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濤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河北唐山 063300)
食品安全是人們身體健康安全的頭等大事,目前我國已經形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完善體系,準予不合格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復檢。在現今食品安全抽檢復檢過程中,想要保證復檢效果,需進一步改進食品安全抽檢中的復檢制度。
為保障食品安全,我國各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分級分配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即國抽、省抽、市抽和縣抽,不同層次的抽檢側重于不同的食品生產經營業態和食品種類,對不合格的食品的生產經營主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或省級“三小”監督管理條例實施處罰,達到震懾制約目的。在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過程中,之所以實施復檢制度,實則是為了增加抽檢結果準確度。復檢制度是指對初期抽檢結果表示不認可的單位,可在發布抽檢公告7個工作日以內提交復檢申請,復核原有抽檢結果準確度,杜絕部分因人為因素或其他影響因素引起的抽檢結果異常事件,保護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自身合法權益。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能有效維護消費者身體健康,避免因食品中超過標準限量物質或有毒有害成分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建立相對安全且良性競爭的經營環境。復檢制度的頒布與實施,能保證食品市場有較強的公正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生產經營含有致病微生物、農藥殘留等物質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行為明確了相應的責罰,根據貨值金額的多少予以不同額度的罰款,如貨值金額1萬元以下的,處以5萬以上至10萬以下的罰款,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其罰款金額為貨值金額的10倍以上、20倍以下。此時,若抽檢中遇到錯誤檢測情況,將致使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遭受損失,違背公正經營原則。復檢制度則可以重新糾正錯誤的抽檢結果,形成相對公平的市場秩序。
在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一旦出現錯誤信息,不但影響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經濟效益,而且會降低信譽度,造成消費者從抽檢公告反饋中對涉事單位留下壞口碑。通過復檢制度及早進入復檢程序,能夠建立良好的營商環境。就目前復檢制度的實施成果展開分析,發現其制度內容仍有待完善。作為引領復檢工作流程的重要文件資料,若制定的各項條件不夠全面或導向性差,則無法發揮實踐作用。作為展現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權威性的制度保障,當下的復檢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關于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事項,在實際工作中開展復檢工作時,很容易因復檢結果錯誤,影響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后續發展質量。因復檢程序需要人為參與,故在具體復檢中也無法保證每一次給出的復檢結果絕對正確。
復檢制度的實施主要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賦予復檢機構法律責任。然而,當前由復檢機構出具的復檢結果缺乏準確度,而且也難以保證復檢行為中被檢測方送檢樣品與初檢為同一批樣品。例如,輝山乳業曾在2015年被查出硫氰酸鈉超標,而后提出復檢申請,在北京譜尼以及沈陽市藥檢所進行復檢后,卻給出合格結果。經查明輝山乳業自行更換樣品,且復檢機構非名錄單位。經過復檢制度的細化規定,諸如此類非法行為均能得到震懾與制止。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作業曾多次修正復檢相關法規,海南省食品生產企業應充分執行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復檢和異議工作的通知》(市監食檢〔2018〕48號),其中對復檢申請時間給出了具體規定,然而在正式執行期間,常存在逾期申請行為。面對此種現象,需要從公告信息傳播時效性上予以強化[1]。
復檢制度的實施主體以復檢機構為主,而在開展復檢工作時,若復檢機構從事復檢工作的人員未得到有效管理,將直接影響復檢質量。無論是復檢人員的職業能力還是職業素養,抑或是復檢技術,都是較為重要的管理內容。若復檢機構呈現管理薄弱趨勢,將無法充分展現復檢制度實踐價值,導致制度落實度下降。長此以往,勢必擾亂復檢程序。
鑒于此,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應當結合上述問題,注重復檢制度的合理優化,以期達到理想化復檢成效。
在發揮復檢制度在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中的法律效力時,應當根據各省市食品安全監管實際提出明確的制度要求,以免受地域限制,造成在統一標準下出現抽檢爭議。就目前來分析,許多地區均已實行與區域條件相匹配的復檢制度,參照對應的制度要求,能夠引領各地方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按照規范程序遞交復檢申請,而后憑借復檢結果享受公平的處理服務。
