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蕓嘉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物流學科體系框架模型主要包括系統論、運籌學、經濟學、管理學與工程學五大學科。《倉儲與配送管理》在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本科的課程設置中,傾向于工科的體系設計,課程內容中的“路線規劃”與“庫存管理”部分,主要是由Excel 軟件來幫助實現的,因此,在《倉儲與配送管理》這門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學生既掌握倉儲與配送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能掌握其在物流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系統分析方法定性與定量兼具,以定量分析為主,由于物流系統要求的特殊性或問題規模龐大,因此讓學生掌握用計算機模擬物流系統的運作,是十分關鍵的。現在市場上的物流管理軟件魚龍混雜,但各企業的需求多樣、成本高、時點變化快,因此難以大規模推廣,需要企業購買或定制個性化功能服務。而“Excel”軟件用戶眾多,功能強大,易學易用,學生在大一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上已經掌握了初步操作,為在倉儲與配送管理課上利用軟件進行數學計算打好基礎。
倉儲與配送管理的授課內容包含大量的定量方法,將這些方法進行Excel 內的建模需要耗費一定的精力,并且要求任課教師熟練運用Excel 中的函數公式編輯與規劃求解分析工具。一些教師沒有與時俱進提升自身能力的愿景,計算機操作技能薄弱,導致信息化教改無法推動。另外,學生尤其是普惠性公立高等院校的學生家庭條件困難,接觸計算機機會不多,辦公軟件操作不嫻熟,存在畏難以及缺乏理解與構建函數公式的邏輯思維等種種因素均加劇了學生學習中的困難。教師不注重課程內容講授方式的與時俱進,學生也因畏難心理缺乏對學習的主動,對學習產生消極懈怠的情緒,阻礙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目前市面上的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材的內容不盡相同,專業教師在授課時更應保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態度,參考多本教材資源進行針對學生學情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內容重組,以及剔除不必要的過時內容。當前的倉儲與配送管理教材多數重理論、輕方法,理論鋪陳多,羅列方法多,但及時簡單的計算案例都極少,也缺乏詳細的計算過程步驟。此外,課程內容設置應考慮專業內其他課程,如部分教材中存在的“倉儲成本與績效管理”內容實則與“物流成本管理”課程內容高度重合;“物流信息系統規劃設計”內容與物流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有重合,且若無相關軟件支持,只做理論學習,這塊內容是十分乏味的。
因此,教師的教學內容篩選應有兩個層次,首先結合實際篩選出真正符合人才培養方案定位的知識能力需要的知識,篩選掉落后的、無用的知識;其次,篩選適合使用Excel 軟件建模的方法,如規劃求解問題等,進行教學改革。
除了普通本科的文、理科學生的區別外,職業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源更加復雜,授課對象既有職業本科學生,也有來自多個專業的專升本考生。學生專業背景的多樣性也造成了對知識內容理解掌握上的差異,在小班教學中,往往體現在不同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理解能力快與慢的兩極差異,教師的教學重點只能放在照顧絕大多數同學的進度。此外,對比職業本科與專升本渠道的本科生,前者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領悟能力與學習態度更占優勢,因此,在教學時需充分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學情安排合理的課程進度與內容深度。
雖然有線性代數與運籌學做基礎,但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從內容上仍是一門全新形式的課程,內容設置上若數學知識多,專業統計學、數學名詞多,會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場所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學生接受知識所感受的難度,在多媒體教室中,傳統的黑板+PPT 授課,學生依賴紙筆與手機計算器計算,會因大規模的計算內容逐漸喪失課堂積極性。另外,即使轉移到計算機機房,Excel 內建模的操作難度也應考慮學生學情,避免難度過高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通常情況下,物流專業吸收的多數是經管類專業教師,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不深,若無專業融合教材的輔助,教師的Excel 教學多為基本應用,沒有針對性。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教材、教法三方面都應進行相應的提升。首先,教師應有自主自愿的態度去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與專業能力。一方面深耕課程內容,加強自身Excel 操作與數據處理的能力,如趙淑群主編的《Excel 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與蔣紹忠編著的《數據、模型與決策》均為相當優秀的教師參考用書;另一方面提升自身信息化素養,通過參加時下各級教育部門主辦的信息化教師教學大賽,以賽促教,以競賽的高標準帶動自己的信息化素質提升,從而實現課堂改革。
目前,對于物流專業的授課內容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知識的實用度,相對于倉儲中的進出庫實訓操作,課程內容中人工進行托盤擺放設計與管理庫存距離實際較遠。此外,在目前成規模的物流企業中,各級管理崗位的每周/每月分析報告書與數據均來源于企業采用的WMS 系統。教師在物流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時應考慮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將實用度著重作為考量內容。
一方面,基于目前的教學內容改革,結合企業需求實際,精選教學內容,以“配送路線優化”部分為例,教師在備課時,既應考慮到前置課程中,學生已經掌握或理解了如“配送中心”“物流節點”的相關概念,則不應把概念解釋作為本門課的重點,而應結合教材上的分析方法,尋找案例,建立Excel 模型,以此作為備課與授課的主要內容。
另一方面,隨著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要求逐年提高,課程所教授的方法能作為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有利支撐,建議教師在授課時結合知網論文,探討各種分析方法在物流具體案例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系統分析思維。
首先,結合當前流行的活頁式教材結構,進行項目化教學,結合企業實際或知網研究文章案例,從易到難,注重對實際物流問題的解決,激發學生在掌握方法后的具體應用探索。
其次,通過校企合作,獲取真實的業務流程和操作,縮小校內外軟件應用的差異。
再次,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授課中,若想實現分層次、滿足各類學生要求的授課,可考慮對基礎扎實有探索精神的學生,鼓勵其掌握自主建立并優化完整Excel 數學模型。而對基礎薄弱、存在畏難情緒的學生,可考慮在給定的模型中,讓學生實現范例數據的分析計算,提升此類學生的成就感。
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很大程度上依托于Excel 軟件在物流需求預測、庫存管理等章節的運用。教師想讓課堂活起來,想讓學生畢業后能夠真正運用所學的知識,就需要切實主動地參與到技能學習與教學設計中。保護并促進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與提升少數后進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切實有用的技能,營造靈活交流、自主探索的課堂環境,讓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