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平 海南瓊中長江村鎮銀行
華中師范大學鄉村振興研究所所長徐勇提出鄉村振興是一項宏大的、可持續的社會性質的工程,中國的扶貧政策和鄉村振興不同于其他國家,發揮民族特色非常重要。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葉敬忠提出,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都無法回避對農業問題的討論。鄉村振興在智能化促進中不斷探索。武大社會心理學學院教授何雪峰注重農村建設要厘清鄉村振興的關鍵,伴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中國經濟不斷趕超其他國家,農村地區為現代化提供了緩解國內階級沖突的基本條件,中國的現代化是農村現代化的前提。
一是鄉村振興戰略具有系統性。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的一項統籌規劃,它是對農村地區全面發展和城鄉關系重建的總體規劃,它在戰略目標、內容和實施方面是經過國家相關部門慎重界定的,顯然是系統性的。鄉村振興戰略是多個目標的系統整合,是實現農業和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進步的統籌規劃。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僅涉及農民,還涉及國家政府、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等多個主體的參與,因此說它具有系統性。
二是,鄉村振興戰略具有持續性。鄉村振興戰略是21世紀以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目標的全過程。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定不是階段性的任務,而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戰略。各部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有長遠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從而按照制定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一步步貫徹發展,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循序漸進地推進,進而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三是鄉村振興戰略具有融合特性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鄉村和農民之間的相互聯系,而且城市發展、農業和非農、農民和工商資本等領域聯合發展的總體策略,還帶有較強的利益融合特點。農村復興戰略既涉及城鄉規劃設計與布局,以及工業發展、基本建設、社會公共服務、農村生態與環境發展等領域的利益融合,還涉及地方政府、農戶、各種新型企業、本地居民與非本地居民、農戶內部、農村與集體機構內部的利益融合。
四是鄉村振興戰略有著差異性。在我國,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與西部、沿海與內陸、城市郊區和遠郊不僅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差異,其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質量都有著較大的發展差距。我國城鄉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是客觀事實,這個客觀事實決定了鄉村振興戰略并沒有統一的模板,必須按照不一樣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因時制宜的實施。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服務實體經濟。當前,農業、農村和農民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薄弱領域。發展農村金融為鄉村振興帶動更多要素資源和服務,通過金融在資源配置中的引導作用,一方面可以帶動更多優質要素資源向農業、農村和農民配置,加大對農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增收的支持和投入,實現強農、美農、富農的目標。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解決城鄉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實現城鄉資源良性雙向流動,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便捷的農村金融服務是現代城市的基礎服務,也是鄉村振興所需的平臺基礎。由于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和農民老齡化的存在,農村金融的基本服務往往因成本高、風險高、環境差而變得更加困難。通過布局農村網點和金融機器工具,建立實物互聯互通渠道,為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提供金融支持。利用互聯網金融技術打造縣域衣食住行各類生活場景,延伸和拓展縣域農業上下游產業鏈,線上+線下金融生態模式可以為鄉村振興奠定更好的金融平臺基礎。
一方面,發展農村金融通過滿足不同層次的金融需求,實現金融支持主體的多元化,為國家鄉村振興激活動力。另一方面,通過金融信貸環境建設,宣傳金融支持知識,加強農民風險識別意識,加強農民的遵約和舉報意識,實現富農精神。在增強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時,解決農民的思想問題,使農村文化煥發出新的氛圍,激活農村振興的動力。
農業發展越來越重視質量,一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農業產業產生了巨大的資金需求浪潮。產業發展必須金融信貸適用,因而提高了產業鏈借款和組合貸款的金融需求,為商業銀行創造廣闊金融市場。另外,隨著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振興促進了消費升級,從而使商業銀行在個人消費、融資、結算、理財等金融服務和泛金融服務中獲得了更大的金融服務市場。
一方面,大部分的國有商業銀行都在縣(市)以下沒有分行,而鄉鎮網點則大多為農業信用社等中小型機構。盡管不少國有商業銀行都成立了鄉鎮金融部門,但其服務觸角沒有向鄉鎮、行政村和自然村擴展。鄉村金融網點的資金短缺,無法適應從傳統農村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產業振興等全方位、規模化的融資與服務需要。另一方面,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整體保障體系薄弱,信用體系建設相對不完善。這主要表現為金融業務量少,金融產品的運營成本高,再加上政策性擔保缺乏,商業擔保門檻高,難以有效分擔農村信用風險[1]。
一方面,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農民,他們對于金融產品的接受度較低。農村缺乏懂金融知識的人才,農民不知道如何學習金融知識,懂金融知識的人不愿意留在農村,這進一步導致了農村金融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農村金融產品創新不足。在農村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農民,他們對于金融產品的了解可能僅僅限制于存貸款業務的內容,這就是限制了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目前的金融產品無法吸引農民的關注,影響金融服務在農村地區的多元化發展[2]。
伴隨著在我國支持三農政策的不斷完善,農村金融加強了農業信貸服務項目,農民收入的提高和需求結構的升級,農民貸款余額占涉農貸款余額的比例不斷增加。2020年涉農貸款余額38.95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2.31倍。2020年農村涉農貸款余額32.27萬億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余額明顯增加。
