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之
(福建省福安市海洋與漁業局,福建福安 355000)
牡蠣(Ostreagigasthunberg),俗稱蚵、蠔、海蠣子、蠣黃等,是一種廣泛分布于溫帶和熱帶海洋近岸海域營固著生活的雙殼貝類。牡蠣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且具保健功效和藥用價值,素有“海中牛奶”之美譽,深受喜愛。牡蠣為我國傳統四大養殖貝類之一,是世界臨海各國的重要海水養殖對象,生產歷史悠久。
福安沿海屬內灣型淺海海域,交溪、霍童溪、杯溪等多條水系淡水源源注入,海流平緩,鹽度適中,水質肥沃,十分適宜牡蠣的生長,生產的牡蠣因其飽滿殼薄,肉質鮮黃、緊實、肥美而遠近聞名。牡蠣養殖曾是福安沿海群眾發家致富的好門路,也是福安漁業經濟的重要產業。然而,受近海養殖業的不斷發展、海域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尤其近年福安及周邊海域生蠔養殖的興起,牡蠣養殖生長緩慢,大部分個體瘦小,出肉率僅為6%左右,甚至成為“水蠣”,蠣肉質劣價低,嚴重影響養殖的產量和效益。為此,2021年沿海群眾開展牡蠣池塘育肥試驗,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1.1 池塘選擇
選擇福安市下白石外宅墾區一口面積120畝池塘為試驗池塘。該池塘位于中潮區,能自然納潮進水,底質為泥質,柔硬適中,環溝寬3.5m,深1.5m,池水深能達到1.5m以上,塘堤牢固,不滲漏。所處海域鹽度11.6‰~25.9‰,水溫12.3℃~30.4℃,pH7.3~8.5,溶解氧≥5mg/L,周圍無工農業污染。
1.2 筏架搭建
在池溝道兩側打進木樁1m~2m搭設牡蠣養殖筏架,木樁的行距、列距分別為2m、3m,木樁長3m~4m,尾徑7cm以上,頭部削成錐形。在木樁合適處扎橫木,所有橫木均在同一平面上,樁木與橫木交接處用600tex聚乙烯繩或鐵線綁牢,橫木尾徑在5cm以上,長6m。最后將毛竹在橫木上分行排列,竹尾與竹尾交疊綁接,用繩把每條橫木扎緊,毛竹之間行距為0.3m~0.4m,竹尾徑3cm以上,長8m~10m。
1.3 清塘除野
筏架搭建后,排干池水,每畝用生石灰75kg,裝入木桶內兌水化漿后,趁熱全池均勻潑灑,第2d使用泥耙子將生石灰與底泥充分攪和,7d后進水沖塘2次,使藥性消失。
1.4 施肥培水
在牡蠣進池前7d~10d,進水淹沒灘面50cm,每畝均勻施碳酸氫銨6kg、過磷酸鈣3kg進行肥水,培養餌料生物。
1.5 牡蠣掛養
11月3日~6日,將當地海域養殖的67570kg牡蠣搬移入池,吊掛在筏架上,每串牡蠣間隔30cm~40cm,8片~12片殼系成1串,片與片間隔10cm~15cm,每貝殼串的長短視水深而定。牡蠣規格較為整齊,殼緣較薄,空殼較少,平均殼長為5.53cm,個體重為156.78g,出肉率為6.48%。牡蠣入池前,沖洗清除貝殼表面的污泥及附著物。
1.6 日常管理
每隔2d~4d在溝道水面上追施肥1次,每畝追施碳酸氫銨2kg~4kg、過磷酸鈣1kg~2kg。保持筏架上方水位30cm~50cm,透明度20cm~30cm,池水呈黃綠色、黃褐色、茶褐色。根據天氣、池水水色、透明度、牡蠣攝食情況酌情追肥和調節水質。每日檢查是否因牡蠣增重、養殖繩斷裂、筏架倒塌傾斜而導致牡蠣墜泥窒息死亡。每10d~15d取樣開殼取肉,測算出肉率,掌握牡蠣增肥情況。
2.1 牡蠣育肥收成
經過45d的強化育肥,于12月18日~23日收獲。120畝池塘共收獲牡蠣73525kg,平均殼長6.15cm,個體重178.73g,出肉率為14.81%,成活率為95.45%。
2.2 牡蠣育肥成本與效益
通過育肥,牡蠣品質明顯提升,價格3.10元/kg,比原來的牡蠣價格0.60/kg元大幅提高。收獲73525kg,創產值227927.5元,扣除生產成本99722元(牡蠣40542元、搭建筏架17600元、肥料5330元、人工10100元、塘租24000元、其它2150元),獲利潤128205.5元,經濟效益顯著。
3.1 目前相當部分海域因牡蠣養殖量過大,餌料不足,致使牡蠣肥滿度低而影響價格。為提高牡蠣的肥滿度,一些沿海群眾將牡蠣搬移到餌料豐富的海域,進行了2~7個月不等時間的養殖[1-3]。這種易地養殖方式能有效促進牡蠣增肥,但常因狂風大浪、洪水、赤潮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而遭受損失,甚者顆粒無收[4]。該試驗進行一個半月的牡蠣池塘育肥,采取人工施肥培養餌料生物、調控水質等措施,規避了自然災害的影響,獲得較好的效果。在條件合適的魚蝦養殖池中進行牡蠣掛養,牡蠣既可攝食池水中的豐富餌料,又能改善水環境,從而促進牡蠣增肥與魚蝦生長,提高池塘的經濟、生態效益。
3.2 試驗過程中發現牡蠣因所處的具體方位和水深不同,增肥速度有所差異。在牡蠣育肥生產上要進行合理布局,并采取調換牡蠣位置等辦法,盡量使肥滿度較均衡提高。
3.3 雞糞等有機肥雖肥力后勁足,作用時效長,但肥效慢,易沉積,一旦使用不當,易導致水質惡化,底質敗壞,因此,牡蠣育肥過程一般不施用有機肥。
3.4 鋸緣青蟹、梭子蟹等蟹類是牡蠣的天敵,它可咬碎貝殼,殘食大量貝體,牡蠣進池前要采取人工捕捉,或使用地籠網、蟹籠等漁具捕除。育肥結束后,要封閘干池,徹底清理池底的淤泥及掉落的牡蠣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