例如,天津市在2022年專門出具《天津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復檢和異議工作管理辦法》,其中詳細說明復檢遞交所需材料與不準予復檢的情形。資料中包含復檢申請書、食品安全抽檢報告、抽檢單以及營業執照等多項文件資料。而且對于微生物抽檢不合格或樣品過期、逾期交付申請書、違反食品安全標準等多種情形都不準參與復檢。正因為地方復檢制度相關內容日益細化,才有效鞏固了制度的法律地位[2]。
復檢制度在實施階段,需參照制度要求,進一步規范工作程序。根據相關研究,在復檢工作中涉及的主體包括市場監督管理局、復檢申請方、復檢機構等。①在復檢申請方遞交復檢申請后,需要按照制度中提到的復檢工作資料要求,及時準備好文件資料,如復檢申請書、抽檢報告等,這些材料既要保證完整,又要保證標準。如要求同時上交申請方身份證復印件等,此類材料都屬于缺一不可,一旦不全,將直接進入等待期。②材料準備齊全后將進入復檢材料校驗環節,經過有關部門對遞交材料逐一核實后,出具復檢機構信息告知書,也要督促申請方備好復檢樣品,而后同復檢機構取得聯系,確認復檢后將樣本與相關資料同時發送給復檢機構,可以采用郵寄法。③由復檢機構結合申請方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復檢,此時形成的復檢費用采用墊付形式,直到復檢結束的10個工作日內將向申請方發布復檢報告,而后在20個工作日內將報告送至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原有抽檢信息加以糾正。
在復檢工作程序中,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對復檢制度進行深度了解,準確知曉需要準備的各種復檢材料。至于復檢機構也要按照標準的附件程序辨明申請方是否符合復檢規定。若確實可以參與復檢,則參照上述程序逐項進行復檢。隨著復檢程序規范性的提升,復檢制度可行性也能得以改善[3]。
關于上述提到的復檢時效性差問題,應當采取多樣措施,確保被檢測方及時知曉初檢結果,而后及早判定是否需要申請復檢。另外,還應加強對新制度、新法規內容的實時更新。可行性舉措包括增設微信公眾號或者官網,在結束抽檢后可以立即采用線上溝通方式發送抽檢報告,并告知對方需要面臨的處罰。
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早在2016年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時期就開設“藥安食美誠信河北”微信公眾號,定期更新“四品一械”相關內容,隨時公布法規政策最新調整信息,專設“辟謠欄目”,依靠“美美”與“安安”卡通人物,為相關人員提供趣味性指導服務[4]。于檢驗信息溝通中,先行同不合格單位交流,詢問是否申請復檢,設立專項復檢程序。
想要保證食品安全抽檢復檢制度的實際應用效果,保障食品安全復檢制度的效果,需要加強復檢機構有效管理。在實際管理階段,要想實現復檢機構高效管理目標,需要從技術與人員兩個方面入手開展針對性管理工作,以有效優化復檢機構的管理效果,促進其復檢效果與精準度得到較大的提升。
在技術管理方面,最先需要保證的是復檢技術的有效性以及使用人員自身的技術性。可以加強對酶聯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高新檢驗技術的合理應用,便于增加檢出結果準確度。因此,需要加大復檢機構中對相應復檢技術應用資質的檢查力度,這需要相關部門依據國家出臺的食品安全復檢標準有關規定,對各個復檢機構自身的復檢技術應用標準資質進行檢查,完善退出機制。一旦相關部門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相應的機構并不具備使用復檢技術的資質,就需要勒令其立刻停止復檢活動,停止營業,并對其進行嚴厲處罰,以保證復檢機構對技術應用的有效性,加強對復檢機構的管理[5]。
在復檢機構中,檢測人員自身的能力與知識水平對復檢的效果也有重要的影響。故而在人員管理方面,需要提升檢測人員的能力水平。機構方面理應加強對人員自身的食品安全檢測能力的培訓,需要按照復檢機構中人員具備的不同類型以及不同水平的能力進行分層培訓,以保證專業人員的培訓效果。而且在培訓過程中,需要復檢機構不斷補充人員知識獲取的來源,以保證其能夠不斷接收到新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除了培訓之外,為激發人員的復檢責任感,復檢機構需要建立考核退出制度。機構定期舉行相應的考核活動,對復檢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復檢能力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將直接決定相關人員能否再次進行復檢工作,以保證復檢機構人員的能力水平。
復檢機構管理效果關聯著復檢結果可靠性,故需要針對不實復檢行為提出嚴苛要求。按照《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對復檢機構進行全面管理,在復檢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有關要求開展復檢工作時,該法規中第13條明確提出4種不實復檢情形,若符合此情形范圍均可認定為失職,從法規層面鞏固復檢職能。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復檢制度作為權益保護與食品安全防護的關鍵依托,為進一步體現復檢制度的監督效力,應當立足于現有制度實施成果,從制度內容、制度程度、公告發布渠道以及管理質量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以期經過完善后復檢制度擁有優良的實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