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娜 尹春梅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人參之鄉”撫松發展人參產業的優勢,諸如:自然資源優勢,歷史傳承優勢,人參基地優留存面積廣優勢,人參加工工業初步集約化集群化優勢,“撫松人參”區域公用品牌優勢,世界最大人參市場優勢,科技支撐優勢,詳細論述了目前撫松縣人參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實現撫松人參產業大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撫松人參;發展優勢;挑戰;建議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13
人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人參的主要有效成分有皂苷、多肽、多糖、氨基酸、揮發油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人參在藥理作用上具有廣泛性、溫和性、雙向性等特點,具有調節中樞神經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造血功能、抗心肌缺血、改善物質代謝、增強內分泌功能、延緩衰老、抗腫瘤等作用,具有治療心腦系統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抗癌、預防糖尿病、延緩衰老等功效。人參在保健、食品、飲料、美容等方面的應用前景也十分廣闊。
中國是人參生產大國,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人參是吉林省的優勢產業,產量占中國的85%以上,撫松縣又是吉林省人參的核心主產區,因此有“世界的人參看中國,中國的人參看吉林,吉林的人參看撫松”的說法。
1撫松縣人參產業發展的優勢
1.1獨有的自然資源優勢
撫松縣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松花江上游,境內高山疊嶂,江河縱橫,森林茂密,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全縣地處北緯41~42°,東經127~128°,平均海拔530米,無霜期79~150天,降雨量763~834毫米,年平均氣溫4℃,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山地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涼爽且天氣變化無常,春季多風,秋季多霧,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條件最適宜人參的生長。
1.2悠久的歷史傳承優勢
據《撫松縣人參志》記載,撫松人工栽培人參據考始于1567年,距今已有455余年的人參栽培歷史。長白山人參的人工種植從移植山參開始,即采挖野生人參時,取年限未足者,移種野林或家園背陰處,其后發展成采種播種,延續至今。撫松野山參的采挖史則更悠久達1500年。
1987年“撫松紅參”榮獲布魯塞爾“尤里卡博覽會金獎”。1995年3月被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宣傳活動組委會評為“中國人參之鄉”。1987年由撫松縣人大常委會正式將每年9月1日確定為“中國撫松長白山人參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了34屆。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人參之鄉”,同時被列為全國同期命名的“百特”之首。為更好地展示人參和人參文化,2008年8月撫松建立了中國第一家人參博物館,同年“長白山采參習俗”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3人參產業基地優、留存面積廣優勢
多年來撫松縣積極推進人參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基地建設,非林地人參種植基地建設,林下參種植基地建設,累計認證“福星”1號、2號等人參良種4個,建設良種繁育基地達到132公頃,建設非林地栽參標準化基地3個,面積達12公頃,全面實施物聯網監控。申報成功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和國家級人參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完成撫松人參種質資源圃50畝基地建設,收集各類人參種質資源近200份。
截至2021年末,全縣域內人參留存面積916.2公頃(其中西洋參面積95.26公頃,非林地栽參達到856.2公頃),產量達3650.3噸,產值4.1億元;林下參留存面積1.87萬公頃;其他中藥材留存面積5351畝,產量達2368.7噸,產值6579.5萬元。
1.4人參加工工業初步集約化集群化優勢
以創建撫松人參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契機,全力打造人參現代產業園、人參特色產業小鎮、田園綜合體等產業平臺,積極引進國藥肽谷等30多家大型醫藥企業入駐,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規模,強力推動人參產業“橫向成群”。大力開發“人參+”全產業鏈新模式,鼓勵發展“人參+旅游”“人參+康養”“人參+農事體驗”等新業態,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形成產業集群區域化發展。
