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泠是新海派水墨畫領軍人物,最初學習的是人物畫。從20世紀80年代的《霞光》開始,他的作品開始汲取傳統壁畫的設色方式和水彩畫的表現技法,經過多次的實踐和探索,最終形成了個人獨特的現代水墨語言。陳家泠的寫意花鳥畫以既熟悉又陌生的視覺感官效果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走進人們的視野。作品兼具西方印象派、抽象派、表現主義的藝術特色,創作出具有中式審美價值的現代抽象水墨花鳥畫。
一、水墨語言的變法
中國畫的創新,應該是建立在扎實傳統繪畫藝術功底基礎之上,而傳統繪畫風格的發展,不能故步自封,應該大膽創新,如此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郎紹君評價陳家泠是敢于和善于變革者之一。之所以說他“敢變”,是說其勇于超越自己習慣的作畫方式和當今畫壇流行的藝術風格;而說他“善變”,則是說變革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不是胡亂變革就能成功的,變革之法不能拋棄自己的長處和寫意花鳥畫的基本特點。
陳家泠原是研習傳統的寫意花鳥畫畫法,在早期的人物畫學習中主要將陸儼少山水中靈活多變的用筆方式摘取出來,運用到自己的人物畫的創作中。這個時期,他畫面中的筆墨語言十分瀟灑,造型精準,線條顯得十分飄逸,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但這時候的陳家泠突然間放棄了當前的探索,轉向了寫意畫。他在原有的筆墨語言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將水墨在宣紙上暈染后的效果進行強化,重點突出水墨肌理,使事物外形在具象與抽象之間轉化。陳家泠本人將這種方式的表現稱為“水變”圖示。
“水變”,簡單來說就是水墨在宣紙上游走后偶然滲化吸收留下的水痕,干透后物象造型外圍仿佛籠罩了一層層光暈,形象含蓄而筆墨韻味十足,這是人為無法直接復制與描繪的,而且偶然性和創作性更強。經過“水變”的水墨語言會顯得更加充實和豐厚,這也成為陳家泠寫意花鳥畫獨特的水墨語言表現方式。與傳統的焦、濃、重、淡、清以及勾、皴、擦、點、染的筆墨表現相比較,陳家泠有了自己獨特的創造和探索。在他的眾多代表作品中,水墨語言的表達多以淡墨為主,色調簡單統一,即使設色也要與之呼應與協調,整個畫面明亮淡雅且氣質清新,讓人眼前一亮,又體現了新時代的筆墨語言。他是以傳統為本的,在與西方藝術接觸當中有了“靈變”,獨創了有東方品質的水墨畫,而他的“靈變”也為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轉變提供了一個很有價值的版本。
陳家泠的水墨語言變法最直接的成果就體現在他的荷塘系列作品當中。如20世紀80年代的《霞光》《不染》、新世紀時期的系列花鳥作品,這些作品大多以荷塘當中的荷花為主題。這種在畫壇中早已是被眾人“畫爛了”的題材,卻在他的筆下有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他開始在荷花這一題材上大做文章,用荷花打開自己與世界溝通的藝術之路。以1985年創作的《霞光》為例,這幅作品當時被美國著名文藝評論家瓊·科恩挑選為《新中國繪畫(1949-1986)》書籍的封面作品。這個事情讓他開始思考國外藝術圈所喜愛的藝術樣式,經過一番水墨語言的變革,后面的作品逐漸開始出現新時代水墨的樣貌,在《霞光》中也能找到一些蹤跡。畫幅中整個荷塘的刻畫不再過多地表現用筆的參差變化,反而更接近于張大千潑墨潑彩的表達方式,兩塊大荷葉不勾勒一絲一線,全靠墨色在紙上游走停留出荷葉的外形。在可控的荷葉邊緣往往都有一圈仿佛即將滲化開的墨色,一張一弛,一松一緊,將水墨在宣紙上的變化淋漓盡致地體現,虛實對比,意境幽然。旁邊的小荷葉強化水墨、弱化筆墨,痛快淋漓,仿佛一塊塊光暈在紙上游走開,將國畫以形寫神的境界通過這樣的筆墨語言表現。更為巧妙的是,畫面結合了點、線、面的元素,陳家泠將前期人物畫學習到的線條,在寫意花鳥畫中轉換了表達方式。若這幅《霞光》中沒有荷葉莖稈的表現,畫面則會顯得過于軟,沒有力度,小面積的莖葉用筆干凈挺拔,線條勾勒流暢堅挺,采用許多大小不一的小點,變化了線條的單一刻畫,同時豐富了點、線、面的圖式構成。大筆潑灑的荷葉與堅挺有力、線條明確的莖稈形成鮮明對比,更加彰顯了水墨語言的魅力和時代氣息。
