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 孫墨涵
摘要:本文以2000-2020年甘肅省蘭州市為樣本,探究女性就業情況、受教育水平和工會人數比重對于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運用STATA分析數據,分析表明:三者均與勞動收入份額呈現負向關系,但其中工會女會員數占比情況并不顯著。最后,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女性就業人員比重;勞動收入份額;工會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55
0引言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制度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發生了顯著變化,勞動收入份額出現持續下降的態勢。國外學者zgür Ergül和Türkmen Gksel(2020)將勞動收入份額的下降歸因于技術進步,Parisi M L(2017)則認為勞動收入份額的變化取決于勞動力市場剛性和政府所采取的社會政策。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基礎上,國內學者也對勞動收入份額以及導致其下降的原因等展開了深入研究,研究涉及宏、中、微觀三個層面。其中,宏觀層面包括:白重恩(2009)等從勞動收入份額變化的真實幅度和勞動收入份額降低的真實原因兩個角度出發,對我國國民收入要素分配份額的變化進行了分析;李稻葵(2015)等考察了二元經濟中宏觀經濟結構與勞動收入份額之間的關系。中微觀層面包括:周明海(2010)等研究了企業異質性和所有制結構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羅長遠(2012)、汪偉(2013)等考察了融資約束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
上述文獻均從不同角度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主要集中于經濟全球化、二元經濟結構和技術進步等層面。其他學者還從“一帶一路”參與度(袁子晴等,2018)和環境規制(李金葉等,2021)等角度對其展開了細致研究。
姜磊(2008)等則從女性就業人員比重的角度研究其與勞動報酬比重之間的關系,但主要基于省級面板數據。那么,影響女性就業情況的不穩定因素具體有哪些?本文將以蘭州市這一西部代表城市為例,探索女性就業情況的影響因素和勞動收入份額之間的關系,并為蘭州市響應“十四五”規劃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研究背景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深化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此外,余玲錚(2021)等指出,隨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以及勞動成本的持續增加,中國長期的經濟增長所依賴的勞動要素稟賦優勢面臨嚴苛的結構性變化。中國人民大學的宋健表示:“我們目前需盡可能開發人才、老年和性別紅利,以新型紅利代替原有的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紅利。”石智雷(2020)等則指出性別紅利不僅是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更對反貧困有著重要作用。蘭州作為省會城市對于承擔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的服務業責無旁貸,自然需要更多女性的參與。所以,研究蘭州地區女性就業人員比重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2理論分析
2010年,性別紅利理論由Camen Pages和Claudia Piras首次提出,在得到學界廣泛關注和認可的同時,成為了解釋經濟增長的重要理論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在我國,吳昭河(2021)等認為,性別紅利包含宏微觀兩個層面:宏觀上性別平等下女性社會勞動參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微觀上性別平等下女性社會勞動參與對家庭福利增長的積極貢獻。本文從宏觀層面進行分析,將女性就業人員比重作為宏觀代理變量,研究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并結合蘭州現實,假設:
H1:女性就業人員比重與勞動收入份額存在反向關系。
教育是國之根本,教育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一般一個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業競爭力越強,其收入也越高。因此假設:
H2: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勞動收入所得越多。
中國工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和維護者,有利于協調勞企業之間的關系,為促進經濟增長和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女性工會更是出于對女性職工特殊權益的保護,加大女性職工的話語權,讓女性勞動者也能各盡其職、各盡所能。因此假設:
H3:女性工會的存在有利于女職工報酬的上漲。
3實證設計
3.1變量說明
理論模型方面,參考姜磊(2008)等人的做法,構建以下計量模型:
LSt=α1FEPt+α2WEDt+α3WUNt+α4UEt+α5ISt+α6GLt+α7TLt+α8ratiomft+α9urbict+β
3.2計量結果和解釋
3.2.1基本回歸
模型顯示,核心解釋變量在5%的水平上表現顯著。此外,女性受教育水平WED、就業壓力UE、產業結構IS、全球化水平GL、男女性別比ratiomf、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urbic也至少在10%的水平上顯著。其余解釋變量工會作用和技術水平均未達顯著水平。模型整體調整后R2=8279%,表明這些自變量對于因變量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度。
變量名稱具體含義:LS-勞動收入份額;FER-女性就業人員比重;WED-女性受教育水平;WUN-女性工會在保護勞動者權益中的作用;UE-就業壓力;IS-產業結構;GL-全球化水平;TL-技術發展水平;ratiomf-男女性別比;urbic-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3.2.2逐步回歸
共線性檢驗,發現城鎮居民收入這一變量的VIF>10,但逐步回歸后變量結果顯示顯著,故保留。
變量名稱具體含義:同上。
根據結果,本文假設1成立,即女性就業人員比重對勞動收入份額存在負面影響。驗證了姜磊(2008)關于中西部地區女性就業人員比重下降有利于提高勞動收入份額的研究。假設2、3不成立,即女性受教育水平和工會中女會員人數對勞動報酬不存在積極作用。
