、由簡到難的方式,讓學生先從簡單的技術動作積累經驗,當技術逐漸成熟時,再嘗試學習下一個難度層次的跳繩技術。如果學生仍舊存在學習困難的現象,教師還可以將動作進行分解,讓學生先著重練習腳步動作,再進一步熟悉手上動作,鍛煉左右手同時搖繩的頻率,防止出現一快一慢的情況。若小學生手部或腿部的力量不足,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先訓練一段時間的“半蹲跳”“抬腳尖”“舉啞鈴”等熱身動作,讓學生的手臂、腿部等肌肉群具備足夠的爆發力,打好學生的硬件基礎,隨后再循序漸進地開展跳繩教學。
六、平等交流,激發覺悟
跳繩運動不僅能強健學生體魄,還能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與彈跳能力。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跳繩訓練時,要時刻掌握學生的內心想法,不僅要借助跳繩活動強健學生體魄,還應當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獲悉學生的真實想法,消除學生的低落情緒,激發學生的運動覺悟,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
教師應當在學生訓練跳繩的過程中尋找合適的時機,與學生進行交流。比如,當學生無法突破自己的跳繩速度與數量時,教師可與學生加強溝通,鼓勵學生,再詢問他,“近期的訓練興致不高,是哪里出現了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跳繩現狀給予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再比如,教師讓學生在跳繩的過程中注重調整呼吸的頻次,給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再逐漸突破。教師:“你說你跳繩時總是卡在第46個過不去,那我建議你將跳繩的目標設置為50個。如果沒有超過50個那就是正常發揮,你不必懷疑自己的實力。如果超過50個,那就代表你突破了自我,你應該感謝沒有放棄的自己,并且繼續努力。”
當教師發現班級中有部分學生出現情緒低落的狀態時,則應該與全體學生進行交流,掌握學生的跳繩情況,給出針對性的意見,幫助學生突破訓練瓶頸,使學生在跳繩運動中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教師:“最近我發現大家跳繩的熱情降低了許多,身為老師,我完全能夠理解。相信大部分同學很久都沒有突破自己的跳繩成績了。大家應該明白,跳繩是一項運動,我們選擇跳繩的第一原因是它可以強身健體,并且體育技能難度較低,適合所有人參與。其實不光是跳繩成績的‘原地踏步’會讓我們感到失落,我們人生中還有更多的事情會讓我們感覺到挫敗和自我懷疑,但如果你想要擺脫困境,掙脫自我懷疑,你就必須勇敢地面對挑戰,用自己的實力去戰勝困難。”
經過教師的開導和鼓勵,班級學生重新煥發了突破自我極限,向更高目標奮進的動力,由此可見,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一項十分有效且十分必要的教學方式。
七、集體參與,玩出花樣
花樣跳繩的種類繁多,舉辦種類豐富的跳繩競賽活動能夠展現學生的實力,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以跳大繩為例,跳大繩可以實現雙人跳、三人跳甚至多人跳。當學生掌握了跳大繩的技巧后,就可以連貫地開展跳繩活動,形成富有活力的八字形跳繩隊伍,這不僅能強化學生的合作默契,還能凸顯體育運動的美感。在開展跳大繩活動時,教師要先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八字形跳繩的技巧,即看準時機,在搖繩同學的胳膊抬到最高處時,迅速地沖入跳繩區域跳躍并離開。
教師可以邀請兩名學生搖繩,親自為學生示范如何正確地進行跳大繩活動。接著,教師要讓學生適應跳大繩的運動方式,待學生能掌握正確時機進入跳大繩的正確區域后,再讓學生以魚貫而入的形式完成八字形跳繩隊伍的集結。在這個過程,會出現有的學生進入跳大繩區域的時機不對,導致跳繩活動中斷,引發其他同學不滿的現象。此時,教師一方面要在保證不傷害該學生自尊心的情況下,幫助該學生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強化其跳繩技能;另一方面要讓其他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當其他同伴因為出錯導致跳繩活動中斷時,大家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埋怨和嫌棄,而是應該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才能保證跳繩活動的順利進行。
最后,教師可以提高跳繩的要求,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如可以讓學生以兩人跳、三人跳、多人跳的形式進行趣味比拼,這不僅能增加跳大繩比賽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集體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
結語
體育教師在開展花樣跳繩的實踐教學時,應當把握好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運動天賦,教授最適合小學生運動特點的花樣跳繩技術,促進小學生個性化跳繩能力的發展;應當積極應用游戲式教學、團隊式教學,營造良好的跳繩學習氛圍;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由簡到難地學習花樣跳繩;應當通過微課輔助教學,詳細剖析花樣跳繩的技術要領,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馬金鈺.試述小學體育教學中花樣跳繩的重要性[J].新課程導學,2020(S2):48-49.
[2]孫立國.淺談花樣跳繩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