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技飛行表演隊大多在空軍中編設,隸屬飛行中隊、飛行聯隊、飛行學校、航空兵團或航空兵師。飛行人員均經過嚴格挑選和訓練,能熟練地掌握空中飛行特技,會在禮儀迎賓、重大政治活動、重要節日、航空航天展覽會、軍事演習、基地開放或受邀訪問等場合進行飛行表演。世界各國共有60余支飛行表演隊。比較著名的有:美國的“雷鳥”“藍天使”,英國的“紅箭”,法國的“法蘭西巡邏兵”,俄羅斯的“雨燕”“勇士”,意大利的“三色箭”,日本自衛隊的“藍色沖擊波”,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一飛行表演隊等。

在世界各軍事大國中,美國空軍的歷史并不悠久,但美國空軍的“雷鳥”飛行表演隊卻稱得上“老字號”。二戰結束后美國開始籌建陸軍、海軍之后的第三個軍種——空軍。空軍成立后不久,1953年,便組建了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
“雷鳥”飛行表演隊通常使用6架F-16戰斗機進行表演,其中4架為編隊特技,2架為單機特技。他們經常采用“菱形”“鍥形”“一字”等編隊隊形,表演動作驚險刺激,令人目不暇接。其中4機“菱形”編隊為“雷鳥”的絕技,表演時飛機頭尾相銜、機翼相接,令人驚嘆,充分體現了“雷鳥”作為世界一流飛行表演隊的實力。
“雷鳥”飛行表演隊出訪的國家和地區數量之多可排世界前列。1987年,“雷鳥”飛行表演隊曾隨美國空軍部長一同訪問過中國,許多中國的航空愛好者有幸目睹了“雷鳥”的精彩表演。

“藍天使”飛行表演隊的飛機外表如同其名,海藍色的機身點綴著黃色的條紋。而飛行表演隊的成員都來自于美軍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飛行經歷均在2000小時以上。
為堅持海軍傳統,“藍天使”表演隊一直使用美國現役艦載機作為表演飛機,并時刻以“雷鳥”為假想的競爭對手。當看到“雷鳥”飛行表演隊換裝F-16戰斗機時,海軍便認為當時“藍天使”使用的A-4F艦載機已不足以支撐海軍的門面。于是在1987年,“藍天使”換裝了與F-16并駕齊驅的F/A-18A型艦載戰斗機。

英國皇家空軍“紅箭”飛行表演隊是當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特技飛行表演隊之一。如同英國白金漢宮門前的古裝衛隊表演一樣,它已成為英國的標志性符號。“紅箭”稱得上歷史最悠久的飛行表演隊,它隸屬于英國皇家空軍中央飛行學校。1921年,中央飛行學校組成了第一支飛行表演隊,使用索普韋斯“鷸”式雙翼機進行編隊特技飛行表演。
1965年5月,“紅箭”飛行表演隊以“蚊蚋”噴氣式教練機首次公開亮相,并采用了現在人們所熟悉的紅色涂裝。1980年,“紅箭”飛行表演隊更換為高級教練機。如今“紅箭”飛行表演隊的表演機腹部均繪有一支箭形圖案,以代表“紅箭”的形象。
“紅箭”飛行表演隊的所有隊員都是英國皇家空軍的職業軍人,他們是各部隊選拔出來的飛行尖子。盡管每名隊員都是專業飛行員,但在進行編隊飛行前仍需進行3000次以上的單機練習。此外,每名隊員在編隊中都占有固定的位置,每一個位置的飛行學習時間都要超過數月。

俄羅斯空軍“雨燕”飛行表演隊成立于1991年,其前身是莫斯科郊區庫賓卡某空軍團。
長期以來,該飛行團肩負著雙重任務:完成正常的飛行訓練以及為外國代表進行飛行表演、展示新飛機的性能。1991年,在該團的基礎上成立了專門的飛行表演中心。1995年,在慶祝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閱兵式上,“雨燕”與另外兩支空軍飛行表演隊“勇士”“空中驃騎兵”一起編隊飛越莫斯科上空,贏得陣陣掌聲,被譽為俄羅斯空軍的驕傲。
“雨燕”飛行表演隊使用的不是專門用于表演的特技飛機或教練機,而是真正的現代戰斗機——米格-29。這種性能優異的飛機使“雨燕”的特技動作顯得更加靈巧。許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對俄羅斯的米格-29戰斗機產生了濃厚興趣,紛紛訂貨購買,這里面“雨燕”飛行表演隊功不可沒。
6機表演是“雨燕”飛行表演隊的拿手好戲,在留空的28分鐘之內,他們安排了大量的編隊特技節目,如“疊羅漢”“錘子”“星星”“箭”“十字架”等。

