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松,李 麗,趙延杰,熊東海,蔡元兵,陳 兵
(1.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機電學院,廣東 惠州 516025;2.惠州市疾控中心,廣東 惠州 516003)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基礎良好,依托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業產業基礎,其醫療器械產值全國第一。惠州市核心城市群憑借其成熟的產業基礎和發展要素已經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筆者在分析周邊城市與惠州市產業共性和差異性的同時,分析了蘇州、泰州、襄陽等3個城市的生物醫藥產業在城市發展中的價值。在新業態新生態驅使下,在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居民收入不斷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政府對全面小康建設扶持的相關政策等諸多條件下打造惠州市經濟新增長極,關鍵在于找準產業切入點。惠州市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應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支柱產業,并為提升惠州市經濟社會文化及民生形成共贏的局面而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形成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呈集群式發展。同時,生物醫藥具有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且其價值鏈長,能使所有參與方受益,其產業鏈對實現經濟發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提升當地經濟社會文化及民生價值有積極意義。因此,筆者提出以生物醫藥(醫藥制藥,生物工程技術)產業集群,打造惠州市經濟新增長極。
1.從醫藥文化和自然資源視角看,惠州市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潛力巨大
惠州市是自古以來的中醫藥傳承地,擁有積淀深厚的中醫藥文化,中醫藥資源豐富,在種植、研發、生產、服務等方面形成了全鏈條發展模式。惠州市擁有優越的資源稟賦,如羅浮山、蓮花山和南昆山等都是道地中藥材生產地,中藥材產業發展有良好基礎。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惠州市兩家中醫藥龍頭企業——羅浮山國藥、新峰藥業雙雙入圍國家工信部發布的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
2.從市場需求和消費帶動產業發展視角看,惠州市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潛力巨大
惠州市擁有大灣區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消費,坐擁優越的區位優勢,而廣東省龐大產業工人和超大規模人口生命健康需求和消費將是其產業發展動力之源。此外,休閑度假養生旅游產業、健康養老產業以及體育康養融合的體育產業市場前景也不容忽視。進入新時代后,在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建設的政策指引下,生物醫藥產業在需求和消費的驅動下,其市場前景將是惠州市打造新增長極的不竭動力。
3.從區位和產業環境角度看,惠州市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潛力巨大
惠州市在發展生物醫藥方面地理位置優越,面向大灣區,背靠粵東粵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區位優勢不可替代。惠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具備一定的要素基礎,而且擁有周邊城市成熟的產業基礎,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成長基礎。
1.生物醫藥產業呈快速增長態勢
當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穩步增長,以細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速,生物科技不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抗體藥物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合成生物技術領域市場前景巨大,生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融合對產業發展帶來顛覆性影響;醫藥服務業發展快速,醫療器械開始走向智能化、網絡化、標準化;產業園區發展成聚集化態勢,基地平臺建設逐漸完善。這些將為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繁榮發展帶來無限想象空間。
據惠州市統計局2021年提供的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優勢傳統產業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9%,比重較上年下降0.5%。但是,醫藥制造業增長2.4%,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2%,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長0.2%。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情況是,化學藥品原藥增產33.1%,中成藥增產63.8%。總體上,惠州生物醫藥產業保持著平穩發展勢頭,規模穩步增長,已成為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2.生物醫藥產業呈現集群式發展
由國家發改委與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編制的《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報告2018》以及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的有關研究顯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豐富、科技水平高、人才聚集度高的地區,產業布局呈現出明顯的地理選擇性。生物醫藥產業有著天然形成區域集群發展的基因。珠江三角洲的生物醫藥產業企業增加量位列全國第一,生物醫藥業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3.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是惠州市的戰略選擇
進入新時代以來,各地生物產業基地在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可資借鑒的建設成果,如泰州市的生物醫藥產業建設就比較有成效,值得惠州市學習借鑒。惠州市有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優良的生態環境,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森林植被良好、生物資源豐富,有天然中藥寶庫羅浮山、南昆山、蓮花山的自然野生藥材資源。惠州市還有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優良的海河資源,海河資源豐富,更是可以利用東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生態資源優勢和海洋資源優勢。惠州市有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不可改變的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通過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可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互補優勢、競爭優勢。因此,做好精準發力,利用大灣區發展契機,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協同發展的功能對接以及人才對接的便利,推動惠州市生物醫藥產業融入大灣區生態文化圈,打造一批立足惠州市、輻射周邊的跨區域、跨流域生物醫藥交易平臺或成果轉化中心、產業創新聯盟與產業創新中心,形成“研發-生產-應用”產業鏈環節的區域內合作聯動,“以點帶面”調動區域生物產業資源協同發展,實現惠州市產業新增長極的打造,從而走上區域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因此,惠州市要推動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須明確惠州市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優化經濟結構、加快供給側改革,形成差異性不對稱發展,進而推進惠州市產業升級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惠州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生物醫藥產業的有力支撐,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對于實現惠州市跨越式發展有重要價值,也成為惠州市的一項戰略性選擇。
價值鏈理論是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指能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產業通常有各不相同的競爭優勢,而且這些競爭優勢都集中在特定產品和產業環節上。對此,波特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是在整合并組織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展現的具體的企業行動,如建立差異、細分市場等。波特將與企業相關的競爭活動歸納成9種類型,并稱之為價值鏈。企業的作用在于指導企業從事各種交易活動,并組織完整的價值鏈,價值鏈中的所有活動都有利于企業強化客戶價值;同時,企業的價值鏈附屬于一個更龐大的價值體系之下,這套價值體系也可認為是一條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它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企業各項作業間的聯系,如原料供應商的聯系;第二層含義是每項作業都能帶來有形或無形的價值;第三層含義是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各種鏈式作業,還包括企業的外部作業,如與顧客之間的聯系。因此,產業價值鏈包含滿足企業價值鏈的上游供應商、完成價值鏈活動的營銷渠道、最后的客戶;同時,價值鏈提供的產品又被納入客戶的生產生活管理系統,成為客戶所在價值鏈內的物料。
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鏈具有顯著的技術推動和需求拉動雙重驅動性,是由技術鏈、資金鏈、信息鏈和物質鏈鏈化而成的。只有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鏈的各組成要素有效整合,才能使產業鏈各環節整體利益最大化。各環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動、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從產業角度看,生物醫藥產業是指國民經濟活動中與藥品的生產、分配和使用有關的所有企業和組織的集合,它泛指一切與藥品有關的經濟活動,涵蓋了藥品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及其使用過程中形成和關聯的各種活動,是一個較為寬泛的相互鏈接的關系。惠州市是自古以來的中醫藥傳承地,擁有積淀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在種植、研發、生產、服務等方面形成了全鏈條發展模式。惠州市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以及區位優勢,大灣區惠州市周邊城市成熟的產業工業和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惠州市以生物醫藥產業為引領的產業集群建設,可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對打造惠州市新增長極,提升惠州市經濟社會文化及民生的價值鏈有積極作用。
生物醫藥產業具有產業鏈長、產業橫跨領域多、發展前景廣且與人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特點,是具有較強根植性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目前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整體上大而不強,產業附加值較低,處于產業鏈價值的低端,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尚待優化。隨著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重大倡議的提出,基于惠州市自身條件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是惠州發展的戰略性選擇。而能否抓住機遇,實現經濟社會文化及民生價值鏈多方共贏的局面,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