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教育中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有利于幼兒接觸生活、感受生活,從而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拓寬幼兒的知識視野,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博物教育;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
作者簡介:龔海娟(1984—),女,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機關幼兒園。
當前,兒童教育工作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其中,博物教育中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也有了新的發展,對幼兒未來的成長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博物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幼兒當前的實際需求,因此,教師需要將幼兒的實際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以及落腳點,加強博物教育模式的創新,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真正地感受學習的樂趣,為幼兒未來的發展提供助力。
一、提高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能力
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博物教育模式,對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前,部分幼兒園雖然對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的實踐工作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與創新,但是還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特別是部分教師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博物教育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
幼兒剛開始感知世界、認識世界,對世界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容易在上幼兒園的過程中出現膽怯的心理,部分幼兒每天來到幼兒園門口都會放聲大哭。同時,部分教師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博物教育實踐能力不足,導致幼兒對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這些對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的教學實踐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為此,幼兒園必須加強對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促進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傳統的博物教育模式。教師必須建立多元化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評價體系,充分了解每一名幼兒的不同狀態,積極發現每一名幼兒的長處,并予以及時地鼓勵與引導,讓幼兒在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快樂。
例如,幼兒園應該定期開展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的教育技能培訓工作,并在培訓后對教師進行階段性的考核,提高教師對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重視程度以及實踐能力,讓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創新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形式
幼兒園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幼兒園的博物教育作為幼兒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對幼兒的發展意義非凡。教師在幼兒園階段開展科學合理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將會促進幼兒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是,當前部分教師在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學形式較為單一的問題,無法使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發揮最大的效用。
教師在創新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形式的過程中,必須進行大量的前期調研,找到最為適合幼兒需求的課程形式。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吸收借鑒其他教師的優秀實踐經驗,讓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不僅具有益智性、科學性,而且具有趣味性。幼兒在形式多樣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中,可以真正地有所收獲、有所成長,進而可以真正地實現個人的
發展。
例如,教師在開展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創新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的環境構建形式。教師通過主題區域、主題墻等主題環境的構建,突出展示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的主題內容。如此,可以讓幼兒在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直觀地了解主題內容以及探究方向,切實降低幼兒的實踐難度,給幼兒帶來更好的實踐體驗。
又如,教師在開展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創新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的參觀路線展示形式。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在幼兒的參觀路線上設置相應的卡通人物,讓卡通人物“說話”提示幼兒向前探索未知的內容。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不斷探索未知內容的興趣。
三、豐富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內容
幼兒普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在開展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應該豐富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的內容,以拓寬幼兒的視野,有效發揮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的育人作用[1]。
但是,當前部分教師在開展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存在內容開發資源匱乏的情況。再者,部分教師沒有真正地關注幼兒的實際需求,也沒有充分地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開發的內容單一、針對性不強。如此,幼兒不愿意參與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更無法感知其中的樂趣。為此,教師必須意識到,要想實現增強幼兒參與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必須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切實地關注幼兒的實際需求,充分地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以促進幼兒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必須豐富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帶動幼兒積極地投入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
例如,教師貼近幼兒的生活,以衣、食、住、行為主線豐富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內容。教師構建“生活用品博物館”,展覽服裝、配飾、餐具、茶具等生活用品的實物、模型、圖片。教師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情況,說一說展覽的生活用品的實際作用。如此,幼兒在游覽“生活用品博物館”的過程中,既能夠了解人們的生活智慧,又能夠學習創新的精神。
