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李勇嘯 周慶功
(江蘇海洋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連云港 222000)
2013 年6 月,美國醫學會對外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種疾病[1],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面臨肥胖率快速增長的困擾,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較為明顯[2]。據研究表明,肥胖可以誘發骨關節疾病、心血管疾病、腦疾病、2 型糖尿病、關節炎、癌癥、代謝綜合征等疾病[3-4]。并且小學階段肥胖檢出率最高,而中學生階段有所降低,檢出率最低的為大學生[5]。青少年肥胖產生原因包括家族性遺傳因素、運動量不足、飲食不規律、家庭環境影響等。2021年9月,教育部對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進行解讀,其中結果顯示學生肥胖率有上升趨勢,握力總體有下降趨勢,學生視力方面也顯示不良趨勢[6]。不斷加強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兒童青少年群體成分指標和血液生化指標,并且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的功效。
動感單車運動是由美國私人教練兼極限運動員JOHNNY G 于20 世紀80 年代首創,是一種結合了音樂、視覺效果等獨特的充滿活力的室內自行車訓練課程。后來發現這個設計的主要使用者不是競技自行車運動員,而是健身俱樂部會員。于是他又對此進行改進,設計出了一套團體有氧的健身課程,將音樂、阻力、速度和燈光進行了完美的結合,讓健身會員在健身俱樂部中就可以獲得健康和完美的體型,這便卷起了Spinning的熱潮[7-8]。
張靜等人[5]在2017年間對江蘇省兒童青少年肥胖人群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江蘇省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17.8%,肥胖率為13.8%。男生超重肥胖率(37.0%)高于女生(25.9%);城市學生超重肥胖率(32.6%)比鄉村(30.2%)高,縱向與2015年江蘇省兒童青少年肥胖結果比較,呈增高趨勢(超重率13.79%,肥胖率5.61%)。并且其超重與肥胖logistic回歸結果均表明,江蘇省北部地區兒童青少年肥胖高于江蘇省中南部地區。
至此,該文目的在于通過動感單車課程對小學生肥胖的干預效果進行研究,為制定符合小學生減脂計劃和方法提供一些依據。
動感單車運動對肥胖小學生干預效果的實驗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該研究的基本內容,通過對關鍵詞、研究方面、實施方案等相關內容在中國知網、萬網、電子圖書館和相關雜志檢索的相關文獻內容進行梳理總結,獲取了大量的信息資源,對該研究領域的現狀形成理論基礎,為該研究實驗的有效開展提供豐富的理論依據。
1.2.2 典型抽樣法
在連云港市海州區C小學3年級中隨機抽取4個班。首先,參照《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9-10]并運用Biospace Inbody(體成分分析儀)對身體形態偏胖的學生進行體成分分析。其次,通過體成分分析儀共檢測出單純性肥胖學生67名,在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并獲得同意后進行實驗干預,確定參與實驗干預對象共計64名學生,其中52人為男生,12人為女生。最后,將實驗對象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2人進行實驗干預。
1.2.3 實驗法
采用動感單車運動教學,實驗內容(見表1),除對照組外,實驗組進行為期12 周的實驗干預,實驗前后使用Biospace Inbody 人體成分分析儀測試。變量包括體重、BMI、胸圍、腰圍、大腿圍和骨骼肌含量。此實驗干預期間均無節假日安排。
據本實驗前期走訪調查得知,連云港市海州區小學生對動感單車運動課程了解甚少;在實驗初期,設置2節次動感單車運動教學課程,讓小學生對課程有一定初步了解,并方便實驗干預手段的正常實施。
(1)實驗設計
實驗時間:實驗干預于2021 年10 月第二周開始,于2022年1月第一周干預結束,干預周期為12周,每周進行3次實驗干預,分別為每周二、三、五的下午15:20至16:00。每節實驗干預課程時間與常規體育課程時間相同(40min),共計進行36 課時的動感單車實驗干預。
實驗地點:連云港市海州區C校舞蹈室。
實驗對象:連云港市海洲區C 校小學生32 名進行測試(選取依據基于典型抽樣法)。
實驗設備:動感單車(32 臺)、藍牙音箱、秒表、Biospace Inbody人體成分分析儀測試、節拍器。
實驗流程:第一步,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實驗指標測試并記錄;第二步,進行實驗干預;第三步,經過12 周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再次進行實驗指標測試并記錄;第四步,對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所得數據進行縱向對比分析,并且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數據進行橫向對比研究。