經多年培育與發展,截至2022年初撫松縣共注冊人參業戶3300余家,擁有參業龍頭企業46家,其中省級14家;撫松縣共有8家參業企業通過新版中藥飲片GMP認定,9個產品獲得保健食品認證,40余家企業通過食品安全SC認證,其中人參規模以上企業17家,占全縣規模上企業的42.5%;7家企業入選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業,6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2家企業通過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認證;撫松縣生產的長白山人參再次被農業農村部選入《2017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共申請人參類地理證明商標2個,申報了“撫松人參”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企業申請人參類產品商標500余個,18個商標榮獲吉林省著名商標,3個產品被評為吉林省名牌產品。人參工業的集約化、集群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參肽、人參滴丸、小參酒等產品均已獲得良好的市場效益,已經形成了飲品、保健品、化妝品、藥品及食品五大系列,600余種人參精深加工產品。規模以上精深加工企業年轉化鮮參3000余噸,初級加工年轉化鮮參近4萬噸,2021年以人參為主的醫藥健康產業實現產值7.3億元,納稅2625.77萬元。2022年1月—5月人參醫藥健康產業產值2.7億元。
1.5“撫松人參”區域公用品牌的優勢
近年來,撫松縣政府協助域內企業開展“長白山人參”“撫松人參”“撫松林下山參”品牌產品及基地申報工作。累計14家企業446公頃人參生產基地通過“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生產基地認證,撫松縣參王植保有限責任公司等10家企業共計117公頃基地被授予認定為“撫松人參”品牌原料生產基地;吉林華潤和善堂人參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92種產品入選“長白山人參”品牌產品,撫松縣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108種產品入選“撫松人參”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太安堂等2家企業的2類產品入選“撫松林下山參”區域公用品牌產品。
7家“撫松人參”區域公用品牌原料生產基地及8家品牌產品企業可展示監控已全部接入追溯平臺中,4家企業待材料審核完畢后陸續接入追溯平臺。“撫松人參”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連續4年組織加盟企業組團參加中國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通過直播帶貨,“撫松人參”網紅大賽等方式進行宣傳“撫松人參”。經過多年培育,“撫松人參”區域公用品牌綻放光彩,“撫松人參”被推選為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估值206.32億元。
1.6世界最大人參市場的優勢
近年來,撫松縣全力打造世界最大的人參交易集散地——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專業人參交易市場,是世界人參行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萬良人參市場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擁有AB兩個全封閉交易區共2.96萬平方米,共設有水參交易秤區39處,小商品服務區10處,金融服務機構1家,物流2家,干參交易中心和室外自由交易攤位1200個,1.5萬平方米的停車場地。
萬良人參市場內日平均干品參及山珍攤位出攤700位,趕集日最高1300余位,2021年鮮參季累計裝載鮮參進入的車輛7300余輛,累計進入市場的人流約125萬人次,在市場內交易商戶和客戶約4600多家,林下參鮮品攤位94個,每天有30多名網絡主播進行直播銷售。
近5年萬良人參市場年均鮮參交易量達5.2萬噸,人參干品交易量約為1.3萬噸,占全國人參交易量的80%。2021年萬良人參市場鮮參交易量為2.68萬噸,場外交易量為1萬噸,鮮參總交易額為25.8億元,干參交易額約為30億元。
1.7科技支撐的優勢
撫松縣建立健全縣級科研機構,1982年成立了撫松縣人參研究所,2012年更名為吉林·撫松人參質量檢測中心,近年來與吉林大學聯合成立了人參中藥材資源研究院。吉林·撫松人參質量檢測中心,擁有全國最大的人參種植、加工技術人才隊伍,研究員、高級、中級、研究生各類人才齊全,從事人參栽培、加工等科研工作近30多年,科研成果50多個。其中以撫松人參研發中心、人參質量檢測中心為依托,與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吉林農業大學等院所合作開展系列研究工作。《人參安全優質生產農藥減施綜合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獲科技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人參資源高效利用及技術集成與示范應用》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人參皂苷發現,結構修飾及新產品開發》獲得吉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人參適宜連作新品種選育及其白漿土栽培技術推廣示范》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人參發酵食品》獲得吉林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人參優質種植技術規范》等被評為吉林省科技成果。2020年8月,吉林省人參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撫松,人參產品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2撫松縣人參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2.1傳統林地種參優勢銳減
