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康
(山東省寧津縣人民醫院 山東 德州 253400)
慢性鼻-鼻竇炎屬于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主要癥狀特征包括流膿涕、閉塞、嗅覺障礙、頭痛等。其為鼻竇黏膜慢性炎癥性疾病的一種,由于病情容易反復發作,且病程較長,因此面對這一現狀,需要在患者患病后接受及時有效的臨床醫治,否則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容易誘發顱內感染、呼吸道感染的產生,對患者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傳統治療手段多以藥物為主,雖然能夠對其臨床癥狀加以緩解,但是往往容易復發,因此療效存在不足,患者生活質量依然無法得到兩改善。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鼻內鏡手術治療開始受到重視,并有研究發現,將鼻內鏡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聯合后,可以進一步促進診治效果的提升,對改善預后效果,提升生活質量帶來諸多積極作用。為深入探討該方式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本文將對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84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的實施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84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采用計算機表法將分為試驗組(n=42)與參照組(n=42),試驗組(n=42)患者中,男女患者之比為25:17,年齡取值上、下線分別為56歲、29歲,平均年齡為(43.57±5.32)歲;參照組(n=42)患者中,男女之比為27:14,年齡取值上、下線分別為55歲、27歲,平均年齡數值為(42.64±5.24)歲。利用統計學軟件研究兩組患者資料,P>0.05,具有研究參考價值。研究已經征得患者和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告知書》以表示自愿參與研究。
給予參照組行鼻內鏡手術治療,具體措施:取平臥位行局麻后,通過鼻內鏡引導將粘連組織進行分離,將位于鼻竇腔、鼻竇口、鉤突及篩泡等位置的病變組織進行清除,隨后將鉤突切除并擴大上頜竇開口,再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判定是否對鼻甲下緣進行部分或大部分切除。給予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聯合藥物治療,在實施手術前后1個月采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產自McNeil Sweden AB,規格:每瓶120噴,每噴含布地奈德64μg,國藥準字J20180023)治療,每次2噴,每日早晚各1次。
(1)經VAS(視覺模擬評量表)評分及鼻CT評分分別對兩組患者疼痛情況及鼻炎癥狀恢復情況進行評定,其分數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低,恢復狀況越好;記錄糖精清除時間并比對。(2)統計兩組患者臨床療效。(3)應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變化情況進行評定,分值區間在0分到100分之間,內容包括精神狀態、總體健康、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分值高,生活質量更好。
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我院參與研究的患者所有臨床數據,兩組患者VAS評分、鼻CT評分、糖精清除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析采取(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且予以t檢驗,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分析采取率(%)的形式表示,且予以X2檢驗,當檢驗結果P<0.05且差異對比顯著,統計學存在研究意義。
試驗組VAS評分為(1.16±0.27)分,鼻CT評分為(2.29±0.35)分。糖精清除時間時間為(19.81±1.21)min;參照組VAS評分為(2.03±0.36)分,鼻CT評分為(2.85±0.41)分。糖精清除時間時間為(25.46±1.43)min。試驗組VAS評分及鼻CT評分均低于參照組,且糖精清除時間短于參照組,T值分別為12.5294、6.7323、19.5470,P<0.05,統計學存在研究意義。
試驗組臨床療效中顯效29例,有效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2%(41/42);參照組臨床療效中顯效15例,有效2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3.33%。試驗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參照組,X2=4.9737,P=0.0257<0.05,統計學存在研究意義。
試驗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在治療前的統計結果如下:精神狀態(65.48±4.87)分、總體健康(66.23±5.48)分、生理功能(65.89±6.27)分、心理功能(65.98±3.97)分,參照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在治療前對應的統計結果如下:(65.52±5.01)分、(66.37±4.69)分、(65.72±5.89)分、(66.12±4.22)分,組間統計學檢驗結果t值分別為0.0371、0.1257、0.1280、0.1565,二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再次評定各項指標,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參照組精神狀態評分分別為(94.83±3.25)分、(89.69±3.46)分;總體健康評分分別為(95.39±4.12)分、(90.13±3.55)分;生理功能評分分別為(95.44±3.89)分、(90.23±3.46)分;心理功能評分分別為(94.76±3.62)分、(89.64±4.31)分;組間統計學檢驗結果t值分別為7.0172、6.2680、6.4855、5.8952、,試驗組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慢性鼻-鼻竇炎(CRS)是常見耳鼻喉科疾病,其特點是病情較長、反復發作,其發病機制是鼻竇和鼻腔內黏膜受炎性影響引發鼻塞、嗅覺障礙及頭痛等表現。現臨床將微創技術廣泛應用于慢性鼻炎治療中,鼻內鏡手術因其創傷小、并發癥少等優勢被廣大患者接受,若穩固其療效需配合藥物干預[1]。通常臨床建議長期使用抗炎藥物治療,如克拉霉素、羅紅霉素等,但其利用度較低[2]。而布地奈德鼻噴霧劑作為局部抗炎噴劑,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通過對炎性介質有效抑制,降低其釋放量,阻斷與細胞因子介導產生免疫反應而發揮抗炎作用,同時布地奈德對糖皮質激素受體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即便不提高劑量仍然能保持激素作用濃度,有效抑制炎性發展,改善臨床癥狀[3]。在術前及術后1個月內給予布地奈德鼻噴霧能有效避免鼻腔內正常組織結構損傷,對預后恢復有促進作用,可提高手術成功率[4]。
計算數據表明,試驗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參照組,VAS評分及鼻CT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糖精清除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存在研究意義,其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以上結論,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用于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療效確切,可抑制炎性反應,改善臨床癥狀,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