假設2不成立,與現實不符,一是考慮本文對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度量方式存在問題,沒有采用標準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計算方式進行度量;另一方面,參考2020年的數據,按標準方式(標準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計算方式,其中,分別表示勞動者中文化程度是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專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計算: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為22.40年,女性為20.60年,低于男性1.80年,總文盲人口中女性占比78%,3歲及以上未上學人口中女性占比72.76%。
就業壓力和全球化水平與勞動收入份額之間存在顯著負面影響,符合經濟現實。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失業率越高,越難找到工作,也就難以獲得報酬。盡管蘭州是省會,但地理位置偏僻,對外貿易等發展受限,對勞動者收入產生消極作用。
產業結構、男女性別比和城鎮居民收入對勞動收入份額呈顯著正面影響,符合經濟現實。蘭州GDP構成中二三產業總體比重逐步上升,其中第三產業貢獻最大。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工業(包括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建筑業)。第三產業:除上述產業的其余各業。由于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又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流通部門;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
其余解釋變量也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參考價值。工會作用和技術水平對勞動收入份額均是負面作用。前者考慮盡管蘭州市工會中女性會員數存在一定比例,但對福利起到了反向作用,并沒有實現提升女性勞動者收益的目標。技術水平,一方面考慮測度方式存在誤差;另一方面立足蘭州技術發展水平不高的現實。
3.2.3穩健性檢驗
為進一步檢驗文章的分析結果,以下分別采用自變量替換法和補充變量法進行穩健性檢驗。
變量名稱具體含義:除工會在保護勞動者權益中的作用的衡量指標從-女性工會在保護勞動者權益中的作用變為-已建立工會組織的基層單位的工會會員人數,其余不變。
變量名稱具體含義:除工會在保護勞動者權益中的作用的衡量指標從-女性工會在保護勞動者權益中的作用變為-已建立工會組織的基層單位的職工人數,其余不變。
(1)自變量替換法。將工會作用的衡量指標分別換為已建立工會組織的基層單位的工會會員人數與職工人數進行再次回歸,發現仍都與勞動收入份額存在顯著負面影響,其余結果基本不變,說明回歸結果較為穩健。
(2)補充變量法。除上述因素外,現實中,仍存在很多影響女性就業的因素。如市場化水平,鑒于女性在就業市場中處于劣勢,故文章預期市場化水平越高,收入越少。市場化水平ML用年鑒中非國有單位從業人員占城鎮從業人員的比重來衡量。結果顯示,市場化水平與勞動收入份額之間存在正向關系但不顯著,否定預期,其他結果基本不變,仍說明回歸結果較為穩健。
變量名稱具體含義:除工會在保護勞動者權益中的作用的衡量指標從-女性工會在保護勞動者權益中的作用變為-已建立工會組織的基層單位的職工人數,其余不變。
4結論和建議
樣本數據的實證分析表明:蘭州市女性就業人員比重與勞動收入份額之間存在顯著的負向關系。盡管蘭州市男女比例較均衡,平均受教育年限相近,但文盲人口中女性占比將近男性的2.6倍,未上學人口中女性占比極高,且工會沒有發揮作用。
基于以上結論,可以看到女性就業在經濟發展和轉型過程中面臨極大困境,如果不改變,不僅阻礙女性個體的成長和發展,更不利于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擴大社會不公平現象,阻礙社會穩定。相反,如果得到改善,女性就業可促進收入的增加,并激發性別紅利,彌補人口紅利消失的負面影響,促進經濟的增長。
以下為針對性建議:
一是政府在連年增加教育支出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資源,改變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舊觀念。余玲錚(2021)等指出,盡管男性在體力等常規技能活動中表現更佳,但女性在社會互動和等非常規技能上有著天然優勢,當教育在女性角色中得到應有的重視,便可依托互聯網的發展,充分發揮女性的技能優勢。結合蘭州本地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現狀,將“數字紅利”和“性別紅利”進行互補,不僅可以使得女性就業對于自身收入產生正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技術進步對于勞動收入份額的“吞噬”。
二是工會組織不應只局限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應牢記其保障勞動者根本權益的初心,建立完善的工會組織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積極反映勞動者的真實需求和狀況,在爭取勞動者合法權利的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想勞工之所想,急勞工之所急,真正服務于廣大勞動人民。
參考文獻
[1]白重恩,錢震杰.國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統計數據背后的故事[J].經濟研究,2009,44(03):27-41.
[2]李稻葵,徐翔.二元經濟中宏觀經濟結構與勞動收入份額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06):21-28.
[3]周明海,肖文,姚先國.企業異質性、所有制結構與勞動收入份額[J].管理世界,2010,(10):24-33.
[4]羅長遠,陳琳.融資約束會導致勞動收入份額下降嗎?——基于世界銀行提供的中國企業數據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2,(03):29-42.
[5]汪偉,郭新強,艾春榮.融資約束、勞動收入份額下降與中國低消費[J].經濟研究,2013,48(11):100-113.
[6]姜磊,張彤玉.女性就業人員比重和勞動收入份額——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08,(12):35-40.
[7]余玲錚,魏下海,萬江滔.信息技術、性別紅利與要素收入分配[J].學術月刊,2021,53(03):63-72.
[8]楊棄非.專家:性別紅利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重要引擎[N].中國婦女報,2021-10-08(05).
[9]石智雷,張婷皮美.性別紅利:理解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視角[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0,(03):61-70+159.
[10]呂昭河,袁君麗.性別紅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學術探索,2021,(10):83-91.