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利,楊奕*,商紹彬
(揚州大學獸醫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9)
創新型人才是當今社會最寶貴的人力資源,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高地,需充分利用現有各類教學資源,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獸醫的傳統職責是保障動物健康安全,此外,還在保護人類生活環境、人畜共患病防控、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應對抗生素耐藥等公共衛生體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強的獸醫專業人才,對滿足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獸醫免疫學是獸醫專業的核心課程,在認識動物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免疫分子及免疫應答規律的基礎上,研究動物病原的免疫特性,研制和開發相關生物制品,用于動物疫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2]。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獸醫免疫學是在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課程的實驗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和應用理論知識,還能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3]。本文以獸醫免疫學的實驗課教學為例,探討了在新時代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方案。
與獸醫專業的其他課程相比,獸醫免疫學的教學內容更加抽象、邏輯性更強、概念更多,導致學生難以掌握理解。如教師以傳統模式授課,學生會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并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繼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有的學生因為興趣不足,不會進行課前預習,加之自身理論知識基礎的薄弱,不能立即將書本知識和現場實驗教學相糅合,致其處于“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狀態,最終影響實驗教學的效果。此外,實驗教學通常以班級為單位,但班級人數眾多,每位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和時間有限,從而導致實驗教學結束后,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術、新設備印象不深。因此,僅靠課堂上所教、所學、所見,難以充分掌握實驗要領,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課后敷衍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對教學內容和實驗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導致對所學內容難以做到融會貫通。
獸醫免疫學基礎研究日益深入,而教師使用的教材內容還相對陳舊,很多新的理論和技術未及時更新和補充,無法滿足學生掌握本課程前沿的最新理論知識。目前教師的教學形式也比較單一,傳統的獸醫免疫學實驗通常按照“教師講解演示+學生實驗操作+撰寫實驗報告”的教學模式。實驗課所需儀器和試劑等都是教輔人員提前準備,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甚至提前為學生完成部分實驗。學生上課時只需按照規定步驟進行操作,無須自主設計,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相比理論課,實驗教學課時更少,成績占比較低,導致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另外,為提高效率和節省時間,很少記錄整個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對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分析則更少。同時,教師主要依據實驗報告給出實驗成績,無法反映出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
教學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物質保障。目前,還有很多教學實驗室條件與培養創新型人才存在一定距離。首先,教學實驗室規劃不科學,功能不夠完善。例如,實驗室沒有具體分區,同一區域進行多種實驗,容易形成交叉污染。其次,對教學實驗室硬件投入不足,導致實驗設備和材料跟不上免疫學技術發展的步伐。比如開展新型免疫技術需要通過流式細胞儀和熒光顯微鏡等儀器來完成,但往往這些大型精密儀器教學實驗室相對匱乏,無法滿足學生探究新技術和新知識的需求,不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和實踐能力培養。盡管一些實驗室購買了先進儀器設備,但未實現有效共享,難以應用在教學上。最后,不注重提升實驗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教輔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完全滿足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要求。
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實驗教學質量[4]。為順應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培養創新型獸醫人才的要求,在實驗教學內容布局上結合思政育人,在課堂上挖掘獸醫免疫學實驗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效統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免疫學技術的重要性,有助于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
面對免疫學新理論的不斷涌現,獸醫免疫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及時進行更新和擴充。考慮到課時的限制,需要精選課堂實驗內容,既要與時俱進,又要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講授教學大綱規定實驗項目,還需要緊跟免疫學前沿,將最新的免疫學技術融入教學中。
結合當前生產實踐,引入免疫學技術在動物重大疫病監測與診斷中的案例,如講解非洲豬瘟病毒抗原檢測試紙條可以早期快速檢測養殖場中非洲豬瘟發生情況,有助于人們解決非洲豬瘟病毒早期預警和防控等方面的實際問題[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拓展課堂之外的實驗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網絡資源信息,包括免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國際一流大學的原版英文教材、國內外優秀網絡課程等,引導學生通過網絡獲取更多免疫學新知識和更多現代免疫學技術,進行自主學習,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從而豐富學生知識面。