二、意象圖式的營造
在寫意花鳥畫的創作中,不少畫家希望在畫面中凸顯形體,彰顯物體的具體形象,這是因為在很多人眼中,寫意畫似乎寥寥幾筆就能速成,看起來沒有一點難度,也看不出所畫的物象到底是何物。但是實際上,寫意畫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都不會同寫實油畫般那么逼真和寫實,它有著自成一家的審美體系,也就是國畫的獨特審美法則和美學規律。這也造成很多寫意花鳥畫千篇一律且缺乏新意,甚至在技法上根本不及古人。畫家常常會被限定在固定的圖式當中,比如,“S”形構圖等,且又無法超過歷代名家的作品。而陳家泠這個“善變”又“敢變”的藝術家在物象圖式表現中努力尋求突破,加之自身的學習經歷和所處的文化氛圍,促使他向前邁出了這一步。
意象圖式其實是相對于具象圖式而言的,具象圖式更加在意物體的外在形象表現和刻畫,意向圖式恰恰相反,其對于物像的刻畫沒有那么寫實和逼真,又能夠表達畫家所要傳遞的藝術形象和審美觀念。陳家泠很多物象的描繪都在似與不似之間徘徊,“應物象形”的同時又在找尋圖式語言的新形態。在西方藝術宣揚抽象與現代的藝術理念下,他將傳統寫意花鳥畫常見的圖式語言進行創造和改變。他在作品《花鳥》中所刻畫的物象是牽牛花,如果按照傳統的表現手法,看到的將會是花瓣朵朵分開,花托與藤蔓交互纏繞,筆墨的濃淡干枯和皴擦變化在宣紙上潑墨豪灑的景象。但是陳家泠卻不按常理出牌,將牽牛花整個的外輪廓稍微簡化,用單純的圓形或者是橢圓形刻畫花朵,單個的線條纖細有力,作為枝干和藤蔓,畫面簡潔又直觀,不需刻意表達牽牛花的朵朵花瓣,卻依舊能夠使人聯想出這就是牽牛花。這正是陳家泠意象圖式語言營造的結果,能夠調動觀眾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聯想,作品韻味無窮。
其實無論何種物象、何種景色,在陳家泠的心中,一切都是形式的存在與情感的符號,他想要表現的不是物象本身,而是超越物象形式生命的形象,作品的意象圖式把國畫注重意象寫意的藝術傳統做了現代的轉化。再如作品《竹》,此幅作品表現的也是人們常見的題材竹子,常見的是墨竹、赤竹這一類,但他筆下的竹似竹又非竹。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的畫幅打破了常規的物象圖式,采用點、線、面的方式進行塑造,整個竹子外圍用勻稱的小點排列組合,為了營造出竹子的形態在內部點上暈染開的大小圓圈,好似竹節上發霉的斑點,十分生動又彰顯細節,竹葉寥寥幾片,凸顯物象的外在特征,這樣簡單的刻畫讓人一下聯想到竹葉。這同傳統的個字法、介字法來表現竹有較大的區別,整個畫面雖減少了筆墨語言的塑造,但傳情達意卻更加深厚,作品通過意象的圖式語言使畫面的形式美感更加凸顯,圖式的張力大大加強,這讓我們思考畫畫要學會做減法,可能做減法比做加法更加具有視覺表現力。總之,意象的圖式語言十分簡明生動又具有視覺張力,成為陳家泠藝術語言的一大特色。在新時期的許多花鳥畫作品中,他廣泛運用這種意象圖式,大有吳冠中刪繁就簡的身影,但是又透露出與吳冠中不一樣的淡雅與柔和,意境更加深遠綿長,成為其獨特的藝術標簽。