農村金融機構數量、營業網點數量和從業人員數量持續增加,2020年,農村金融機構法人機構有3898家,農牧業組織從業者從715200人提升到959200人。現階段在我國城鎮金融機構覆蓋率為95.65%,農村金融服務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在較大水平上推動了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趨勢[3]。
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的保險品種覆蓋全國所有省份。2020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到814.93億元,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占財產保險收入的比重穩步上升,約為6.83%。
截止到2021年第一季度末,全國共建立農戶信用檔案1.88億戶,開展信用評估1.28億戶,這不僅解決了農村金融機構與農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又對農民起到了信貸的激勵和約束作用。
第一,將引導和扶持面向發展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其經營范圍內,為鄉村振興項目提供中長期貸款。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職能將更加明顯,對發展企業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將加大。基于農業發展性金融的重要戰略地位,國家開發銀行將充分發揮服務于國家戰略、穩定經營市場、保持微利的資源優勢,加強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扶持力度,積極培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動力。第二,進一步加強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經濟的服務力度,適時制定農村普惠金融政策措施,扶持新興農村經營主體發展,大力發展新型農村經營主體信用和一級市場信貸服務,在糧食安全、扶貧等重點領域和關鍵薄弱環節發揮國家的主體作用。第三,商業銀行自覺地將其作為服務三農的重點工作。面對振興鄉村金融需求戰略帶來的巨大挑戰,商業銀行既要加強內部制度和機制建設,又要加強產品創新、金融支持,協調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抓住機遇,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要優化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提高服務質量,實現效益目標[4]。
一方面,不斷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吸引農村人民投資金融產品。根據鄉村振興的實際發展情況,農村商業銀行要努力拓寬資金融資渠道,適當地創新金融產品,從而為廣大農民提供適用性更強、接受度更廣的金融產品,有利于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不斷加強人才體系建設。在當今世界,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人才資源對于地區的發展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了。因此,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人才的培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各財政部門要積極運用市場機制遴選和聘用技能型人才,豐富金融企業的管理。加強金融職業培訓,努力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人才[5]。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鄉村基本建設逐漸被推上日程,有關政府部門必須持續推動農村信用和貸款擔保體系建設,從而為村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一方面,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依照國家相關法律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信息體系,通過政策性的規定嚴厲打擊失信行為,形成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從而達到凈化金融生態環境的目的。另一方面,根據加強鄉村貸款擔保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民信用擔保評價體系,不斷提高農民的金融業素質,從而形成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農村金融體系將會全面改善。另外,金融企業還需要定期為農村居民提供農村信用和擔保內容的普及,從而讓農村居民能夠放心購買金融產品,從而推動鄉村金融的發展。
一是正確引導金融機構提升服務水平,給予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服務,更好地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從而提高農村商業銀行服務農村實體經濟的能力。二是鼓勵金融機構結合本地實際,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深入推進農村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抵押試點模式,擴寬農業從業者獲得資產的方式。三是參考完善的城市金融設計產品工作經驗,充分考慮農民金融喜好和抗風險能力等條件,開發設計低風險性、中產階層的金融商品,進而推動鄉村金融銷售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四是主動給予成本低的金融服務項目,不斷提升農業經營者的金融易用性。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現代科技在農村金融發展趨勢中的功效,積極主動推廣網銀、手機微信等當代支付手段,優化完善金融服務方式,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便利性。
金融服務自主創新可以在非常大程度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最先,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趨勢關鍵,充分發揮金融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力支持種植、加工、銷售、農業、旅游等龍頭企業的產業整合,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從而推動農民脫貧增收。其次,重點服務美麗農村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建設生態農業重點項目庫,適用農牧業節水、農村垃圾處理、電網改造。再度,自主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利用農村定點醫療機構、餐廳等固定不動場地開設金融服務點,為農民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努力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服務需求。
總之,農村金融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特征。這項全社會的共同事業只有在政府、信貸服務機構、農村經營主體和農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在新的歷史階段下,農村應根據不同地域的獨特優勢,因時制宜地對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貫徹落實,加強農村金融建設,進而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經濟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