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成立于1991年。與其他表演隊不同的是,“勇士”飛行表演隊是世界上惟一一支使用蘇-27UB重型戰斗機的飛行表演隊。“勇士”的表演飛機涂裝為俄羅斯國旗的顏色;機身上印有表演隊的標志(天藍色背景中的菱形盾牌);飛機尾翼的前緣為紅色箭形裝飾,極具動感;垂尾上則印有代表俄羅斯空軍的紅星和金黃色旭日光輝圖案。
俄羅斯“勇士”表演隊的特技節目單上有“涅斯捷羅夫筋斗”“加力盤旋”“躍升半滾倒轉”“對頭跌升急降”“郁金花開”等項目,個個驚險無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特技動作都是在飛行速度達800-900千米/小時、飛行高度60-150米的低空完成的。更令人吃驚的是,“勇士”表演隊每年的訓練時間只有50小時左右,表演次數也僅數十次。
法國空軍“法蘭西巡邏兵”稱得上是世界上資格最老的飛行表演隊。作為早期飛機發祥地之一的法國,早在1913年就成立了第一支持技飛行表演隊,使用3架莫拉納·索爾尼230傘形飛機表演編隊特技,并被命名為“法蘭西巡邏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空軍又開始組建特技飛行表演隊。1954年,法國第二戰斗機聯隊的特技飛行表演隊沿用了“法蘭西巡邏兵”的命名,當時使用的是達索公司的“暴風”噴氣戰斗機。后來,該表演隊又增加了多架達索公司的“神秘”噴氣戰斗機。
由于當時被稱為“法蘭西巡邏兵”的并不止第二聯隊的特技飛行表演隊一家,因此還鬧出了不少笑話。直到1964年2月,法國國防部正式將“法蘭西巡邏兵”這一崇高榮譽授予普羅旺斯的高級飛行學院特技飛行表演隊。從此,該飛行隊就成為唯一代表法國空軍的特技表演飛行隊。
早期的“法蘭西巡邏兵”表演隊使用的是“教師”噴氣戰斗機,通常進行6機、9機、12機編隊表演。1981年,表演隊換裝“阿爾法”噴氣教練/攻擊機,其表演動作復雜精彩,令人眼花繚亂。“法西蘭巡邏兵”飛行表演隊的隊員來自法國空軍各戰斗機聯隊,在特技飛行表演隊的時間一般為3年。每年約進行35-40次表演。

“百年靈”噴氣機隊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專業噴氣機特技飛行表演隊,裝備7架捷克制造的L-39C“信天翁”雙座噴氣式軍用教練機。這支獨一無二的特技飛行表演隊,其飛行員都是極富經驗的飛行專家,大多來自法國空軍或“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百年靈”噴氣機隊每年都會在歐洲進行50場左右的飛行表演,航空展、一級方程式大獎賽、體育賽事等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百年靈”噴氣機隊的歷史可追溯到1982年,雅克·波特林和兩個朋友在法國建立了“阿帕奇”飛行表演隊。1984年,“阿帕奇”飛行表演隊迎來了一個重要機遇——著名品牌馬爹利的贊助,隊名也改為“馬爹利巡邏兵”飛行表演隊。可惜好景不長,1990年起,政府禁止酒類產品打廣告,失去贊助的表演隊又遇到了著名經紀公司ECCO,并于1991年正式更名“ECCO巡邏兵”飛行表演隊。1997年,ECCO與ADIA公司組建了阿德科公司,并繼續贊助飛行表演隊的商業活動。于是,“ECCO巡邏兵”改名為“阿德科巡邏兵”飛行表演隊。1999年,創始人雅克決定自立門戶,飛行表演隊發展良好。直至2004年,著名鐘表品牌與雅克達成合作意向,至此“百年靈”噴氣機隊正式成立。

