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平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闡明了繪本閱讀之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如便于學生豐富閱讀儲備,有利于學生鍛煉閱讀能力等。閱讀是一項以思維為主的活動,思維是學生進行閱讀的工具。所以教師要有效地引導學生閱讀英文繪本,就要著力調動學生思維,驅動學生思考,問題鏈是引發學生思考的重要手段。所謂的問題鏈是指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把握教學時機,合理設計一系列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深入學習、探究,建構認知、鍛煉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實施五年級英語教學時,教師應立足該學段學生英語學習的學情,深入挖掘和研讀英文繪本內容,合理設計不同的問題鏈,將其應用于不同教學環節,生成多種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建構閱讀認知,鍛煉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繪本閱讀應有的價值,提升英語學習效果。本文以The Sun and The Wind(蘇珊·阿卡斯著,英國Usborne出版社出版)為例,介紹應用問題鏈實施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1]
Pre-Reading是繪本閱讀活動的起始環節,也是引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環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已有學習經驗是學習者建構積極情感,實現有意義知識建構的基礎。繪本內容契合小學生學情,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調動學生興趣提供了便利。所以在實施繪本閱讀教學時,教師要聯系繪本內容與生活現實,合理設計問題鏈,調動學生興趣,積極回憶所學知識,為深入探究繪本內容奠定基礎。
The Sun and The Wind的中心話題是太陽和風的比賽,繪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關,繪本中主要的100個單詞中有一半是五年級學生熟悉的,因此教師在本環節可結合繪本內容和學生學情,提出如下問題鏈:What kind of weather do you know? How do you feel the weather today? Hot? Cold? Warm? Cool? Just right? Look at this cover,can you guess who are in this story?這些問題具有遞進性,契合學生思維特點。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會積極思考,回憶所學英語知識和生活經歷,積極表達,并會對繪本內容產生濃厚興趣,自主走進繪本中,主動進行深入探究。
深度思考是學生走進繪本的關鍵,也是學生理解繪本內容的關鍵。While-reading環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處的重要途徑。難易不同的問題可以使學生從文字表層走到文本深處,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內容,同時鍛煉思維能力,提高思維水平。[2]對此,在本環節中,教師可結合繪本內容,設計、提出難易程度不同的系列問題,驅動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積極探究,理解閱讀內容。
在閱讀該繪本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如下系列問題: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How did they determine who wins? What were the sun and the wind doing in the sky? What happened to the wind and the girl?這些問題難易程度不同,同時問題緊密聯系繪本內容,為學生指明了閱讀繪本的方向。在提出問題后,教師還可提出要求:“在思考問題后,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和要求,會先自主閱讀繪本,然后與小組成員交流。在這種自讀繪本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會積極思考,遷移繪本閱讀經驗,結合圖畫和文字內容,逐步深入探尋問題答案,而探尋問題答案的過程,恰好是學生初步建構文本認知的過程。在自主探尋問題后,學生與小組成員交流時,會因個性差異和生活經驗的影響,給出不同答案,有助于學生碰撞思維火花,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學生通過不斷的思維碰撞,深入文本中,探尋具體內容,建構了良好認知。教師還可把握時機,鼓勵學生毛遂自薦,分享問題答案,同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回答,進一步講解繪本內容,幫助學生加深認知。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提出其他問題,如What wa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the wind? Who is stronger in this story? The sun or the wind? 等,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閱讀,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實踐證明,問題鏈可引導學生走進繪本深處,實現深度理解,還切實鍛煉了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有利于提升繪本閱讀教學效果。
新課標指明了聽、說、讀、寫間的關系,倡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3]教師要通過問題鏈驅動學生積極思考、自由表達,實現讀說結合,有效鍛煉英語語言能力,為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繪本的Post-reading環節,教師可結合學生的閱讀理解情況,提出如下問題:What can the wind and the sun do in our life?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會繼續進一步思考,聯想實際生活中風和太陽的作用。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總結生活中太陽和風的作用,完善認知,同時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最后要鼓勵學生表述交流所得,開展集體討論,學生通過思維的碰撞,可獲得諸多語言之外的知識信息,切實地豐富知識和語言儲備。教師在學生集體討論結束后,可繼續提問:Who could put on the girl’s red coat? Who was the winner? Why?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再一次地走進繪本中,從故事情節中探尋問題答案,借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繪本內容,實現讀說結合,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最后教師可提出問題:From the Q1 and Q2,we know that the fable tells us...?帶著問題,學生會再次積極深入思考,透過故事情節探尋作者的寫作意圖。實踐表明,通過不斷地思考、表達,大部分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了解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同時鍛煉了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切實提升了繪本閱讀效果,提高了英語學習水平。
新課標提倡結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助力學生多樣閱讀,而將繪本應用于課堂教學,是結合課內外閱讀的具體體現。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繪本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向課外閱讀,借此提高閱讀能力,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因此在實施課堂教學后,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課堂閱讀情況,合理設計作業,提出系列問題,驅動學生走進課外閱讀,拓展視野。
在學生讀完繪本后,教師布置包含兩項任務的作業:Find out mo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ind and the sun on the internet or books. Try to retell the story,and share with your parents.其中,任務一促使學生搜集與繪本中心話題相關的其他閱讀資源,并大量閱讀,積極對比,由此豐富知識儲備,增強閱讀認知。任務二可帶動學生走進家庭生活中,通過回憶繪本內容,自主復述,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加深記憶,同時鍛煉文本復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由此可見,通過完成這樣的任務,學生的課余生活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學生也會因此獲得可持續的發展,有利于進一步增強英語繪本閱讀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有效應用問題鏈實施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理解繪本內容,鍛煉相關能力,增強閱讀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素養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