又如,教師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以昆蟲為主線豐富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內容。教師構建“昆蟲博物館”,展覽蝴蝶、蜜蜂、甲蟲、蟋蟀等昆蟲的標本、模型、圖片。教師引導幼兒思考:蝴蝶是什么蟲變的?蜜蜂是益蟲還是害蟲?甲蟲的鎧甲有什么作用?如此,幼兒在游覽“昆蟲博物館”的過程中,既能夠了解昆蟲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等內容,又能夠激發探索自然、認識生物的興趣。
四、增強兒童主題博物館實踐的針對性
不同年齡的幼兒生理、心理的發育各有不同,教師不宜用“一刀切”的方法,而應該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充分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增強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針對性,從而提高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有效性。
例如,小班的幼兒可能存在對幼兒園環境不適應、缺乏安全感的問題。教師針對小班幼兒開展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更多地融入幼兒園日常生活的元素。教師設計博物館“探險”的游戲,讓幼兒走博物館“探險”路線。小班幼兒根據“探險”路線上卡通人物的提示,“解鎖”玩具、繪本、衣服等各種幼兒園日常生活物品。如此,幼兒能夠對幼兒園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有基本的認識,有效緩解對幼兒園環境的不適應。
又如,中班的幼兒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針對中班幼兒開展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更多地融入動物、植物等主題的元素。如此,幼兒能夠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在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中進一步激發探索未知事物的興趣,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為未來更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
再如,大班的幼兒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有較大的發展。并且,大班幼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簡單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如果教師僅僅對大班幼兒進行淺顯的博物教育,可能會讓他們產生一定的厭倦情緒,導致無法達到預期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目標。為此,教師針對大班幼兒開展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更多地融入能夠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元素。如此,幼兒能夠在更有深度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中拓寬視野,為未來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五、增強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體驗性
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過程,也是促進幼兒不斷探索事物的過程。教師要想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和欲望,就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增強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體驗性。
教師增強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體驗性主要是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師必須對所展出的物品進行嚴格地鑒別、篩選,確保其符合相關的質量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兒的人身安全。第二,教師將所展出的物品作為增強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體驗性的重要道具,保證所展出的物品具備可看、可聞、可聽、可觸、可玩、可研究等條件,以為幼兒帶來更加直觀形象的交互體驗。第三,由于幼兒年齡較小,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及時有效的介入。教師及時有效的介入,為幼兒提供正確的引導,可以讓幼兒在更加安全可靠的環境中進行體驗。
例如,教師將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毛巾、牙膏、牙刷、洗臉皂、潤膚乳等生活用品作為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的主要展出內容,讓幼兒對這些生活用品的外表進行觀察,并讓幼兒認識這些生活用品的名稱以及使用方法。幼兒明確這些生活用品應該如何使用后,教師鼓勵幼兒在體驗區試用這些生活用品。如此,幼兒在試用中對生活用品有更加具體的了解,不但有效增強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體驗性,而且有效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為幼兒未來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基礎。
六、加強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家校聯動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離不開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家校聯動,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但是,當幼兒園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深入開展課程改革時,部分家長持不理解、不支持的態度。當幼兒園開展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時,部分家長也有不同的理念,甚至持反對的態度。這可能是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不暢,沒有充分發揮家校聯動的積極作用所導致的。教師需要認識到,如果沒有良性的家校聯動,則不利于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更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為此,教師應該不斷優化完善家校聯動的機制,解決與家長溝通不暢的問題。在家校聯動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中所學到的具體內容,及時地與家長分享幼兒的實踐情況。甚至教師可以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到兒童主題博物館實踐中來。另一方面,家長也應該積極主動地與教師溝通,讓教師對幼兒的實際情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方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開展兒童博物館主題實踐。如此,能夠更好地提高兒童主題博物館實踐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構建“書籍博物館”,展出豐富多樣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書籍。此時,教師邀請家長參加,讓家長身臨其境地了解具備哪些特點的書籍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利,并讓家長了解如何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擇書籍。同時,家長在與幼兒一起游覽“書籍博物館”時充分發揮陪伴、傾聽等作用,不僅可以讓幼兒在放松、快樂的氛圍中收獲知識,而且可以讓幼兒享受親子閱讀的樂趣、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
結語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性教育工作,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博物教育中的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個人綜合能力,為幼兒未來的成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以幼兒為本,認真總結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經驗,努力補齊兒童主題博物館課程實踐的短板,讓幼兒真正地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世紀明德與成都博物館聯合推動博物館特色教育實踐[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20,6(0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