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就《規劃》有關問題接受了采訪。
答:《規劃》是針對全國飼草產業發展的第一個專項規劃。專門編制這個規劃,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慮。
首先,編制實施《規劃》是筑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的迫切需要。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當前,糧食安全的主要壓力在飼料糧,促進飼料糧減量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增加飼草供應,減少牛羊養殖精飼料用量。2021年,糧改飼完成面積133萬公頃以上,收儲優質飼草5500萬噸,牛羊養殖減用玉米和豆粕720萬噸,相當于減少了173萬公頃的玉米、大豆種植需求,節約耕地40萬公頃,實現了化草為糧的效果。
其次,編制實施《規劃》是加快補齊草食畜產品供給短板的迫切需要。近十多年來,我國居民對牛羊肉和奶類的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但國內生產發展相對滯后,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飼草特別是優質飼草供給不足。初步測算,要確保牛羊肉和奶源自給率的目標,對優質飼草的需求總量將超過1.2億噸,尚有近5000萬噸的缺口。隨著《規劃》的深入實施,苜蓿、全株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的缺口將持續縮小,為增強草食畜產品供給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編制實施《規劃》是促進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在市場拉動和政策助力下,飼草產業發展初見成效,但由于我國飼草產業起步較晚,生產經營體系尚不完善,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挑戰,亟須加強頂層設計。通過制定實施《規劃》,專門謀劃設計“十四五”期間飼草產業的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有助于凝聚行業內外共識,匯聚各方面力量,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答:“十四五”時期,將以實施《規劃》為抓手,以拓面增量、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優布局、壯主體、育良種、強支撐,加快建立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現代飼草產業體系。聚焦保障草食畜牧業飼草需求和促進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規劃》明確了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全國優質飼草產量達到9800萬噸,牛羊飼草需求保障率超過80%,飼草種子總體自給率超過70%,飼料(草)生產與加工機械化率超過65%。
答: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不同地區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圍繞草食畜牧業優勢區域來布局飼草生產,針對東北、華北、西北、南方及青藏高原等5個區域,科學規劃了不同區域的飼草生產模式、主推品種、產品種類,指導各區域充分挖掘飼草生產潛力,引導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促進飼草供應與牛羊養殖規模、飼養模式相匹配,實現種養互促、草畜兩旺。
東北地區推行種養結合、就近利用模式,優先滿足區域內飼草需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商品草生產。華北地區調整玉米利用方式,推行種養一體化發展模式,提升區域內優質飼草自給能力。西北地區大力發展旱作節水飼草生產,打造全國重要的優質商品苜蓿草供應基地,建設飼草種業基地。南方地區推行特色化、差異化飼草發展模式,在適宜地區開展草山草坡改良及人工混播飼草放牧地建植與管理。青藏高原地區統籌推進人工種草和天然草原利用,保障區域內優質飼草均衡供應。
答:“十四五”是我國飼草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規劃》從4個方面提出了重點工作舉措。一是推進苜蓿、全株青貯玉米等重要飼草生產集聚發展,在重點區域建成一批優質高產飼草基地,因地制宜推進飼草混播利用,強化牧區飼草保障。二是大力培育規模化集約化新型經營主體,引導龍頭企業向飼草優勢產區集中,培育一批種草養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場,扶持專業化生產性服務組織。三是深入推進良繁體系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區域適應性強、產量高、飼用價值優、抗逆性好、抗病性強、耐鹽堿的飼草新品種,建設溫帶暖溫帶和熱帶亞熱帶飼草繁種核心區,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設區域性飼草繁種基地,完善飼草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四是加快構建現代化加工流通體系,加大飼草產業化全程機械研發推廣力度,支持便于商品化流通的飼草產品生產加工,開發多樣化飼草產品,加強飼草流通、配送體系建設,推動產銷有效對接。
答:《規劃》已正式印發,關鍵是抓好落實。下一步,將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農業農村部黨組部署,推動《規劃》提出的目標和措施落地見效。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指導各地畜牧獸醫部門制定本地區飼草產業發展規劃,積極主動協調相關部門,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統籌用好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和基本建設投資,探索推進土地經營權、大型種植機械抵押貸款,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飼草種植保險。《規劃》以專欄形式具體介紹了飼草產業相關的重點扶持政策和重大工程。三是完善統計監測。建立健全飼草產業統計制度,建設完備高效的飼草統計監測體系,準確研判供需形勢。四是增強科技支撐。組建“產、學、研、推”緊密結合的飼草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完善飼草產業標準體系,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示范與推廣。五是強化法治保障。修訂《草種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完善飼草產業管理法規制度體系,推進飼草產業規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