為順應學科發展要求,滿足創新型獸醫人才培養需求,要求我們改善獸醫免疫學實驗教學質量,其中教師選擇的授課方式是其成敗的關鍵。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授課方式,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教學。筆者從以下幾點探討創新授課模式。
實驗課開始前,將授課內容以及實驗操作視頻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而課堂時間主要用于實驗操作、探討問題、解答疑問等。鼓勵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包括實驗所需的儀器、耗材和試劑等,學生自主通過查閱相關書籍以及文獻資料,初步認知相關知識。學生在經歷課前學習和實驗準備過程各個細節后,會加深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這種將實驗課主動權還原給學生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對于做好實驗記錄、寫好實驗報告需要對學生進行專題講解,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實驗的嚴謹態度和科研素養。
實驗課進行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實驗課教學,圍繞實踐技能和核心內容制作Flash動畫、操作視頻、虛擬影像(Virtual Reality,VR)等,將復雜、抽象的免疫學技術具體化、形象化和生動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鼓勵教師采用其他不同的教學方法展示實驗要領,如問題導向式教學、案例教學、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教師應當認真觀看學生的實驗操作,現場指導、隨機提問,并記錄實驗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對于操作不當的及時給予糾正,重點講解實驗操作細節和注意事項,啟發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驗課堂上,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課結束后,教師應當根據學生操作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同時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判定。對結果存在偏差的小組,要求其認真分析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另外,根據上課內容結合社會熱點、科技前沿或生產實踐布置案例思考題并要求學生結合本次上課內容和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解答并提出自己的觀點。要求學生將實驗過程的詳細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分析,以及思考題在下次實驗課之前以實驗報告的形式提交。最后,要求學生對照標準實驗操作視頻進一步鞏固和學習,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包括解答實驗課上遇到的疑問、糾正實驗操作,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實驗要領,提高教學質量。
考核可檢查和評判學生的學習效果。科學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引導和激勵作用。實驗課的考核不僅要對實驗結果進行考核,更要對實驗過程進行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實驗操作、隨堂測試、課后思考題和實驗報告,有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培養創新型獸醫人才奠定基礎。教師應當跟蹤和記錄學生實驗操作情況并進行打分作為實驗操作成績。隨堂測試學生如何對實驗結果進行判定提出自己見解。規范實驗報告的撰寫,有的實驗側重于操作方法,有的側重于現象觀察,有的側重于結果及分析,多數則兼而有之。應根據實驗類型,選用合適的報告格式,可以是一般實驗報告,也可以是仿學術論文。實驗報告應當附原始實驗記錄,尤其是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應緊扣結果聯系相關理論進行討論,并要求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話表述,忌抄襲和編造數據。另外,實驗報告中也要體現教師課堂布置的思考題。將所有考核項目的成績納入到期末成績中,增加實驗課在獸醫免疫學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引導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
實驗教學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教學資源是提升實驗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學校和學院教學機構應重視實驗教學工作,加大實驗室建設經費投入,建立科學的獸醫免疫學教學實驗室,創建網絡學習平臺、學習效果測試平臺、共享實驗平臺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為創新型獸醫人才培養提供優質的教學條件。在更新授課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同時,及時配置實驗室基本硬件設施,包括購買新的儀器設備、引進新的技術和方法,滿足教師的實驗教學基本要求。師資力量是實驗教學的基礎,教學團隊應當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引進優秀高層次人才加入教學團隊,并配置綜合素質高、責任心強、業務水平好的實驗室輔助人員。團隊教師成員需要不斷加強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時常參加教學培訓,更新教學方法,投入時間學習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技術。同時,教師應當重視自身生產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具有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廣、實踐能力過硬的創新型獸醫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實驗教學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獸醫免疫學”在獸醫專業創新型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更是起到關鍵性作用,其教學改革對培養創新型獸醫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獸醫免疫學實驗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課程的自身特點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出發,針對本課程教學改革方案進行了探討,為培養適應獸醫專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