人參種植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隨著國家天然林禁采政策出臺,2015年后吉林省不再批復天然林林地栽參用地,同時大幅減少“人工林采伐跡地”參業用地指標,撫松縣采伐跡地栽參面積銳減。2021年國家明確禁止利用國有林采伐跡地種參,減弱了傳統林地種參優勢,對傳統人參品種資源的保護、種參技術和技藝的傳承以及良種良法的創新發展提出挑戰。
2.2精深加工產品少,產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人參精深加工企業少,實力弱,加工水平低,90%企業處于賣原料參和加工原料參狀態,粗加工產品多,精加工產品少,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較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直接影響了產業的整體發展。我國人參產量的30%~40%用于直接出口,剩下的40%~50%以原參的形式消費掉,人參產品深加工僅占產量的三分之一,產品開發不足,市場知名度高、品質好、信譽度高的人參精深加工產品相對較少,市場占有率低。
2.3政策束縛也是人參產業發展制約因素之一
人參既是農副產品、土特產,又是食品也是藥品。導致在管理過程中較為羅亂。一是產品各類認證較困難,人參食品、中藥飲片GMP車間認證限制條件較多,導致很多人參產品不能申請食品生產許可,如紅參、全須和整支人參;二是在人參開發新資源食品批復時還存在各種限制。如人參系列提取物及人參莖葉花果不能進入食品。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管理辦法》規定,人工種植5年及5年以下的人參根部可進入食品,年限的限制制約了人參及林下參產業的發展,也是造成人參作貨參齡越來越低的原因之一,另外林下參是高端的保健有機食品,由于受人參新資源食品管理年限的制約,不能作為保健食品,下游保健食品開發受阻,目前只能單支包裝,作為特產進入市場。
2.4人參生產標準化和組織化程度不高
人參種植仍以散戶為主,缺少組織化約束和標準化管理,強制標準的執行力度不夠,約束能力不足,個別參戶濫用非登記農藥,生產的人參不符合標準,對撫松人參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3實現撫松人參產業大發展的建議
3.1大力提升人參精深加工水平
為進一步優化撫松縣人參產業發展布局,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推動產業提檔升級,以解決現有人參產業發展問題為出發點,依托優勢產業集群項目,以企業為主體,引導人參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開展像人參“研產倉銷”服務綜合體項目、食用人參精深加工產業聯合體項目建設,實現人參由簡單粗制提取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發展方向轉變。同時將撫松縣安東參業有限公司的《全株人參深加工及人參素食品精加工》等9個企業10個項目列入人參及中藥材產業集群重點項目庫備案,計劃投資金額65678.37萬元。配合省參茸辦,對已入庫的9個企業10個項目開展人參及中藥材產業集群重點項目融資需求統計,合計融資需求金額20500萬元。
3.2切實抓好人參生產標準化和組織化建設
推進非林地、“撫松人參”品牌原料、人參良種繁育等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推廣應用綠色優質標準化種植技術,引導種植綠色人參、有機人參,有效提升人參質量和品質。實現園參標準化基地占比達75%,人參優質率提升至85%。規范人參栽培生產管理,嚴禁使用國家限制的高殘留有害農藥。對人參田間管理生產操作中出現的病蟲害情況和使用的肥料、農藥情況建立管理檔案,內容包括種源的來源及檢疫,病蟲害發生情況,使用的肥料、農藥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等。形成從選地、選種(栽)、種植管理、起收、運送都有一套質量安全可以追溯的管理體系。人參產業辦負責對申報備案的人參栽培生產基地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并對已經發放生產許可的種植業戶核查,將檢查結果予以備案,并予以通報。檢查過程中對使用國家禁用農藥、化肥的參戶予以登記,取消已發人參栽培生產許可證,同時將在媒體上曝光。并以公告形式通知人參市場,取消其產品進入市場資格,停止下一年的參業用地配置,停止下一年貸款指標發放。
3.3加強宣傳人參文化,大力開拓人參市場
通過短視頻、動漫、影視、文學作品等多種形式展現人參產業發展成果,樹立撫松人參形象,盡快形成全社會關注人參、了解人參、喜愛人參、消費人參的濃厚氛圍,推進人參、文旅、康養等產業的融合民展。大力開拓人參市場,加強市場管理,規范經營行為,健全檢測機構,把好人參市場質量關,集中打造放心精品人參市場。通過“互聯網+撫松人參+人參文化+生態旅游”模式,充分利用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短視頻推廣等平臺,提高人參市場銷量。
參考文獻
[1]張愷新,陳曉林,高宇光.吉林省人參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與思考[J].吉林農業,2019,(05).
[2]徐玉良.從撫松人參產業的發展歷史看吉林省人參產業的發展途徑[J].人參研究,2012,(03).
[3]喬元琦.撫松縣人參產業發展研究[J].人參研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