表1 動感單車課程結構
1.2.4 專家訪談法
選擇9位具有動感單車運動教學經驗和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對動感單車運動課程內容、教學進度計劃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并對專家意見和建議進行整理與思考。
實驗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在通過12 周的干預訓練后(見表2),實驗組學生BMI、體重、胸圍、腰圍、腿圍和骨骼肌均值都有積極的變化,BMI均值從24.53降到了21.22,體重均值從44.28kg降為42.05kg,胸圍均值從79.15cm 降為77.45cm,腰圍均值從75.52cm 降到71.20cm,腿圍均值從43.38cm 降到41.98cm,骨骼肌含量均值從18.40kg 增加到20.88kg。且各項指標變化較為顯著,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2.331、3.014、2.027、3.318、2.835、-2.540;P<0.05)。反觀對照組,雖然在平均值方面有了一定的變化,BMI均值從24.86降為24.53,體重均值從45.36kg降為45.12kg,胸圍均值從79.66cm 降為79.23cm,腰圍均值從75.95cm 降為75.53cm,腿圍均值從44.10cm 降為43.57cm,骨骼肌含量均值從18.65kg 到18.97kg,變化程度相對較小,對照組學生實驗后測試指標數據均無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0.031,0.044,0.027,0.018,0.035,-1.040,P>0.05)。
在實驗組進行實驗干預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動感單車課程的興趣度高漲,在每節動感單車課程中,學生能積極主動配合指導教師完成課程安排,教學進度也得到了良好保證。
動感單車運動對于燃脂減肥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進行動感單車運動40min左右,可以消耗熱量300~450大卡。經常進行動感單車運動,有助于身體形態的改善與塑造。在進行動感單車運動的過程中調節騎行的速度和騎行的強度,可以在預定時間內達到相應的負荷量,同時教練員也可以對心率進行有效控制,使之達到練習者最理想的狀態,有助于提升練習者的心肺功能。
動感單車運動對腰圍、腿圍的鍛煉具有很大益處,在運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正確的姿勢,讓腰臀部的肌肉和大腿同時發力,這樣可以促進核心練習,并且有一定的塑形功能。
該實驗干預環節對動感單車運動量控制在中等強度,以有氧運動為主,并且學生在實驗干預之前并沒有體驗過相關課程,與傳統體育課程內容跑、跳、投項目不同,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課程氛圍隨之高漲。雖然每節實驗干預課學生都會汗流浹背,但當音樂伴隨著運動同時進行時,學生感到愉快、放松,通過不同強度的控制,學生的運動興趣得到了激發,在完成一個騎行單元后學生會產生成就感,同時也達到了實驗干預的目的。
江蘇省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趨勢明顯,加強對影響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研究尤為重要。該實驗結果顯示,動感單車課程對小學生肥胖的控制效果有一定的作用,與前人研究結果相符[11]。
實驗干預后,實驗組學生的腰圍有了可見的變化,這與動感單車運動課程的鍛煉特點密不可分[12-13]。動感單車的最大特點是能將參與者身體里的能量釋放出來,在堅持完成一節動感單車課程后,大約能夠消耗400~500 大卡熱量。在動感單車課程中配合音樂進行運動,音樂節奏帶入感強,節奏明顯,動感的節奏能激發人的運動表現,一節完整的動感單車課程約由6~8個部分組成,在教師的騎行帶領之下,騎行動作由簡單到復雜,騎行強度由小到大,讓騎行的學生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得到鍛煉[14]。持續進行15 周動感單車運動對于參與者的體重、體脂、腰圍、胸圍、臀圍和大腿圍有較為理想的控制效果,同時持續進行動感單車運動對參與者影響最大的是體重和腰圍。而連續騎行過后對參與者的大腿維度的影響較為不明顯,這有可能是在鍛煉的過程中,大腿的脂肪雖然減少,但是肌肉體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而且相應的肌肉圍度也會變大,以上研究也與該實驗結果相一致。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干預前后人體成分指標比較
綜上所述,動感單車運動對肥胖小學生進行的實驗干預是有效果的,動感單車運動不僅能達到減脂的效果,還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積極的影響,并且動感單車運動受天氣、場地等因素的影響較小,為學校開展新的體育活動項目提供了一些思路。該實驗探討了動感單車運動對肥胖小學生體成分的影響,在人體成分指標干預方面選擇了所列的代表性指標,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選取更多的指標進行探討,并且可以選擇不同強度的動感單車對肥胖小學生實驗干預效果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