1959年,美國空軍的“雷鳥”
飛行表演隊赴日本訪問表演,當時的日本航空自衛隊大受震撼。1960年,日本在靜崗縣濱松北基地第一航空團組建了一支飛行表演隊——“空中機動研究班”。這支部隊的領導稻田三佐在隊員中征集命名,最初稱為“天龍”,后定為“藍色沖擊波”。
“藍色沖擊波”飛行表演隊最初使用5架F-86F飛機,故這個時期的表演隊又稱為F-86F“藍色沖擊波”。這一時期,飛行表演隊通常每年第4季度表演20至30場。其中,最讓他們驕傲的是在1964年10月10日東京第18屆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表演。當時,“藍色沖擊波”飛行表演隊5架分別裝有藍、黃、黑、綠、紅顏色拉煙器的飛機,在300米空中畫出象征奧林匹克五環的圖案,讓開幕式現場94個國家的選手和數萬觀眾驚嘆不已。6年后,大阪萬國博覽會開展時,“藍色沖擊波”飛行表演隊又成功在藍天上繪出“EXPO70”的復雜圖案,顯示出其高超的飛行技巧。
1981年2月,在經過545次成功表演后,“藍色沖擊波”飛行表演隊換裝三菱公司研制的T-2教練機。1994年,“藍色沖擊波”再次換裝T-4高級教練機。飛行表演隊的8名現役飛行員全是飛行技術精湛的教官,飛行時間一般為2000-3000小時,除隊長90%時間用于飛行表演外,其他隊員只有60%的時間負責表演,剩下的時間還要擔任飛行教官。

“三色箭”飛行表演隊正式成立是在1971年7月1日。它與英國的“紅箭”、法國的“法蘭西巡邏兵”,并稱為西歐飛行表演三杰。早在20世紀30年代,意大利就在空軍部隊中開展了5機編隊的特技飛行訓練,并建立了編隊特技學校和特技飛行訓練中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被迫中止。戰爭結束后,意大利空軍很快又恢復了編隊特技飛行訓練。新建的意大利空軍第二、三、四、五、六及第五十一聯隊都組建了自己的特技飛行表演隊,且所有表演用機都是戰后新裝備的噴氣式飛機,各表演隊還為自己取了諸如“黑色騎兵”“白虎隊”等綽號。
1950年,意大利空軍重新組建了特技飛行訓練中隊。1960年底,鑒于各國航空表演事業蓬勃發展的形勢,意大利空軍決定組建正式的專門從事飛行表演活動的部隊。1961年,這支部隊正式建成,命名為第313特技飛行表演隊。1971年7月1日,該表演隊正式取名“三色箭”,著名的“三色箭”隊徽也由此產生。該徽記為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底板,底板下方是一只張開的弓和待發的箭,上方是3只并排向上的箭頭,取意大利國旗的綠、白、紅三色。與此對應,其表演機也被涂成綠、白、紅三色。“三色箭”飛行表演隊常駐在意大利北部的里沃爾托,初期使用F-86E“佩刀”戰斗機,1963年換裝意大利阿萊尼亞公司的G-91戰斗機,1981年后,又改為意大利自行研制和生產的MB-339教練攻擊機,直到今天。

加拿大空軍“雪鳥”飛行表演隊是北美地區歷史悠久的著名飛行表演隊,成立于1971年,至今已有50余年歷史,被譽為“加拿大的驕傲”和“加拿大空軍的大使”。
“雪鳥”飛行表演隊的前身可追溯到1967年。當時,加拿大為慶祝獨立100周年而組建了“金色百年”空中表演隊,使用的飛機是10架CT-114型教練機。1971年,“金色百年”表演隊隊長菲利普上校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穆斯喬空軍基地成立了一個非官方的表演隊,并向基地附屬小學征集表演隊名字,結果一名六年級學生起的“雪鳥”中選。1971年7月,“雪鳥”表演隊在一次老兵退伍航空表演上首次亮相。1976年,名聲鵲起的“雪鳥”在美國200周年紀念活動和蒙特利爾奧運會上進行了表演。1978年4月1日,“雪鳥”得到了加拿大空軍的正式編制,隸屬加拿大空軍第431空中表演中隊。
“雪鳥”飛行表演隊由約85名軍人組成,其中飛行員24名;擁有11架CT-114高級教練機,其中9架用于表演,2架為備用機。表演隊每年在北美50多個城市表演約65場,吸引觀眾達300萬人次。因為CT-114機型老化,加拿大國防部已決定用新機型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