佛教中講究修行,而修行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同樣,對于藝術的表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流傳下來的圖式也不是恒定不變的,一定也有八萬四千種美的表現方式,陳家泠先生找到了。雖然陳家泠的作品學習了西方的藝術理念,自己進行了發揚和創造形成了所謂的“泠風格”,但是整個繪畫風格和審美理念還是中式的,是博采眾長成功借鑒西方藝術長處的典范。所以我們經常看著他的畫就感覺他就在眼前,內心會十分明凈。他畫的花鳥魚蟲魚皆是神采飛揚,畫的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他的構圖十分巧妙,幾片樹葉、幾瓣荷花,就能畫出生活的氣息,撥動人心。他的畫不僅氣勢恢宏,反映時代精神,而且扣動心靈,愉悅身心,令人向上,這就是一種時代精神。在當代藝術中,最重要的就是創新,畫家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語言,這也是當代寫意花鳥畫向前發展的關鍵。
三、錯位空間的塑造
陳家泠常說,我的創作是與上帝合作的。他非常注重藝術創作過程中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相結合所產生的奇妙效果,試圖從中開拓出全新的審美意境。國畫里的抽象主義大師說的就是陳家泠,那么一般的認知里面是很難將寫意畫與抽象甚至現代主義扯上聯系的,但陳家泠為二者建起了溝通的藝術橋梁,證明了寫意花鳥畫也是可以更加當代化的。“先玩平面,再玩立體,再玩空間”,這是陳家泠先生探索藝術的一條獨特路徑。其實他早期的許多花鳥畫都是較為平面的、簡潔的,后期出現了一些大幅的山水畫和花鳥畫在水墨語言的變法和意象圖式的基礎上另辟蹊徑,在空間的塑造上下功夫,試圖營造出西方立體主義的錯位空間。
以作品《向日葵》為例,從中能找到塑造錯位空間的蹤跡。畫面主要描繪一組向日葵,改變了常見的單幅畫面形式,另辟蹊徑,采用四個小條幅,畫面中的向日葵可單獨成畫,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有一定的關聯但又互相錯位。例如,花瓣的刻畫中在第二條和第三條的邊緣處被截斷開來,但又在緊靠下一幅的邊緣錯位銜接上殘缺的部分,這種表現不僅在花瓣處還在葉子枝干處,通過裁剪和拼貼創造締結的聯系,營造錯位的視覺空間。除此之外,在《花鳥》系列作品、《荷》系列作品等中還能看到許多物象重疊的表現,通透的墨色與疊加的空間交相輝映,在平面中表現不平,藝術手法塑造多樣。這種空間的塑造離不開恩師潘天壽的影響。陳家泠格外注重畫面的構成,將恩師“三個櫻桃”的構圖原理舉一反三,從剛開始的三個櫻桃的擺放到三百個櫻桃甚至是三百個枇杷、昆蟲等的擺放,鍛煉畫面的構成和擺放,從而在各種不同的題材作品中推廣。這時期,上海的藝術氛圍十分開放,林風眠等人也在嘗試西學,他也廣而借鑒,運用中國式的構成意識結合西方的當代藝術進行融合,這就是他的畫面中總有一股中國式的輕松與隨意的原因。
他的藝術兼具了東方藝術的哲學與當代水墨藝術的感覺,找到了某種具有象征意味的聯系。陳家泠先生在作品《紅葉小鳥》里體現的創作手法和理念,讓人們置身這幅作品的意境中。這件作品膠卷式構圖與用色的時代感,再次印證了陳家泠先生的繪畫語言和藝術思想在不斷延展,成為構建當代東方藝術審美的新坐標,強調“靈變”的同時堅守中國繪畫的墨韻和氣韻。
四、結語
陳家泠作為新海派的畫家之一,在寫意花鳥畫領域是敢于變革和善于變革,也是變革之路上成功塑造現代抽象水墨表現方式的代表人物,荷塘中的時代回聲正是最好的見證。在寫意花鳥畫的發展過程中,大多畫家還是繼承傳統的筆法墨法和傳統的構圖方式,以至于雖然目前很多學者研習寫意花鳥畫,但是大多缺乏新意,止步不前,很難在大型展覽中脫穎而出,一鳴驚人。這啟示我們要更加重視推陳出新,結合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畫種嘗試表現方式,突破傳統的范式,塑造出個人的藝術風格,將寫意花鳥畫推向新的高度,在現代水墨發展中占領一席之地。
(吉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